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和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对老年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老年患者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留置内支架及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62例病人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CD治疗老年性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应用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行 PTCT 后再行胆道腔内 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黄疸消退情况、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率为71%(5/7)。结论PTCD 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是针对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标本兼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癌32例,胰头癌13例,术前及术后检查血清胆红素,观察减轻黄疸效果。结果 4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植入后扩张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后1~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黄疸症状缓解明显。本组患者术后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2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8例。术后随访生存时间平均11.8个月,最长24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410例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意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并成功接受胆道支架置入,单纯放置胆管支架254例(对照组),胆道支架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156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黄疸、肝功改善情况、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1周后TBIL、DBIL和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延长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计52例,以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6),对观察组采取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对照组则采取经皮肝胆管外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植入金属支架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IBS)治疗的观察组在黄疸改善中的显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IBS能够有效改善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龙  郭武华  蒋为民  李凌 《重庆医学》2011,40(13):1310-1311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随访并观察近、中期疗效和生存期。结果 16例患者共置入网状支架20枚;置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术前明显下降(P<0.01);内支架置入术后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3次);随访3~24个月,死亡13例,平均生存期为11.8个月,3例仍存活;开通时间平均为229 d,半年开通率为7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可有效地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支架开通时间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经肝穿刺途径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在术前均给予保肝、利尿以及抗感染等治疗,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bilirubin,D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水平以及治疗后平均生存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经皮肝穿刺途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放术,更有利于患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价值及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引流治疗,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经验并分析所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PTBD或PTIBS的完整资料,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9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2例患者因全身器官衰竭于1周内死亡,1例术后第9天出现休克患者家属拒绝继续治疗而死亡。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宝南  魏治鹏 《海南医学》2010,21(16):50-5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透视下行PTCD术并行胆道支架植入术。结果胆道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右叶胆管19例,穿刺左叶胆管12例,左右胆管均穿刺9例,胆道支架植入28例,其中有5例行2次支架植入术,引流管留置时间最短7d,最长达10个月。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在100-700ml,术后2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μmol/L。其中有31例患者胆红素下降至80μmol/L以下,有32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118.5±31.5)μmol/L比(150.12±69.48)μmol/L],TBIL下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81±4.25)d比(7.12±2.75)d,(10.82±5.26)d比(16.85±3.68)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9%比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用于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DSA介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外井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PTBD联合胆道支架)、B组(传统手术),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手术成功率、疗效、生存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 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血清胆红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B组为4个月(P<0.05);A组较B组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P<0.05).结论 对于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DSA介导下PTB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较之传统手术,是一种更安全、高效的微创减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比较死亡情况和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两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均获成功,37例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388±153)μmol/L,术后1周复查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70±99)μmol/L(P<0.01)。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7.40%(37/38),二次置管成功率2.6%(1/38);术后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7.
金属支架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随访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肝穿刺置入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和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自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4月1日收治的共计152例因恶性病变导致梗阻性黄疸并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和胆道支架治疗的患者,根据梗阻病因不同,有胆管癌患者35例,胰腺癌患者32例,肝癌或肝转移者61例,胃肠道术后以及淋巴结肿大压迫者24例.其中置入金属支架者71例,共计使用86枚支架.术后随访间期为3个月.用生存分析统计方法计算术后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及支架通畅率(life table analysis).用Kaplan-Meier (log-rank test)对比分析各分组间预后生存时间的差异.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仅有6例胆道支架患者出现术后再狭窄,支架通畅的中位时间为314天.患者术后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215天,3、6、9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9.1%、51.7%、26.8%.肝门区梗阻的患者比下段梗阻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金属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期间足以保证通畅引流,支架再狭窄率低,性能可靠,肝门区梗阻的患者比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肝总管癌、胆总管癌、胆囊癌、壶腹部胰头癌及肝门部转移癌等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术,术后14例进行茵陈术附汤加减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后黄疸指标、转氨酶及全身症状.结果:PTCD成功率100%,术后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迅速消退,1周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下降;术后14例服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者,全身症状缓解、消失较快.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TCS)治疗老年恶性胆管梗阻疗效。方法:120例老年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PTCS)和对照组(PTCD),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及生存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TC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DBIL)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治疗老年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明显优于PTC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在B超或X线引导下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进行梗阻胆管的外、内/外引流或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所有3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引流,患者黄疸、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的320.0±98.5 mol/L降至术后106.4±84.3 mol/L,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血性胆汁、胆道感染和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或X线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