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进行分析,了解NSAIDs致ADRs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作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接收的济南市范围内的所有NSAIDs相关ADRs报告,共计535例;剔除药品等相关信息不详报告,最终433例纳入统计分析,对报告一般情况、性别和年龄、NSAIDs类别、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以及ADRs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AIDs所致ADRs患者中,一般报告379例;严重ADR报告54例,转归情况大部分为痊愈或好转;男女性别比为1∶1.23,多发生于≥60岁人群(66.7%);NSAIDs涉及乙酸类(24.2%)、丙酸类(22.2%)、甲酸类(21.5%)等十大类别:ADRs发生时间≤1天(264例,61.0%);给药途径以口服(256例,59.1%)和静脉(133例,30.7%)为主。433例ADRs报告中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共计551例次,其中排名前3位分别为胃肠系统(310,56.3%)、皮肤及其附件(122,22.1%)和视觉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上报的535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分析其抗菌药物ADRs涉及的相关因素。结果:535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中,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87例,女性多于男性;抗菌药物ADRs上报例次逐年增加;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s为最多(占93.46%),其次为口服给药(占6.16%);报告中涉及药品种类中头孢菌素类占26.83%;ADRs报告一般的占93.27%,新的ADRs占4.67%,严重的ADRs占2.06%。结论:医院行政部门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慎用喹诺酮类药物,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孙振舜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77-1379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在医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ADRs报告175份,分析其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前后的ADR监测情况。结果:175份ADRs报告中,2017年上报ADRs报告78例(其中严重的4例),2018年上报ADRs报告97例(其中严重的11例);临床药师参与ADRs监测前后,涉及可疑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报告的ADRs临床表现均有明显不同,其中临床药师参与临床ADRs监测后比较明显地发现了许多隐藏的和因不合理给药引起的ADRs。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积极参与ADRs监测,有效提高了ADRs监测的上报率,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建议临床给药方案的调整,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病例的发生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信息系统中2018年-2020年3年间上报的ADRs病例454份报告,统计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以及涉及的给药方式、ADRs严重程度、疑似药品种类和ADRs累及器官/系统等相关因素,分析其ADRs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454例ADRs病例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且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ADRs发生率为最高(212例,46.70%);ADRs涉及药品种类构成比TOP 3的药品分别为抗感染药物(38.77%)、血液系统药物(8.59%)和消化系统药物(6.17%),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s发生率达66.08%,皮下注射给药引起的ADRs为最少(0.44%);454例ADRs报告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最多(299例,占65.86%);ADRs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占58.37%).结论:在日常ADRs监测中,应重点监测抗感染药物、60岁以上人群和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等因素,ADRs所导致的皮肤及附件产生的病变,属于ADRs重要信号特征;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上述因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1):90-93
目的:分析医院2013年—2015年度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医院2013年—2015年度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s报告中11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s报告的相关因素。结果:11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s涉及22个中药制剂品种,其中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ADRs为最多占16.38%;60岁以上患者38例占32.76%;注射后30 min以内发生ADRs占46.55%;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4.76%)为主;严重的ADRs较少占5.17%。结论: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连瑞 《中国药师》2005,8(10):857-85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规律及诱发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4年收集的119例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ADRs比例较大;注射给药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药物ADRs发生率最大、中药类次之;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变态反应,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反应;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s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s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4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儒强 《中国药师》2005,8(10):853-854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4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s)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s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药物热等全身症状.结论:必须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继续做好ADRs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5年度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规律及引发ADR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77例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比例较大;注射给药途径的ADRs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98.7%的可治愈,并对原患疾病无影响;ADRs涉及的药物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46.34%;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s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对于ADRs的认识和呈报。  相似文献   

9.
10.
