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对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诊断效率。方法 选择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健康的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POTS组又分为≤12岁亚组(n=127)和 > 12岁亚组(n=90)。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及青少年基线时、HUTT 5 min、HUTT 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HUTT 10 min的HR与HR0的差值(HRD5、HRD10),并分析HR5、HR10、HRD5、HRD10对POTS的诊断效率。结果 POTS组HR5、HR10、HRD5、HRD10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HUTT 5 min时HR或HRD对男性患儿诊断POTS符合率高于女性患儿(P < 0.05),HUTT 10 min时HR或HRD对男性患儿诊断POTS符合率低于女性患儿(P < 0.05)。> 12岁亚组HR诊断POTS符合率更高(P < 0.05),≤12岁亚组HRD诊断POTS符合率更高(P < 0.05)。HR5、HR10、HRD5和HRD10 4项联合预测诊断POTS的曲线下面积(0.974,95%CI:0.949~0.989)大于上述各单项指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 < 0.05),且灵敏度(87.80%)和特异度(95.83%)最高。HRD诊断效能高于HR(P < 0.05)。结论 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预测诊断儿童及青少年POTS具有较高价值,诊断POTS符合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是儿童时期晕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主要表现为体位改变或直立后头晕、 头痛、 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 乏力、 晕厥等。通过直立或直立倾斜试验(HUTT), 可以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作出明确诊断, 从而达到有效的早期治疗, 减少儿童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与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获取基线、HUTT 5 min、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10 min时HR与基线HR的差值即HRD(HRD5、HRD10)。结果:(1)HR5、HR10、HRD5、HRD10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 P<0.05)。(2)单变量Logistic回归:HR5、HR10、HRD5、HRD10与发生POTS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 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HRD5、HRD10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POTS的风险分别增加27%( OR=1.27,95% CI1.16-1.36)和28%( OR=1.28,95% CI1.20-1.38),这是在分别调整了年龄、性别、HR10或HR5后的独立作用。 结论:HR和HRD与儿童及青少年POTS发生存在关联,但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发生POTS的效应值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心率变异性(HRV)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关系。方法应用Holter分析系统检测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确诊的32例POTS患儿(病例组)及体检健康的32例儿童(健康对照组)的心电信号,对各项参数进行分析,了解2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时域指标中24 h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全程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和全程记录中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中高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极低频功率、低频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POTS患儿HRV活性下降,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处于失衡状态,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为主,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syndrome,POTS)是指患儿在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的10min内心率增加≥30/min或心率最大值≥120/min,同时伴有直立后的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症状[1-3].现在已可确定,头晕伴有晕厥或不伴有晕厥患儿很多都是POTS,近年来有关POTS的临床进展评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地复习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为POTS的57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8例,年龄5~16(12.2±1.9)岁。结果:57例POTS儿童中,在可以耐受倾斜体位的前提下,通过延长HUT时间,24例(42%)经HUT诊断合并VVS,其中血管抑制型20例,混合型3例,心脏抑制型1例。合并VVS儿童平均年龄(13.0±1.4岁)大于未合并VVS的POTS儿童(11.5±2.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POTS儿童合并VVS,在可以耐受倾斜体位的前提下,延长HUT时间有利于防止VVS漏诊。与未合并VVS的POTS儿童比较,合并VVS儿童年龄较大,但性别、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直立试验心率的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ORS)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4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POTS患儿治疗前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给予ORS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根据症状评分减少程度是否大于50%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卧立位心率差值及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对ORS治疗POTS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POTS组患儿54例,年龄6~ 17(11.3±3.0)岁.对照组儿童20名,年龄10 ~ 12(11.0±0.8)岁.POTS组患儿卧立位心率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10)比(20-±7)次/min,t=-10.441,P=0.000].POTS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3.2±1.8)比(5.7±2.0)分,t=10.958,P<0.001],其中有30例POTS患儿复查直立试验,治疗后卧立位心率差值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33±11)比(41±ll)次/min,t=2.956,P=0.006].54例POTS患儿治疗有效26例,治疗无效28例.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卧立位心率差值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46±10)比(37±9)次/min,t=-3.582,P=0.001],治疗前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122±12)比(113±10)次/min,t=-2.693,P=0.010].当卧立位心率差值为41次/min时,预测应用ORS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和70%;当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达到123次/min时,预测应用口服补液盐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和78%;卧立位心率差值联合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预测ORS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56%.结论 采用POTS患儿直立试验中心率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廖莹 《临床儿科杂志》2022,40(7):488-493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一组以慢性直立不耐受及直立后心率过度增快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常见,可显著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学习。POTS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并可伴有多种共患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在诊断中需详细询问病史,正确解读直立试验结果,谨慎鉴别诊断并全面评估共患病。POTS主要有相对低血容量、高肾上腺素能及血管功能障碍三种核心机制。在治疗POTS患儿时,应以非药物治疗为基础,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生物标志物水平评估主要发病机制,注意共患疾病的管理,从而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1997年Grubb等采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test,HUTT)评价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syndrome,POTS)以来,人们对POTS的研究和认识渐深入。近些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这些疾病共同特点表现为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  相似文献   

10.
