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缺血损伤后Pim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1日龄C57BL/6小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第8天更换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于1% O2条件下培养3 h后,换为正常条件下培养,即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以模拟体内神经元缺氧缺血状态。分别于OGD/R后0、6、12、24 h收集细胞,同时设立神经元正常培养组。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分别转染Pim1过表达质粒或空质粒,然后分别进行正常培养或OGD/R处理,分别命名为Pim1组、对照组、OGD/R组和OGD/R+Pim1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im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m1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C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OGD/R后神经元中Pi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且均从OGD/R后0 h开始下降,12 h最低,24 h回升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P < 0.05)。Pim1过表达转染使神经元中Pim1蛋白水平增加。Pim1+OGD/R组CC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GD/R组,Pim1+OGD/R组细胞凋亡率也较OGD/R组显著减少(P < 0.01)。结论 缺氧缺血损伤引起体外培养神经元中Pim1表达下降。过表达的Pim1可以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董琳  童煜  毛萌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8):1397-1401
目的观察氧糖剥夺/再灌注(OGD/OGD-R)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发生及进展。方法PC12细胞经氧糖剥夺及再灌注处理建立OGD/OGD-R模型,在处理不同时间点,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OGD组及OGD-R组细胞活性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自噬小体;分别使用自噬上下游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E64 d+pepstatin A)进行调控,观察自噬的波动。结果随着氧糖剥夺时间的延长,OGD组细胞形态损伤逐步加重,凋亡率显著增高,呈时间依赖性;OGD-R组早期细胞活性略有恢复,随着再灌注时程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在OGD短暂处理后其表达即有上升,3 h左右达到峰值,6~8 h恢复到基础水平;Beclin 1蛋白呈先上升后平稳下降趋势。OGD 3 h时间点诱导自噬合并3-甲基腺嘌呤处理后自噬体减少明显;而E64 d+pepstatin A可导致LC3Ⅱ的积聚。OGD-R阶段LC3Ⅱ进一步升高至再灌注12 h后开始下降,Beclin 1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并持续至再灌注24 h。结论 OGD/OGD-R均能激活PC12细胞自噬与凋亡,可为探索自噬与凋亡间潜在的串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对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取即刻解离的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SVZ细胞,分缺氧缺血组(HI组)和对照组短时培养.以氧糖缺失法(OGD)制备缺氧缺血损伤细胞模型.培养前以细胞成活率评价损伤程度,培养后以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MAP2、GFAP、PDGFRa及RCA120的抗体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分别鉴定神经干细胞(NSCs)、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比较其百分含量.结果 HI组的细胞成活率(63.41%±0.06%),明显低于正常组(98.9%±0.01%)(P<0.001),短时培养后HI组中细胞亚群中含量最高的是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56.48%±0.03%,其次为神经干细胞NSCs 22.47%±0.03%而PDGFRa(+)的少突胶质祖细胞含量最低;在对照组中最高则为MAP2(+)的神经元48.81%±0.03%,其次为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32.31%±0.03%.含量最少的为小胶质细胞1.15%±0.01%.结论 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SVZ含有NSCs、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缺氧缺血对SVZ神经细胞损伤明显,不同细胞对缺氧缺血损伤的耐受性不同:NSCs、星形胶质细胞对缺氧缺血损伤的耐受性相对强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祖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元自噬基因和节律基因的表达,探讨缺氧缺血引起神经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并切断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并给予低氧处理的方法建立体内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节律蛋白Clock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氧糖剥夺(OGD)组和对照组,OGD组加入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模拟细胞缺血状态,并给予低氧处理建立体外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以及节律基因Clock蛋白表达情况。应用si RNA技术抑制神经元Clock蛋白表达后,检测Beclin1和LC3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呈现节律性波动;OGD处理后,体外培养神经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再呈现节律性波动;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引起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Clock表达降低(P0.05);体外培养神经元经OGD处理后,Clock表达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抑制神经元节律基因Clock表达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缺氧缺血引起神经元Beclin1和LC3Ⅱ表达节律紊乱,其机制可能与Clock参与调控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参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脑皮质氧化还原因子-1 (redoxfactor-1,Ref-1)蛋白和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7日龄SD大鼠制成缺 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分别观察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及丹参治疗组脑皮质Ref-1蛋白及神经 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与缺氧缺血组比较,丹参治疗组Ref-1蛋白表达Ref-1阳性细 胞数增加(由36.1±6.3上升至76.3±5.4,t=2.43,P<0.05);而凋亡细胞显著减 少(由68±2降至12±5,t=7.02,P<0.01)。结论 丹参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能通 过促进缺氧缺血后脑神经细胞Ref-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为治疗新生 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激活后,在缺氧缺血条件下其增殖与存活能力的变化。方法将传代培养神经干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OGD)组、OGD+高浓度环黄芪醇(CAG)组和OGD+低浓度CAG组。高、低浓度CAG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μM和10μM的CA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进行OGD处理。