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瘢痕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的自然产物,是损伤愈合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瘢痕治疗棘手,所以瘢痕的预防重于治疗,多种瘢痕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同时也是预防手段.根据其组织学和形态学的区别可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瘢痕疙瘩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往往会复发,与增生性瘢痕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对于瘢痕疙瘩和非功能部位大片增生性瘢痕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种类繁多,报道疗效不一,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都是最有效的,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实施.现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瘢痕是所有外科医师都会面临的棘手问题,创面愈合的血管化是组织修复的必要环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病理性瘢痕组织较正常皮肤组织含有更多的血管,针对病理性瘢痕血管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瘢痕的预后。本文将围绕血管生成与炎症在创面组织修复中的作用,临床常用针对瘢痕血管的检测手段、治疗方法及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病理性瘢痕的预防和转归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辉超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87-1090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主要症状为疼痛、瘙痒及活动障碍,并且外观上的不美观对患者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1]。局部硅凝胶疗法是一种便捷、无创的预防和治疗瘢痕增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均属于病理性瘢痕,不仅会影响美观,还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临床表现。然而,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发生的明确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措施各异。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是一种神经毒素,在肌肉痉挛性疾病的治疗和除皱美容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注射BTXA来预防和治疗病理性瘢痕,并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本文着重对BTXA在治疗和预防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疗效、作用机制、使用方法、问题与展望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瘢痕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院的资源优势来选择治疗方式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病理性瘢痕局部注射的疗效令人满意,但是否能成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最佳选择尚未形成共识。我们回顾了瘢痕注射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每种注射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优点、相关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两种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主要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性瘢痕是最传统和直接有效的手段,以往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激光疗法、放射疗法、冷冻疗法、压力疗法、皮质类固醇瘢痕内注射等,它们都具有其独特的治疗意义.最新研究显示,脂肪移植,A型肉...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发病率、复发率高,一直以来都是整形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针对病理性瘢痕的研究从上个世纪持续至今,但其发病的精确机制仍不清楚,因此预防和治疗也相对棘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行检索和归纳总结,对研究较多的氧化应激、microRNA、上皮间质转化和自体脂肪及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病理性瘢痕的关系做一重点阐述,以期为瘢痕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病理性瘢痕是因伤口愈合过程发生各种信号交流失调而形成的病理性产物,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的重难点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近年来研究的病理性瘢痕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各种因素均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但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必然承...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3型, 每种类型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和病变深度存在差异, 不同的激光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依据每种瘢痕的特征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 还需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进行技术革新与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0.
瘢痕疙瘩是整形美容外科、皮肤科和烧创伤外科领域的常见疾病,是继发于皮肤外伤或自发形成和过度生长的病理性瘢痕组织.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BTX-A)用于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成为研究热点,临床经验证明其在预防和早期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现回顾BTX-A用于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总结BTX-A的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阐述现...  相似文献   

11.
病理性瘢痕中VEGF与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病理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突变型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VEGF的表达增高,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之间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突变型P53的表达增高,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之间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VEGF与突变型P53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均表达增高,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化学趋化因子(I-TAC)和巨噬细胞起源的趋化因子(MDC)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TAC和MDC两种趋化因子在24例瘢痕疙瘩患者(A组)、33例增生性瘢痕患者(B组)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TAC和MDC在A、B组中呈高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AC和MDC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瘢痕防治讲座(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4病理性瘢痕的防治我们研究的是病理性瘢痕(abnormalscar)的防治,其目标是阻止在创伤修复中正常瘢痕形成过程向异常瘢痕过程转化;或者对已经发生的病理性瘢痕使其消退或平息、或者使其造成的损害得以减轻或消除。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哪一种防治措施可以从根本上阻止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或者获得令人非常满意的疗效,因此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防治瘢痕的方法,甚至一些商家也为此大做广告,说是某种产品可以一下子把瘢痕一扫光。就病理性瘢痕的预防而言,防止受伤以及伤后能获得及时、正确的医疗处置是最基本的前提。而瘢痕的预防与治疗是…  相似文献   

14.
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中p53、cyclinD1的表达及在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区别,以进一步了解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发展的机理.方法手术切取病理性瘢痕标本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瘢痕作为对照组,运用RT-PCR方法测定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瘢痕疙瘩中p5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两者都伴有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过度增殖和以胶原、糖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多种方法被用于治疗病理性瘢痕,包括局部和瘢痕内应用皮质激素、干扰素、5-FU、咪喹莫特,外科切除或植皮、冷冻、放疗、压迫治疗、维甲酸和硅酮膏外敷.  相似文献   

16.
病理性瘢痕是人体真皮组织损伤后异常修复的结果,主要包括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三大类。近年来,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带来了新的治疗理念。不同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时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应针对性地采取最佳的激光治疗方案。本文对不同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瘢痕疙瘩作为病理性瘢痕的一种,其生长通常超过原损伤界限,无自限性,大多伴有痛、痒等症状,给患者生理、外观、心理、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障碍.瘢痕疙瘩的诱因较多,手术切口、外伤、烫伤、过敏、痤疮、蚊虫叮咬、水痘和文身等均可引发瘢痕疙瘩.目前,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压力疗法、冷冻疗法、激光、光动力、药物局部注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γ干拢互诱导单核因子(MIG)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趋化因子 MIG 在28例瘢痕疙瘩患者(K组)、3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HS组)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N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组、HS组中的MIG均呈高表达,与N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K组与HS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G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VEGF和TSP-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TSP-1(thrombospondin 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增生性德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VEGF、TSP-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对照组(P<0.05);四类组织中VEGF蛋白和TSP-1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和TSP-1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有关,VEGF可能通过诱导血管生成而促进瘢痕增生,TSP-1降低导致病理性瘢痕中血管的增生,并可能抑制VEGF的升高,从而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耳郭瘢痕皮瓣修复耳部巨大病理性瘢痕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自2011—2013年应用耳郭瘢痕皮瓣,共修复9例耳部巨大病理性瘢痕患者。本组瘢痕直径为3.0—4.5cm。结果术后9例瘢痕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对侧耳郭皮肤较匹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耳郭瘢痕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切取简便的优点,是修复耳部巨大病理性瘢痕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