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和NCPAP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pH值、PaCO2、呼吸支持时间、并发症、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际纳入研究对象62例,其中NIPPV组32例,NCPAP组30例。在无创通气治疗后1 h,NIPPV组OI高于NCPAP组(P<0.05),而pH值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PPV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比例低于NCPAP组(P<0.05)。NIPPV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P<0.05),但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气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BPD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NCPAP相比,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行MVET比例。但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住院病死率和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早产儿111例,按照呼吸支持方式,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组(35例)、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组(30例)、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组(46例...  相似文献   

3.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是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的基础上给予间歇正压通气,通过无创途径模拟间歇机械通气,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提供了新的选择。NIPPV在初始无创呼吸支持及拔管后呼吸支持方面较n CPAP具有一定优势,同时还有助于治疗较严重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尤其是同步NIPPV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认识和规范使用该项技术,就NIPPV在新生儿呼吸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 < 0.05)。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3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1~8 h后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仍未改善的NRDS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由NCPAP改为NIPPV 1 h与8h后呼吸频率、心率、经皮氧饱和度(SpO2)、吸入氧浓度(FiO2)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气模式改为NIPPV后1h,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FiO2明显降低,SpO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5、4.15、-5.31、5.73,P<0.01).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酸值改善不明显,模式改变前后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8h乳酸值明显好转,与改用NIPPV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NRDS治疗中,NIPPV疗效优于NCPAP,并能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S的相关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有创通气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生越来越多地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初始治疗中采用无创通气(NIV)技术.在过去的40 年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一直是治疗RDS 的主要模式,甚至是唯一的NIV 模式.近十年来,随着传感器和人机连接界面的改进,产生了不少新的NIV 模式,如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等.随后的研究表明,有些新的模式在RDS 的治疗上可能较NCPAP 更为优越.为了让临床医生了解NIV 在早产儿RDS 初始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更好的运用NIV 技术,该文复习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NRDS患儿66例,随机分为NIPPV组(32例)和NCPAP组(34例),分别于入院0、12、24、72h进行血气分析,比较氧合改善情况、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治疗开始时(入院0h)两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72h后PaO2、PaCO2、P/F、a/APO2均有改善(P均<0.05),且NIPPV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CO2潴留、腹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PPV组开奶时间较NCPAP组提前。NIPPV组经鼻通气治疗失败后改为插管行呼吸机通气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较NCPAP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缩短无创辅助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了CO2潴留、腹胀的发生率,且开奶时间提前,降低了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率。  相似文献   

9.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 CPAP)的基础上给予间歇正压的一种呼吸支持模式,由于其具有避免气管插管等无创呼吸支持的优点,在早产儿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早产儿的重要辅助通气方式[1,2]。  相似文献   

10.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暂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短时间呼吸暂停2次以上(使用氨茶碱),6h内反复发生,或需要面罩复苏囊正压通气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HHFNC组40例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组42例,HHFNC组在此基础上应用HHFNC辅助治疗,NCPAP组应用NCPAP辅助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有创通气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氧交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HFNC组治疗总有效率、有创通气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氧交换指标、总用氧时间与N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鼻损伤并发率低于NCPAP组[10.0% (4/40) vs 30.9% (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呼吸道感染、晶体后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治疗呼吸暂停作用与NCPAP相当,并能降低患儿鼻损伤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估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作为早产儿拔管后呼吸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NHFOV与NIPPV作为早产儿拔管后呼吸支持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及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NHFOV组和NIPPV组拔管后72 h内再插管率、改无创辅助通气后6~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气漏、鼻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气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支持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过BNCPAP(69例)或nCPAP(61例)呼吸支持的130例早产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呼吸支持时间、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以及治疗失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情况,和上机后血气分析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BNCPAP、nCPAP两组患儿在性别分布、出生胎龄及体重、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及出生方式、NRDS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NCPAP组无患儿死亡,nCPAP组有1例死亡,但两组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NCPAP组及nCPAP组无创辅助通气的时长、治疗失败率、BPD和ROP的发生率以及需要使用或需要重复使用PS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上机后8~12 h的pH值变化及氧合指数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BNCPAP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较nCPAP组患儿多(P < 0.05)。两组患儿气胸及鼻中隔、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NCPAP和nCPAP在早产儿NRDS呼吸支持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3例NRDS患儿进行NCPAP通气同时给予PS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气、X线胸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 ,用药后 0 5h ,PaO2 和a/APO2 即明显升高。至 6、12、2 4和 72h ,PaO2 和a/APO2 仍高于用药前水平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6h ,PaCO2 开始下降 ,6、12、2 4和 72h ,PaCO2 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1h ,呼吸窘迫症状消失 9例 (39 1% ) ;明显减轻 14例 (6 0 9% )。 2 4h后 ,X胸片显示肺野透明度明显改善 2 2例 (95 7% )。 2 3例中治愈 2 2例 ,治愈率 95 7%。 1例改为机械通气。结论 NCPAP与PS联合治疗NRDS疗效显著 ,能快速有效地改善NRDS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可节省PS及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早期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在降低有创呼吸支持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该试验为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胎龄30~35 周患有RDS生后6 h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使用DuoPAP组(n=34)和早期使用 NCPAP组(n=33),若这两种方式不能维持则使用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急救药物。观察患儿生后24 h、48 h及72 h内的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结果:DuoPAP组48 h内、72 h内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DuoPAP组OI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PaC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 h明显小于NCPAP组(P<0.05);DuoPAP组Pa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 h 明显大于NCPAP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DuoPAP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RDS患儿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66例,接受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及相关常规治疗后随机分为HHHFNC组和NCPAP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NCPAP组相比,HHHFN组患儿开奶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提前,氧暴露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降低,7 d内重新插管、鼻部损伤、气漏、腹胀的发生率降低。结论 与NCPAP组相比,HHHFNC有相关损伤更小、耐受性更好的特点,是可以首选的一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RDS的无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 2009年2月至 2012年2月收治的 80 例 RDS 早产儿,常规使用 PS 进行替代治疗后,随机分入 BiPAP 通气模式组( BiPAP 组) 和 NCPAP 通气模式组( NCPAP 组) ,每组各 40 例。观察两组工作参数、氧动力学指标、正压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治疗成功率及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 1) 两组通气模式工作参数: 吸入氧浓度( FiO2) 、呼气末正压/呼气相正压( PEEP/EPAP) 均随通气时间延长逐渐降低,0 h( 上机时)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上机后6 h、12 h、24 h、48 h BiPAP 组 FiO2、PEEP/EPAP 均低于 NCP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或0. 01) 。( 2) 两组均能保持较好的氧分压( PaO2) 、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 P/F) 、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PaO2/ PAO2) ,且均有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呈降低趋势,两组在0 h 时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BiPAP 组上机后 6 h、12 h、24 h、48 h PaO2、P/F、PaO2/ PAO2均明显高于 NCPAP 组( P <0. 05 或 0. 01) ,PaCO2低于 NCPAP 组( P <0. 05) 。( 3) BiPAP 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明显短于 NCPAP 组,治疗成功率高于 NCPAP 组( P <0. 05) 。( 4) 两组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BiPAP 联合 PS 治疗 RDS早产儿的疗效优于 NCPAP,其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