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水平;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数目、测量神经球直径;化学发光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处理后,神经干细胞数目减少,神经球直径缩小,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增殖率下降,存活率下降(P0.05);CAG作用后,神经干细胞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OGD组比较,CAG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减少和神经球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减轻(P0.05),细胞增殖率升高,存活率升高(P0.05);不同浓度CAG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CAG作用能够提高神经干细胞TERT表达水平(P0.05),促进细胞数目增加和神经球直径增大(P0.05)。结论缺氧缺血状态下,端粒酶激活能够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存活,CAG有望用于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的修复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脑皮质氧化还原因子-1(redoxfactor-1,Ref-1)蛋白和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新生7日龄SD大鼠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及丹参治疗组脑皮质Ref-1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缺氧缺血组比较,丹参治疗组Ref-1蛋白表达Ref-1阳性细胞数增加(由36.1±6.3上升至76.3±5.4,t=2.43,P<0.05);而凋亡细胞显著减少(由68±2降至12±5,t=7.02,P<0.01).结论丹参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能通过促进缺氧缺血后脑神经细胞Ref-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氧化还原因子-1 (APE/Ref 1)蛋白在大脑皮质不同时相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新生7日龄SD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1, 3, 6, 12, 24, 48hAPE/Ref 1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结果:APE/Ref 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神经细胞核内广泛表达,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缺氧缺血组大脑皮质该蛋白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各时间点间差异显著(P<0. 05)。大脑皮质凋亡阳性细胞表达与APE/Ref 1相反,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并在24h达到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 05)。结论:新生大鼠脑组织缺氧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APE/Ref 1蛋白表达减少, 凋亡细胞表达增加,提示APE/Ref 1蛋白减少和DNA修复功能失败可能与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缺氧缺血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差速离心法获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Nanosight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采用BCA法检测外泌体蛋白浓度。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外泌体组、氧糖剥夺(OGD)组和OGD+外泌体组(n=3)。OGD组和OGD+外泌体组给予无糖培养基和缺氧处理;外泌体组和OGD+外泌体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22 μg/mL的外泌体处理,对照组和OGD组给予等体积PBS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 外泌体鉴定结果显示差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外泌体特点;与对照组和外泌体组相比,OGD组LDH值和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 < 0.05);与OGD组相比,OGD+外泌体组LDH值和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元缺氧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认为神经细胞凋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CytC)是重要的促凋亡蛋白因子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肌苷对成年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肌苷可降低CytC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本实验通过观察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肌苷对HIBD新生大鼠脑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7日龄SD大鼠140只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40),肌苷治疗组(n=50)和HIBD组(n=50),其中肌苷治疗组和HIBD组分别再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后6h,12h,1d,3d,7d5个亚组(各亚组n=10)。通过分离、结扎左颈总动脉和8%低氧暴露制备HIBD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缺氧缺血处理,按肌苷治疗组和HIBD组各相同时间点随机分为5个亚组(各亚组n=8)。肌苷治疗组于模型制备后即刻开始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100mg/kg,每天2次,连续7d。以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原位杂交技术测定CytC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皮质区和海马区可见少许凋亡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HI后6hHIBD组皮质区和CA1区凋亡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即见增多,于HI后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HI后7d凋亡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数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肌苷治疗后凋亡细胞数和神经细胞CytCmRNA表达均减少,各时间点与HIB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IBD后,凋亡细胞数与CytC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1)。结论:HI损伤后给予肌苷干预能减少HI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下调CytCmRNA表达。肌苷治疗后,新生HIBD大鼠的凋亡细胞数减少与CytCmRNA表达下调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肌苷可能通过抑制CytCmRNA表达从而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小胶质细胞焦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系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GD/R后0、1、3、6、12及24 h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l(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Gasdermin D蛋白N端(GSDMD-N)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构建的沉默Gasdermin D(GSDMD)序列转染小胶质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D转染效率。将小胶质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V-sh_GSDMD组(慢病毒沉默GSDMD),使用CCK-8和LDH试剂盒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活性和毒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1、GSDMD-N、IL-1β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在OGD/R后0 h起小胶质细胞内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N、IL-1β的表达水平即较OGD/R前发生了上调,并且在24 h达到高峰(P < 0.05)。成功地构建慢病毒沉默GSDMD转染小胶质细胞模型。