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断耐药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日益增高,确定其为定植还是感染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产生、降低院内感染率十分重要.但如何区分定植与感染是困惑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除了将细菌培养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外,尚应更多地采用一些客观指标来指导临床.本文将对多重耐药菌的定植与感染的定义、关系、判断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由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革兰阴性杆菌)。细菌定植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先兆,据国外资料,MRSA定植者发展为感染的风险是11%~38%,VRE是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肠道细菌定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是否可减少早产儿肠道病原菌定植及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仅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生后24 h内口服或经胃管注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250 mg/次,2次/d。于入院时、入院后5 d、12 d及出院前行直肠拭子培养。收集每位早产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肠道细菌定植率入院后12 d及出院前分别为60%和51%,低于对照组的83%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在前3位的定植菌均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治疗组发生腹泻7例(20%),对照组16例(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败血症2例(6%),对照组9例(2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降低早产儿肠道病原菌的定植率,减少早产儿腹泻及败血症的发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92-194]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饲益生菌对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口咽、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分为益生菌组(n=82)和对照组(n=83)。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饲益生菌,观察两组定植于口咽、下呼吸道的致病菌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株数,并观察致病菌定植时间及VAP发生的时间。结果:益生菌组口咽部致病菌的菌株定植率低于对照组(35% vs 51%,P<0.05);益生菌组口咽部、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时间及VAP发生时间均较对照组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见益生菌的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用于机械通气新生儿可以减少口咽部致病菌定植,并延迟口咽部、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及VAP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时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完善,与时间增长呈正相关性,目前对益生菌益生作用的认识主要在防治消化道疾病、帮助消化吸收和刺激免疫系统三方面越来越深入,但人们在益生菌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知之甚少,以下将围绕上述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益生菌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不少高级别的临床研究指出:益生菌对预防严重(Ⅱ级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降低综合因素导致的死亡有显著效果,但对于改善晚发性败血症、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等疾病证据尚不充分。益生菌应用于早产儿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具体适用人群、疗程、剂量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8.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与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可引起多种胃肠道并发症,并可对患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调在NE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探究肠道微生态改变与NEC的相关性有助于NEC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益生菌在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和病死率中的作用已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主要就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发育及其与早产儿NEC之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NEC的预防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的消化道结构、功能和机体免疫发育不成熟,且消化道微生物定植异常,易发生各种消化道疾病。益生菌能调节消化道微生物的构成,改善消化道屏障功能,减轻消化道炎症反应并调节机体免疫。目前主要益生菌用于防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败血症及喂养不耐受等。但益生菌在早产儿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益生菌在降低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3月,查找所有研究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对降低VLBW早产儿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4 607例VLBW早产儿),Meta分析发现预防性使用益生菌能显著降低VLBW早产儿NEC的发病率[RR=0.47;95%CI(0.35~0.62);PRR=0.63;95%CI(0.51~0.78),PRR=0.87;95%CI(0.72~1.06);P=0.17]及NEC相关病死率[RR=0.68;95%CI(0.31~1.48),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使用益生菌能降低VLBW早产儿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对早产儿的长期影响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及其分娩早产儿的GBS感染状况,评估早产儿GBS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859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孕妇阴道下段1/3和直肠拭子行GBS培养,其中515例行实时PCR GBS DNA检测。采集所纳入孕妇分娩的早产儿的口咽分泌物、胃液或血液进行GBS培养。取孕妇外周血及其分娩的早产儿脐血测定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调查早产儿GBS感染情况和影响定植的围产因素。结果 859例孕妇阴道、直肠GBS培养阳性率为14.8%(127/859)。515例GBS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15.1%(78/515)。859例孕妇共分娩活产早产儿976例,其中43例(4.4%)GBS培养阳性;4例发生早发型GBS疾病,其中2例肺炎,2例早发型GBS败血症。127例GBS阳性孕妇分娩的127例早产儿中,34~<37周早产儿组GBS阳性率明显低于<34周早产儿组(P=0.013),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明显高于<34周早产儿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儿GB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6.556、6.160,均P < 0.05)。结论早产儿GBS阳性率及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与胎龄相关。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早产儿GBS定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Preterm infants have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which can render them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s from enterobacteriae. OBJECTIVES: The primary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robiotic administration to preterm infants decreas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Secondary outcomes studied were: somatic growth, tolerance, rates of sepsis an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METHODS: 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ase-control study 41 stable preterm infants of 27 to 36 weeks gestation and 34 matched comparison infants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unit were studie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a preterm formula supplemented with Bifidobacter lactis (2 x 10(7) cfu/g of dry milk)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same formula but without supplementation.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was measured within two days of birth and then seven and thirty days later using the sugar absorption test. Additionally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study as well as acceptance and tolerance of the formula. RESULTS: All infants tolerated the study formula well. Median counts of stool bifidobacteria and lactulose/mannitol ratios at baseline were comparable. After 7 days of supplementation median bifidobacteria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356) and they remained higher to the end of the study (p at day 30=0.075). The L/M ratio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day 30 of the study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03). Head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p=0.001). CONCLUSIONS: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bifidobacter supplemented infant formula decreas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of preterm infants and leads to increased head growt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体构成及其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和治疗早产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血培养阳性的371例早产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发病日龄 < 7 d,n=73)和晚发型组(发病日龄≥ 7 d,n=298),比较两组在病原体构成、临床特征(首发症状、起病时辅助检查、合并症、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在晚发型组中占比更高(P < 0.05),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和李斯特菌感染在早发型组中占比更高(P < 0.05)。早发型组首发临床表现中呼吸困难比例高于晚发型组(P < 0.05)。早发型组血培养转阴时间、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均短于晚发型组(P < 0.05),晚发型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高于早发型组(P < 0.05)。早发型组放弃率高于晚发型组(P < 0.05)。结论 早产儿败血症起病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不典型,早发型与晚发型早产儿败血症在病原体构成及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结合发病日龄、临床特征推断可能病原体,及早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危重早产儿及极早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不断增高,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病死率高、遗留后遗症可能性大,严重影响存活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给患儿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因此BPD的治疗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对BPD治疗措施的意见尚不统一,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已证实咖啡因的早期使用具有预防BPD的作用。笔者查阅国内外对咖啡因预防BPD的最新研究,就咖啡因减少肺部炎症、改善肺损伤的形态学异常、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肺功能等方面,对咖啡因预防BPD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NEC早产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治疗组(多巴胺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多巴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ELISA法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禁食时间、治疗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 多巴胺组和常规组治疗后CRP、TNF-α、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巴胺组治疗后CRP、TNF-α、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 0.05);多巴胺组大便改善时间、腹胀及腹泻缓解时间、禁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 0.05);多巴胺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手术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 0.05);两组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NEC早产儿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营养支持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在我国还相当普遍,如何对早产儿进行合理营养支持是新生儿科医生需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介绍了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选择和脂肪乳剂的选择、肠外营养应用时间及肠外营养相关的肝损害等并发症等问题。肠外营养相关的肝损害其机制仍不清,目前主要预防措施是尽早口服喂养、总热卡控制、积极抗感染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围产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生存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与运动障碍。脑损伤生物标志物检测是诊断脑损伤的重要手段,根据损伤细胞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神经胶质细胞损伤标志物、神经元损伤标志物及其他生物标志物等几大类,而其中较为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发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轻链蛋白、α-Ⅱ血影蛋白裂解产物、趋化因子、褪黑素及尿液代谢组学等指标可提示早产儿潜在脑损伤,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改善其神经发育预后至关重要。该文就早产儿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