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预后,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 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和150 例一般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50例非脓毒症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阳性淋巴细胞(CD3+T)、CD4阳性淋巴细胞(CD4+T)和CD8阳性淋巴细胞(CD8+T)百分比及CD4+T/CD8+T比值,并于入院24 h内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CD3+ T、CD4+ T和CD8+ T水平、CD4+ T/CD8+ T比值及PCIS明显低于对照组及一般脓毒症组(P<0.01)。200例脓毒症患儿中,治愈组CD3+ T、CD4+T、CD8+T水平、CD4+T/CD8+T比值及PCIS较死亡组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关联。脓毒症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及意义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9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 、CD4+ 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CD8+ 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NK细胞 (CD1 6+ 56+ )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经治疗缓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达正常水平。结果表明 ,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初诊初治的HSPN患儿35例于治疗前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钾盐抗凝,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并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UMA)的关系.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35例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HSPN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CD4+CD25+/CD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1);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CD3-CD(16+56)+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而CD19+CD23+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与24 h UMA呈显著负相关(r=-0.61 P<0.01). 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可作为监测HSPN患儿病情及预后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30例HLH患儿,采用HLH-2004诊断治疗方案,20例患儿获得完全缓解,10例死亡。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20例缓解患儿和10例死亡患儿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和CD8+T细胞比例均增高,CD4+T和CD3-CDl6+CD56+NK细胞比例均下降,CD4+/CD8+比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857~45.448,P均0.05);CD19+B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6.202,P0.05)。20例HLH缓解患儿缓解期与急性期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CD16+CD56+NK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0,P0.05),CD3+T、CD8+T、CD4+T和CD4+/CD8+比值、CD19+B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1.082,P均0.05)。结论 HLH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存在细胞免疫失衡;动态检测其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HLH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控制年龄因素,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常规免疫指标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的120例MPP患儿的常规免疫指标。参考中国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值,将120例患儿分为正常或异常组,对于异常组的患儿进一步分为减少组或增多组。比较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与RMPP两组患儿常规免疫指标的变化的差异性。 结果 RMPP组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的患儿比例均高于GMPP组, 两组CD3+, CD19+及NK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数患儿均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 CD3+、 CD4+、 CD8+及NK细胞绝对计数减少。进一步对淋巴细胞减少的亚群分析, 发现两组CD3+及NK细胞计数、 CD3+及NK细胞百分比、 CD4+百分比、 CD4+/CD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 IgM、 IgG、 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细胞及NK细胞在MPP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 细胞及NK细胞与MPP的严重程度相关, 可能是RMPP的免疫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宫内生长迟缓(IUGR)早产儿生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变化。方法 67例早产儿中IUGR早产儿29例,适于胎龄(AGA)早产儿38例;另取健康足月儿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出生24 h内及校正胎龄38周时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同时测定各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24 h内IUGR早产儿CD3+、CD4+百分比低于AGA早产儿和对照组(P<0.05),IUGR 早产儿CD8+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AGA早产儿的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低于AGA早产儿(P<0.05)。校正胎龄38周时,IUGR、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高于出生24 h内(P<0.05),IUGR早产儿CD3+、CD4+、CD8+及CD4+/CD8+低于AGA早产儿(P<0.05);IUGR与AGA早产儿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于AGA早产儿及健康足月儿,并且持续至生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和sjTREC基因水平,为其合理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脓毒症组(25例)、严重脓毒症组(23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在使用血制品、免疫制剂及营养支持前测定各组患儿T细胞亚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sjTREC基因水平变化,利用双标准曲线法对sjTREC基因水平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用sjTREC与Co内参基因拷贝数比值(sjTREC/Cα×2×1000)表示,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患儿CD3+、CD4+和CD8+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严重脓毒症组患儿sjTREC基因水平为173.86±38.37,明显低于脓毒症组(345.15±66.21)和正常对照组(389.42±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数量紊乱和胸腺输出功能下降,故在早期进行细胞免疫支持可能会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体液免疫、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严重脓毒症患儿共224例,其中82例于入PICU 24h内和治疗7d后至少2次进行体液免疫(IgG、IgM、IgA)、细胞免疫[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和NK细胞(CD16+56+)测定,比较存活组(59例)与死亡组(23例)、不同器官功能状态患儿(累及出现器官功能障碍个数>3个共36例,2~3个共30例,1个共16例)的免疫功能变化.同期体检儿童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严重脓毒症患儿入PICU时血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治疗7 d后存活组NK细胞数量升高[(3.7±1.9)% 比(11.5±1.9)%,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正常对照组IgG、IgM、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8±8.5)% 比(70.9±2.3)%、(33.3±7.0)% 比(39.8±1.8)%、(22.6±2.8)% 比(34.8±15.6)%,均P<0.05].(2)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NK细胞比例随患儿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降低、第三代儿童死亡危险评分增高及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增多,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IgM、IgA及CD19+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组患儿在入院24h内NK细胞及CD3+、CD4+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1.5±0.5)% 比(4.7±1.4)%,(55.1±5.0)%比(66.4±7.4)%,(29.7±5.2)%比(35.0±7.2),均P<0.05].结论 未发现免疫球蛋白水平与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NK细胞及CD3+、CD4+淋巴细胞降低是脓毒症病情加重的标志,可作为评估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伴喘息婴幼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过敏原筛查情况。