OGD/R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沉默GSDMD可提高细胞活性和降低细胞毒性(P < 0.05),降低小胶质细胞内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慢病毒沉默细胞焦亡关键底物蛋白GSDMD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示小胶质细胞焦亡加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小胶质细胞焦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系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GD/R后0、1、3、6、12及24 h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l(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Gasdermin D蛋白N端(GSDMD-N)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构建的沉默Gasdermin D(GSDMD)序列转染小胶质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D转染效率。将小胶质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V-sh_GSDMD组(慢病毒沉默GSDMD),使用CCK-8和LDH试剂盒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活性和毒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1、GSDMD-N、IL-1β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在OGD/R后0 h起小胶质细胞内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N、IL-1β的表达水平即较OGD/R前发生了上调,并且在24 h达到高峰(P < 0.05)。成功地构建慢病毒沉默GSDMD转染小胶质细胞模型。OGD/R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沉默GSDMD可提高细胞活性和降低细胞毒性(P < 0.05),降低小胶质细胞内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慢病毒沉默细胞焦亡关键底物蛋白GSDMD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示小胶质细胞焦亡加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80 nm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照射在低氧条件下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发生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低氧组、紫外线组及低氧+紫外线组。低氧组给予氯化钴(终浓度150 μmol/L)处理,紫外线组用30 J/m2能量的280 nm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照射,低氧+紫外线组在氯化钴处理基础上用30 J/m2能量的280 nm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照射,48 h后收集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基因mRNA的表达量。上述各实验均独立重复3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细胞皱缩、透亮度降低、排列紊乱,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量减少。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低氧组+紫外线组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最强,紫外线组次之,低氧组最弱。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紫外线组及低氧+紫外线组Bcl-2 mRNA的表达逐渐下调,且低氧+紫外线组Bcl-2 mRNA表达量较低氧组和紫外线组下调更明显(P < 0.05)。结论 低氧和紫外线作用均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紫外线在低氧条件下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较常氧条件下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新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探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①体外实验:取3日龄大鼠海马脑片,培养至第4天用氧糖剥夺法制备标本,于33℃(亚低温组)和37℃培养48 h(常温组);对照组脑片不进行氧糖剥夺处理,37℃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培养脑片星形胶质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氧糖剥夺(OGD)后,星形胶质细胞中整合素β8(β8)的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OGD模拟缺氧缺血。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β8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定量检测OGD处理后复氧12 h、1 d及2 d 时β8蛋白表达的变化。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荧光素酶报道细胞(TMLC)共培养体系,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β8表达,观察β8对TGF-β1活化的影响。结果 β8主要分布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浆和树突;星形胶质细胞中β8蛋白表达在复氧后12 h即有增加,1 d时达高峰;星形胶质细胞与TMLC共培养体系在复氧后各时间点TGF-β1活性增高趋势与星形胶质细胞β8表达趋势相似,抑制β8表达后,TGF-β1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结论 新生鼠在缺血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高表达的β8对中枢神经系统中TGF-β1的活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窒息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影响。方法:120只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窒息组和EPO组,每组40只。制备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EPO组于造模后立即给予rhEPO 500 U/mL(10 mL/kg)腹腔注射,其余两组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在造模完成后2 h、6 h、12 h、24 h和48 h分别取8只大鼠采集心脏血及心肌组织,测定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心肌组织GRP78、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和EPO组相比,窒息组各时间点血清心肌酶CK和LDH升高,凋亡细胞增多,GRP78、CHOP表达上调(P<0.01);上述各指标在EPO组的表达水平亦高于假手术组(P<0.01);窒息后24 h心肌组织CHOP蛋白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r=0.942,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因子GRP78、CHOP,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褪黑素治疗方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远期组织学的影响,以寻求褪黑素治疗的较优方案。方法 将96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单剂量即刻褪黑素治疗(SDIT)组及7日连续褪黑素治疗(7DCT)组(n=24)。HIBD大鼠模型采用分离并电凝大鼠右侧颈总动脉,低氧舱(氧气浓度为8%±0.01%)内缺氧2 h的方法建立。造模后7 d,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及海马齿状回(DG)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情况(n=8);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n=8)。造模后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学及锥体细胞数的变化(n=8)。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PCNA+Nestin+DAPI+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多于SDIT组(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DIT组与7DCT组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IBD组,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及7DCT组细胞损伤减轻;尼氏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锥体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 < 0.01)。结论 SDIT和7DCT均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NSCs的增殖,减轻远期组织学损伤,且7DCT疗效优于SD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