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基因甲基化与T系、B系及T/B双表达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对18例初发ALL患儿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18例ALL患儿中T系(T-ALL)2例,B系(B-ALL)13例,T/B双表达(T/B-ALL)3例。以34 例同期住院的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结果ID4基因启动子区在初发ALL患儿中的完全甲基化率(15/18,83%)显著高于部分甲基化率(3/18,17%),P<0.05。T-ALL、B-ALL和T/B-ALL患儿的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50%,85%,100%,显著高于对照组(18%;P0.05)。结论 ID4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与儿童ALL发病有关,T-ALL、B-ALL及T/B-ALL之间的ID4甲基化状态一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40-94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Ⅳ期患儿骨髓Id4基因甲基化情况,以探讨其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42例确诊为恶性淋巴瘤Ⅳ期[包括霍奇金病(HD),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治疗前、化疗前期、化疗中期、化疗后期、临床缓解以及复发病例的骨髓标本作为研究组,非血液肿瘤患儿20例骨髓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分别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骨髓细胞中Id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Id4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S-PCR检测结果:治疗前27例出现完全性和部分甲基化条带,甲基化阳性率为64.3%(27/42例).对照组均呈非甲基化状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态观察研究组27例(NHL 21例,HD 6例),NHL化疗前期15例出现Id4基因甲基化条带,阳性率为55.6%(15/27例);化疗中期阳性率51.9%(14/27例);化疗后期阳性率48.1%(13/27例);临床缓解9例,有4例检出,阳性率为44.4%(4/9例).复发2例,甲基化状态消失后又重新出现.治疗前与化疗前、化疗中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化疗后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间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PCR检测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凡有Id4基因甲基化病例均无mRNA表达,对照组全部有表达.结论 在儿童恶性淋巴瘤Id4基因呈特异性高甲基化状态导致该基因表达沉默,这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随着化疗病情的变化,Id4基因高甲基化状态也随之变化.因此,Id4基因甲基化状态有可能作为恶性淋巴瘤患儿早期发现、疗效判断和微小残留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A)患儿外周血T细胞ITGAL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初诊、并经外科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为BA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BA组和甲基化结果验证组;选取我院同期行斜疝手术、日龄≤120 d和肝功能、肾功能正常的患儿为对照组。分离BA组和对照组CD4+和CD8+T细胞,提取DNA和RNA,行ITGAL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检测。甲基化结果验证组分离细胞后,予5-氮杂胞苷干预和培养后,行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检测,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BA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入研究,两组年龄和性别均匹配。①BA组和对照组CD4+和CD8+T细胞ITGAL基因启动子序列-250~250 bp均未发生甲基化。BA组CD4+T细胞-1450~-950 bp的CG二核苷酸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0.94 vs 0.75,P=0.0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0.94 vs 0.66,P<0.001)。②BA组外周血CD4+T细胞ITGAL mRNA表达显著低于CD8+T细胞(0.021±0.002 vs 0.032±0.004,P=0.01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021±0.002 vs 0.031±0.003,P=0.007)。BA组CD8+T细胞ITGAL mR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32±0.004 vs 0.034±0.006,P=0.266)。③甲基化验证组纳入5例BA患儿。验证结果显示,5-氮杂胞苷干预后CD4+和CD8+ T细胞ITGAL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未予5-氮杂胞苷干预的水平;ITGAL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予5-氮杂胞苷干预的水平。结论 BA患儿外周血CD4+ T细胞ITGAL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并对mRNA表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p73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病例组,以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5例(排除肿瘤等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法检测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病例组中p7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p73基因的甲基化对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3.2±0.9)高于对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7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大于非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大于对照组中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非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结论:肾母细胞瘤外周血中p73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其基因表达调节方式之一,并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发生甲基化的p7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有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转录水平的过度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与无先天性出生缺陷儿童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MT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儿童CHD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CHD患儿(病例组)及80例无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液标本。二组儿童年龄为10个月~14岁,均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汉族人。病例组男29例,女24例;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首先提取血液白细胞DNA,然后对DNA进行亚硫酸氢钠修饰,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检测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与CHD的关系。