《抗感染药学》2019,(6):1005-100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8年间上报的ADRs报告1 988例,抗菌药物致ADRs报告382例,分析其抗菌药物致ADRs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特点。结果:382例抗菌药物致ADRs报告中,涉及抗菌药物12大类35处品种49种品规,其中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ADRs例数为最多,头孢菌素类次之;41~60岁患者抗菌药物致ADR发生例数的构成比为最高;ADRs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4):810-812
目的:分析某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应发生规律、特点及相关因素,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对某基层医院2016年1—12月报告的8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s)报告,分析了发生ADRs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与种类、给药途径、联合用药、临床表现、转归等,并结合文献分析了ADRs发生规律、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84例报告中护士报告的66例占78.57%,医生报告的11例占13.09%,药师报告的7例占8.33%;注射给药ADRs发生率为91.67%明显高于口服给药为8.33%;所有ADRs患者经停药相应处理而治愈或未经处理而自愈,对原患疾病无影响;引发ADRs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占45.10%,心血管药物占24.70%;ADRs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和心血管系统。结论:抗菌药物引起的ADRs仍是监测的重点,护士在ADRs监测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胺碘酮片剂与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与胺碘酮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和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比较2种剂型胺碘酮所致ADRs的临床表现、严重ADRs构成比及转归。结果共收集到胺碘酮相关ADRs报告180份,涉及180例患者、195例次ADRs。180例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76例;年龄2个月~97岁,平均年龄64岁。21例患者既往有ADRs史。195例次ADRs中一般ADRs 151例次(77.4%),严重ADRs 44例次(22.6%)。胺碘酮片剂相关ADRs 46例次,其中严重ADRs 13例次(28.3%);胺碘酮注射剂相关ADRs 149例次,其中严重ADRs 31例次(20.8%)。胺碘酮片剂所致严重ADRs的比例稍高于注射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29)。胺碘酮片剂所致ADR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伤(34.7%)、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17.3%)、咳嗽、咳痰、呼吸困难(10.9%)、皮疹等(8.7%)、头痛头晕(4.3%)、横纹肌溶解(4.3%)、过敏(2.2%)等。胺碘酮注射剂所致ADR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伤(25.5%)、静脉炎(27.5%)、皮疹(14.1%)、过敏(8.1%)、心律失常(6.0%)、头痛头晕(5.4%)、血压下降(4.7)等。2种剂型所致ADRs的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8,P=0.09)。结论胺碘酮片剂与注射剂所致ADRs有所不同,因此其ADR的监测应有所侧重。对使用胺碘酮片剂的患者尤应加强用药指导和相关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13.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察9年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s)监察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开展ADRs监察9年的工作情况及501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ADRs涉及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ADRs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②影响ADRs监察的内在因素有:思想意识、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等。③影响ADRs监察的外在因素有:医疗制度、自发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信息网络化等。结论:ADRs监察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4.
聂小忠 《中国新药杂志》2012,(14):1698-1700,1659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9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s)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筛选出973份中药制剂ADRs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青年(19~39岁)ADRs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发生ADRs的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和静脉注射,ADRs涉及的中药制剂共341个品种,其中口服制剂66种(19.35%),其次为注射剂。ADRs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5.74%)。结论:应加强对口服和注射类中药制剂ADRs的监测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6,(6):1294-1298
目的:分析瑞舒发他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统计病例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分析瑞舒发他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讨论其致不良反应的机制。结果:共检索到病例报告41例45例次不良反应,发现瑞舒发他汀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肝损害)和神经肌肉系统(横纹肌溶解症);高龄患者和剂量过大与影响CPY450代谢酶的药物联用是其主要致ADRs的相关因素。结论:注意高龄患者的用药监测,尽量使用最低有效治疗剂量,避免与影响CYP450代谢酶的药物联用,是避免或减轻其ADRs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该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05至2007年三年内收集到的15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s)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150例ADRs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ADR涉及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s类型为全身寒战或高热,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必须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继续做好ADRs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方法:运用Excel软件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98例ADRs报告分类统计分析,计算ADRs发生例数、ADRs例数与其用药频度(DDDs)的比值(相对发生率)。结果: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为264例(37.82%),其中左氧氟沙星73例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药113例(16.19%)和抗肿瘤药92例(13.18%)。用药频度(DDDs)则抗感染药中的左氧氟沙星排序第一,ADRs例数/DDDs比值排序的均值抗肿瘤药为8.5,排序第一。ADRs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255例(36.53%)。结论:须进一步加强ADRs的监测,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ADRs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年多来收集的164例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164例ADRs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ADR;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所造成;抗生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现象与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41例NSAIDs相关ADR报告进行相关信息调查和数据汇总。结果:95.12%经口服途径给药,53.66%采用自疗方式,65.85%的药品来自药店或家庭储备,60.98%的品种为OTC类。单独用NSAIDs类涉及报告24例(58.54%),联合用药17例(41.46%),其中与降糖药和喹诺酮类联用所致ADR分别为5例和3例。结论:NSAIDs相关ADR是以自行口服OTC药品的自疗群体为主体,因不合理用药导致ADE。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家长对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ADRs宣传和教育的态度,分析影响家长上报儿童ADRs的因素,找出提高家长ADRs上报率的措施.方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就儿童ADRs的相关问题,对在上海4家医院就诊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2份(回收率为92%).结果发现,52%的家长对ADRs的理解不正确,不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判断ADRs.87.8%的家长渴望学习ADRs知识.家长们对发生在神经系统和皮肤黏膜的ADRs比较关注.结论:家长对儿童ADRs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欠缺,但对接受ADRs宣传和教育的态度比较积极.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对家长关于儿童ADRs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