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经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确诊POTS的患儿109例(POTS组),平均年龄(11.79±2.55)岁;2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1.55±3.65)岁。对每例POTS患儿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在生活习惯、家族史及体质特征方面特点,总结POTS组患儿发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平卧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TS患儿主要症状以晕厥多见(52.3%),42.2%症状发作频繁(就诊时 > 10次),主要症状发生季节以夏秋季多见(42.1%), 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 min以内(29%)。83.5%患儿发作前有诱因,发作诱因以持久站立为多见(50.5%),发作前多伴有先兆症状(78.0%),其中以头晕、黑矇、大汗、面色苍白最为常见。18例(16.5%)患儿有伴随症状,32例(29.4%)发作后仍有不适,以乏力最常见(24例)。90例(82.6%)患儿无既往疾病史,30例(27.6%)有直立不耐受家族史,46例(42.2%)有晕车经历。POTS组清淡饮食者居多(41.3%),水摄入较少(63.3%)。结论 儿童POTS多发生于学龄期及青春期,晕厥发生率较高,发作季节以夏秋季多见,持久站立、体位改变、精神紧张以及感染为常见诱因。部分患儿有直立不耐受家族史,且易伴有晕车经历。  相似文献   

11.
6岁以下儿童直立倾斜试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岁以下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11年8月对144例因不明原因晕厥、头晕等症状就诊的儿童(年龄2~6岁,男81例,女63例)的HUT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HUTT依从性:144例受试儿童中8例仅完成了基础直立倾斜试验,136例完成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2)HUTT安全性:受试儿童完成HUTT后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3)HUTT阳性率:HUTT阳性率为22.2%(32/144),男童(18例)与女童(14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UTT阳性反应的处理:HUTT达到阳性诊断标准后,将诊断床放至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给氧、口服牛奶等,5 min 内心电图和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6岁以下儿童行HUTT在临床上有一定实用价值,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不同倾斜角度及不同试验反应对受试儿童心理恐惧的影响。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107 例,年龄5.5~17.8(12.0±2.8)岁,男52 例,女55 例,随机选取60°、70°或80°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BHUT 阴性者保持同一倾斜角度进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采用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在试验结束时让受试儿童对HUTT 过程中心理恐惧程度进行自我评定。结果 倾斜角度为60°、70°、80°的3 组受试儿童HUTT 阳性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反应类型分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60°、70°、80° 3 种倾斜角度对受试儿童心理恐惧程度的影响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 阳性儿童(n=76)心理恐惧程度明显高于HUTT 阴性儿童(n=31)(P<0.01)。结论 HUTT 可引起受试儿童心理恐惧;60°、70°、80° 3 种倾斜角度受试儿童心理恐惧呈递增趋势,但差异不显著;HUTT 阳性反应可显著增加受试儿童心理恐惧。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特征与直立倾斜试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 4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 ,根据其直立倾斜试验的结果分为二组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 ,将其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并对其各个临床特征与直立倾斜试验的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性别、年龄、有无晕厥诱因及有无晕厥先兆对直立倾斜试验的结果有影响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 ,对直立倾斜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为晕厥诱因、晕厥先兆和年龄。结论 对于发生于青春期女孩不明原因的晕厥 ,而患儿又有较明确的晕厥诱因和晕厥先兆者 ,其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可能性较大 ,临床可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及构成比例。方法 对 2 0 0 1年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 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 ,持续监测患儿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中 ,经典的血管迷走性反应者 4 9例 ( 5 4 4 % ) ,其中血管抑制型 33例 ( 36 7% ) ,心脏抑制型 6例 ( 6 7% ) ,混合型 10例( 11 1% )。正常直立反应者 12例 ( 13 3% ) ,体位性心动过速反应者 2 8例 ( 31 1% ) ,直立性低血压反应者 1例( 1 1% ) ,没有发现自主神经反应障碍型及心脏变时功能障碍型。结论 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的血管迷走性反应为主 ,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反应 ,还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其他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负荷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的儿童311例,年龄3~17岁,男153例,女158例,行HUTT及24h动态血压检查。按血压负荷分为〈10%及≥10%两组。结果血压负荷在〈10%组及≥10%组,全天平均收缩压负荷[65.35%(132/202)VS59.63%(65/109),X^2=0.992,P〉0.05]、全天平均舒张压负荷[65.37%(168/257)vs 53.70%(29/54),X^2=2.607,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5.48%(165/252)vs 54.24%(32/59),X^2=2.592,P〉0.05]、日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04%(187/292)VS52.63%(10/19),X^2=0.997,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6.30%(122/184)VS59.05%(75/127),X^2=1.234,P〉0.05]、夜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35%(148/230) vs 60.49%(49/81),X^2=0.382,P〉0.05]对HUTT阳性结果预测未见统计学差异,对HUTT阳性反应类型的预测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以HUTT结果为因变量、血压负荷为自变量,未能拟合出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血压负荷对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以窦性心率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与患儿的体位变化有密切关系.患儿由卧位到站立位体位变换后,10 min内心率突然增快,超过一定的界值可以诊断为POTS.POT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POTS主要与中心血容量变化、自主神经及肌肉泵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