结果 MSP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非甲基化分别为36例(67.92%)和69例(86.25%),部分甲基化分别为15例(28.30%)和9例(11.25%),甲基化分别为2例(3.78%)和2例(2.50%),2组间MT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4,P=0.038)。结论 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可能是导致CHD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E-cadherin在儿童ALL的意义及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集42例初次确诊的ALL患儿确诊时(治疗前组)及诱导化疗第33天(治疗后组)的骨髓血5 mL,应用RT-qPCR、Westerm blot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后组E-cadherin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较治疗前组下降(P<0.05);至试验终点时,甲基化阴性者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高于甲基化阳性者(P<0.05)。 结论 E-cadherin表达与儿童ALL发展相关,表达降低及甲基化水平增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低甲基化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Th17/Treg细胞失衡的关系,探讨HSP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32例急性期HSP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28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IL-17A+T细胞(Th17细胞)比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CD4+T细胞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MFI);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CD4+T细胞SOCS1、SOCS3基因mRNA表达;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端非翻译区(5'-UTR)可能的STAT3结合位点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P组血浆IL-6浓度、CD4+T细胞pSTAT3的MFI显著增加;HSP组Th17细胞比例显著上调,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调(P < 0.05)。HSP组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 mRNA和SOCS3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HSP组SOCS1 mRNA及SOCS3 mRNA表达均与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P < 0.05)。HSP组患儿急性期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UTR区可能的STAT结合位点CpG岛呈低甲基化,而健康对照组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结论 SOCS1、SOCS3基因低甲基化所致其相对表达不足可能是HSP患儿Th17/Treg失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不同发病机制的Prader-Willi综合征(PWS)在临床表现、预后和遗传风险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确诊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不能区分发病机制,本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S-MLPA)技术诊断PWS,探讨其在诊断以及分辨发病机制上的优势。方法:采用系统对照的方法,取经临床MS-PCR检查的30例患儿的外周血样本,其中包括通过MS-PCR确诊为PWS的病例16例,阴性对照病例14例,重新提取DNA,采用MS-MLPA试剂盒Me028进行基因检测分析。结果MS-MLPA检测结果与MS-PCR检测结果一致,且检测出16例PWS病例中4例源于母源性同源二倍体,12例源于父源性15q11-q13区域缺失。结论:MS-MLPA是能鉴别PWS发病机制的一种可靠的实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中的作用。方法:选取IUGR新生儿50例及正常新生儿30例,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高分辨率溶解(HRM)技术检测外周血中IGFBP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IUGR组中IGFBP3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比例为4%(2/50),部分甲基化比例为40%(20/50),未甲基化比例为56%(28/50);对照组中部分甲基化比例为13%(4/30),未甲基化比例为87%(26/30),两组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BP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与IUG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3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基因(ORMDL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3岁以下反复喘息儿童36例为病例组,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24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CREB的表达水平。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过表达和siRNA干扰CREB对BEAS-2B细胞ORMDL3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CREB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01)。在BEAS-2B细胞中,过表达CREB能上调ORMDL3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 < 0.05);siRNA干扰CREB的表达后ORMDL3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 < 0.05)。结论 反复喘息患儿CREB表达增加,其可能通过调控ORMDL3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反复喘息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感染死亡病例脑、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7、8的表达,探讨TLR7、8的表达在EV71感染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以9例因EV71感染死亡的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EV71组),7例因意外或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儿童病例作为对照。采集两组死亡病例尸检时的脑、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肺和脑组织中TLR7、8的阳性表达;采用积分光密度值(IOD)对TLR7、8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EV71组TLR7、8在肺和脑组织中的表达呈强阳性,其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LR7和TLR8在EV71组的肺、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7、8在EV71重症感染死亡病例的脑、肺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提示TLR7、8可能参与了EV71重症感染患者脑及肺部损害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IAM1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诊断为KD的患儿188例为KD组,同期选取197例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方法测定TIAM1基因2个SNP位点rs2833188和rs2833195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D组SNP位点(rs2833188)的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SNP位点(rs2833195)基因型(CC、GC、GG)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KD患儿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5)。