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354例MP感染伴喘息婴幼儿 (MP喘息组)、336例MP感染不伴喘息婴幼儿 (MP非喘息组)、277例反复喘息患儿 (反复喘息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同时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MP喘息组和反复喘息组的CD3+及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MP非喘息组 (P < 0.05);MP喘息组和MP非喘息组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反复喘息组 (P < 0.05);MP喘息组和反复喘息组的CD3-CD19+及CD19+CD23+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MP非喘息组 (P < 0.05),以反复喘息组最高 (P < 0.05)。食入性过敏原检测总阳性率 (30.3%)高于吸入性过敏原 (14.7%),P < 0.05;反复喘息组、MP喘息组的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MP非喘息组,以反复喘息组最高 (P < 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过敏体质在MP感染伴喘息的婴幼儿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V71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型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共检测90例HFMD患儿,其中56例为普通患儿,34例为重症患儿;以2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对照组.EV71型HFMD患儿的CD3+、CD3+CD4+以及CD3-CD16+CD56+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下降,且重症患儿低于普通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HFMD患儿的CD3-CD19+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重症患儿与普通患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型HFMD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石蛋白(PSP/reg)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5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106例;严重脓毒症组53例,其中脓毒性休克12例)及同期20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检测患儿入住PICU后第1、3、7天血浆PSP/reg浓度。血浆PSP/reg水平与血清降钙素原(PCT)、CRP、WBC计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第1天血浆PSP/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Pn=27)入住PICU后第1天血浆PSP/reg水平高于存活患儿(n=132)(Prs=0.212、0.548;Prs=-0.373,PP结论 PSP/reg与感染密切相关,对脓毒症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急性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 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MP 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71 例患儿(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分为无MP 感染对照组(无MP 感染的肺炎、支气管炎)、无MP 感染的哮喘组、MP 感染的哮喘组;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组患儿急性期、稳定期BALF 中CD3+、CD4+、CD8+T 细胞和CD4+/CD8+ 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无论在急性期还是稳定期,BALF 中CD3+、CD4+、CD8+ 和CD4+/CD8+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CD4+ 较对照组有所降低,CD8+ 上升,而CD4+/CD8+ 则有明显降低(P+、CD4+及CD4+/CD8+ 低于对照组,CD8+ 稍有上升(P+、CD4+ 显著下降,CD8+ 升高(P+/CD8+ 显著下降(P+、CD4+、CD8+ 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 明显下降(P结论 MP 感染的哮喘患儿在急性期和稳定期可使气道T 细胞功能明显降低,进而引起免疫紊乱,提示MP 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61 例,按PCIS 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20)和极危重组(n=23)。入院24 h 内检测患儿血清PCT、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含量及血常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PCT 与PCIS 及血清各指标相关性;再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22),比较PCT、PCIS 评分及其他血清指标在不同治疗结局患儿中的差异。结果 非危重组PCT 和CRP 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均PPPr=-0.63,Pr=0.73,P=0.003);死亡组PCT 和LA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P结论 血清PCT 和PCIS 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脓毒症患儿PCIS 评分越低,血清PCT 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两者联合是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TP患儿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CD19+CD20+ B细胞膜LAIR-1的表达率;ELISA检测ITP患儿血清中可溶性LAIR-1(sLAIR-1)含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TP患儿LAIR-1 mRNA表达水平。32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ITP组CD19+CD20+ 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 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 T细胞、CD8+ T细胞膜LAIR-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P结论 ITP患儿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膜上LAIR-1表达降低,血清sLAIR-1表达增高,提示LAIR-1可能是导致ITP患儿免疫失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儿肺泡灌洗液Th17 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50 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泡灌洗液Th17 细胞比例,同时在入院24 h内对患儿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按PCIS 评分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及非危重组;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Th17 细胞在各组的差异及其与PCIS 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病情危重程度的增加,肺泡灌洗液中Th17 细胞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0.853,PP结论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儿肺泡灌洗液中Th17细胞水平的增加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在判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 ,选取PICU住院的SIRS患儿67例,按有无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PCT、D-D、CRP、WBC,并进行小儿危重评分(PCIS)。将有差异指标与PCIS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28 d临床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预测28 d生存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中血清PCT和D-D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PCIS低于非脓毒症组(均PPPPOR值分别为1.684,1.003,均P结论 SIRS患儿血清PCT有助于早期识别脓毒症和非脓毒症;血清PCT和D-D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可能是预测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1 例支气管炎、418 例支气管肺炎和83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疾病组,同期健康婴幼儿235 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支气管炎组总T 淋巴细胞、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总T 淋巴细胞和CD3+CD8+ 细胞低于对照组、Th 和CD4/CD8 高于对照组,且Th 比例高于支气管炎组;与轻症肺炎组相比,重症肺炎组总T 淋巴细胞降低而B 淋巴细胞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Th 细胞和CD4/CD8 高于对照组、CD3+CD8+ 细胞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3 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B 淋巴细胞增高、NK 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以及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参与了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变化程度与疾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424 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存活390 例,死亡34 例。收集患儿PCIS 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PCIS 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 存活组患儿PCIS 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患儿(P结论 PCIS 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但根据现有评分体系不能充分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12月收治入院的182例IM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1)及对照组(n=91)。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心肌酶谱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肝大消失、脾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4+/CD8+、CD19+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改善IM患儿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进而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