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辉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6):F0004-F00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怎么样才能提高急性期DVT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至今仍是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所治疗的297例DVT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以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2例36条下肢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准确率为100%,本组I型5条,ⅡA型4条,ⅡB型12条,Ⅲ型15条。行人造血管股浅静脉环缩术16条,股浅静脉瓣修复术3条,大隐静脉-Guo静脉原位转流术6条,Guo静脉外肌袢成形术4条;髂总静脉-股浅静脉人造血管移植转流术3条;大隐静脉-股浅静脉交叉转流术4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28条(77.8%),部分消失或改善8条(22.2%),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金指标,可根据瓣膜破坏及通畅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对病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然后选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A、B两组,A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等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中药治疗。结果:A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0%。B组治愈22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和腔内技术的成熟为患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而祖国医学的经验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历久弥新.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外周血管疾病。急性期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遗留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技术发展,腔内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术、超声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术不断涌现。这些术式并发症少、疗效好,本文就这些术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方法检测100例LDVT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的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活性及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组AT、PS、PC活性明显降低,APCR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100例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总发生率为25%(25/100),以PS缺陷的发生率最高,为13%(13/100),其次是PC,为8%(8/100),AT缺陷占5%(5/100),APCR缺陷的发生率最小,为4%(4/100)。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群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有必要对LDVT病人进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7例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DVT的发生率为9.14%。明确诊断后,经积极处理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结论髋臼骨折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DVT的可能,彩色多普勒可明确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支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一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确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易并发致命性肺栓塞或引起后遗症迁延不愈。基于DVT的发病机制,合理利用针灸疗法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该文从针刺、艾灸、穴位特殊疗法3个方面,回顾性总结了近10年针灸预防DVT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多数发生在下肢。DVT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分型及病程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基本规范,这里主要讨论一下手术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普外临床》1990,5(3):169-171,133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新分类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选择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以发生在深静脉的各个部位,尤以下肢深静脉最为常见。下肢DVT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后遗症及治疗目的,应无疑义,而DVT的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价,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进展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相似文献   

17.
1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先对病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然后选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痛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16例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施行个体化护理。结果9例患者3d后症状减轻,6倒7d后缓解,1例合并肺栓塞死亡。随访6个月。5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长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但对生活及工作无明显影响;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科学的护理可改善住院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平衡液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二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三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平衡液500ml加蝮蛇抗栓酶0.25U为主,45例患肢静脉给药,45例上肢静脉给药,以B超检查及患肢消肿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第三组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二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A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