SNP位点(rs2833188)的多态性和KD患儿结膜充血的易感性相关(P=0.011);而SNP位点(rs2833195)的多态性与KD患儿皮疹的易感性相关(P=0.021)。结论 TIAM1基因的SNP位点rs2833195的多态性与KD的易感性相关;SNP位点rs2833188和rs2833195的多态性可能与KD患儿的部分临床特点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分为存活组(n=12)和死亡组(n=1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4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中,入院首发症状为消化系统症状者14例,神经系统症状12例,呼吸系统症状1例,循环系统症状2例。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脑钠肽水平均升高;左室射血分数减低22例(92%);心胸比值增大1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ST段改变11例,室性心律2例。死亡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存活组(PPOR=7.418,P结论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是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石蛋白(PSP/reg)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5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106例;严重脓毒症组53例,其中脓毒性休克12例)及同期20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检测患儿入住PICU后第1、3、7天血浆PSP/reg浓度。血浆PSP/reg水平与血清降钙素原(PCT)、CRP、WBC计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第1天血浆PSP/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Pn=27)入住PICU后第1天血浆PSP/reg水平高于存活患儿(n=132)(Prs=0.212、0.548;Prs=-0.373,PP结论 PSP/reg与感染密切相关,对脓毒症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特点,探讨甲基化改变与G6PD缺乏症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195例贫血查因或体检儿童分为G6PD缺乏组(130例)和对照组(6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G6PDmRNA表达情况。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MS-HRM)结合重亚硫酸盐PCR测序法(BSP)等方法分析G6PDmRNA表达偏低的G6PD缺乏症患者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情况,另对G6PDmRNA表达正常的44例女性标本(G6PD缺乏组7例和正常对照组37例)的G6PD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2例(16.9%,22/130)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mRNA表达偏低,其中的16例男性均无甲基化、6例女性均存在部分甲基化。44例G6PDmRNA表达正常的G6PD缺乏组及对照组女性中,40例检测到部分甲基化,4例无甲基化(G6PD缺乏组1例,对照组3例)。结论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男性G6PD缺乏症没有关联。女性人群G6PD基因存在部分甲基化与无甲基化,提示甲基化改变对女性G6PD缺乏症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40 基因两个SNP 位点rs4810485 和rs1535045 的多态性与我国中部地区儿童川崎病(KD)以及动脉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84 例KD 患儿和206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 的方法测定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KD 患儿SNP位点rs4810485 的基因型(GG、GC、CC)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 位点rs1535045 基因型(TT、TC、CC)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OR=1.592,95%CI:1.182~2.144,P=0.004)。患者中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均不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均P>0.05)。结论 CD40 基因SNP 位点rs4810485 与KD 无相关性, rs1535045 与KD 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指标,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1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RMPP患儿 32例,普通型MPP患儿11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RMPP患儿发病年龄及学龄期儿童所占比例均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PPP40 mg/L、血沉(ESR)>30 mm/h联合乳酸脱氢酶(LDH)>300 IU/L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结论 RMPP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的大叶性肺炎、有胸腔积液肺内并发症、CRP升高及ESR联合LDH同时增高对儿童RMPP的早期识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BCR/ABL阴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情况,并分析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与该部分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180例初诊BCR/ABL阴性B-ALL患儿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情况。根据有无IKZF1基因缺失将其分成两组:IKZF1缺失组和IKZF1正常组。回顾性分析IKZF1拷贝数缺失与BCR/ABL阴性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180例患儿中共有27例(15.0%)患儿发生了IKZF1缺失,其中IKZF1基因8个外显子全部缺失者4例,单纯1号外显子缺失者17例,4~7号外显子缺失者3例,2~7号外显子缺失者3例。IKZF1缺失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水平及流式MRD-高危组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IKZF1正常组;IKZF1缺失组患儿多发生在无特殊融合基因异常的BCR/ABL阴性患儿,且IKZF1基因缺失患儿易伴随出现11、8、5、7、21号等染色体的异常。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IKZF1缺失组无病生存率(DFS)明显低于IKZF1正常组(0.740±0.096 vs 0.905±0.034,P=0.002)。Cox法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年龄、性别、初始WBC、初诊时脑脊液状态、泼尼松松试验反应情况、染色体核型后,IKZF1缺失仍不利于患儿的DFS(P结论 部分BCR/ABL阴性B-ALL患儿存在IKZF1缺失,IKZF1缺失为BCR/ABL阴性B-ALL患儿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并血小板异常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255例血小板异常及同期442例血小板正常的ALRTI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采用RT-PCR或PCR方法 进行14种病毒检测。结果 255例血小板异常并ALRTI患儿中,血小板增多253例(99.2%),血小板减少2例(0.8%)。血小板异常组中检出至少有1种病毒感染173例(67.8%),其中,人鼻病毒(HRV)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副流感病毒3(PIV3)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血小板正常组相比较,血小板异常组PIV3检出率显著增高(PPPP结论 ALRTI时易引起血小板增多,尤其是PIV3感染者,而IFVB感染则不易引起血小板的变化。小于1岁的ALRTI住院患儿更易出现血小板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