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4条行髂静脉介入治疗,2条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8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部分联合交通静脉结扎和(或)溃疡清创植皮术,22条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部分联合溃疡清创植皮术,17条行单纯溃疡清创植皮术,3条行溃疡清创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9年,7条患肢溃疡复发,4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55,自引:7,他引:555  
吕厚山  徐斌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56,160
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51例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后3-13天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分析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老年下肢骨折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据国外文献报道每年有全世界200万人患下肢DVT[1]。DVT通常表现为患侧肢体突发肿胀、疼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多继发于手术、分娩、肿瘤等危险因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及肺栓塞。因此,必须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规范治疗。目前,国内外均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指南,这些指南可以指导临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抗凝(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系统性溶栓、置管溶栓、血栓机械性清除术以及弹力袜治疗等。这些方法的合理选择,将会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及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方法 设通常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3例为对照组,设经导管静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为治疗组,行两组治疗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81.8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23.1%,总有效率69.2%,两者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方法,用药量少,直接栓内溶栓,加之机械性破坏血栓,溶栓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LEDVT47例,按照临床病程分为早期组(≤3d)23例和中期组(≤10d)18例、晚期组(>10d)6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早中期组术后恢复良好,早期组术后患肢肿胀2d以内明显消退;中期组术后患肢肿胀于5d内消退占10/18;晚期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缓慢,术后5d仍有肿胀占5/6。早中期患者术后血栓病理多为新鲜血栓,晚期多为陈旧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10d内应积极手术取栓治疗,10d以上不宜手术而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股动脉注射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尿激酶股动脉注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尿激酶股动脉注射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非手术常规疗法治疗53例,手术取栓(发病2d以内)12例,应用平均住院天数和临床治愈率指标回溯性比较疗效。结果:股动脉注射联合常规疗法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疗法组和手术取栓组,P<0.05,前者临床治率率明显高于规疗法组(P<0.05),但与手术取栓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注射联合常规疗法较单用非手术常规疗法及手术取栓疗程短,较非手术常规疗法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报告如下. [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9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患肢的后遗症会逐渐显露.我院近年收治29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超声诊断为主作为淋巴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将1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者61例(53%).临床特点为: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左下肢,肿胀程度较重,在血栓形成范围较广泛的临床类型中常见.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回流障碍并发率,根据临床特点及超声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的诊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03例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采用尿激酶、肝素、中药、取栓术或其它方法治疗。51%的病人获完全康复。肺栓塞率为3%~6%,死亡率为4.9%。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所有生存的无股青肿病人均获缓解。尿激酶获更好的结果。对股青肿病例,需行取栓术或广泛肌间隙减压术。从我们取栓经验中可知,发病3周内血栓易于脱落。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总攻溶栓疗法对18例、198条肢体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其中用溶栓药配合扩张血管药局部患肢股动脉注射,应用抗主活血药物超声雾化吸入肺系给药,加上应用抗聚、去纤、扩管、抗炎及中医药治疗,使下肢静脉血栓加速溶解。并配合保健措施如做屈踝体操、穿弹力袜。结果:总有效率为82.83%,总治愈率为55.05%。结论:该方法见产快、疗程短,能降低该类病后遗症的发生率,该项综合技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近28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候文献进行筛选,构建相关数据系统,对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证候要素为湿、热、血瘀、脾阳虚;常见证候要素靶位为脾,其中急性期的基本证候要素为湿、热,非急性期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湿和脾阳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机变化是以血瘀为基础,受多因素影响、虚实错杂的复杂过程。证候研究中,简化成证候要素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21例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立即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术后死亡1例,20例中出现深静脉近端血栓6例,远端血栓14例,无全静脉血栓。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用弹力袜,抗凝溶栓治疗好转。结论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张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收缩因素ET-1和TXA2、舒张因素PGI2以及TXA2与PGI2的平衡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为防治措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36例DVT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B、C、D4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均采用放免的方法测定血浆ET-1、TXB2、6-keto-PGF1α浓度。结果:①DVT各组的血浆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A组、B组和D组血浆TXB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C组血浆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和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分别高于A组和C组(P<0.05).④CDVT各组TXB2与6-keto-PGF1α比值(T/P)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高于B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VT存在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失调,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血管收缩与舒张失调参与了DVT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到:利用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研究四君子汤对机械性肠梗阻(MIO)手术后的某些代谢组学的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可复性肠梗阻模型,通过是否给予四君子汤干预进行分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血浆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分组大鼠血浆样本中代谢物水平,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找到相关代谢通路。结果:四君子汤干预组大鼠体内代谢发生显著改变,随着时间延长,较对照组更快趋于正常,并且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整合化分析以及相对含量变化分析筛选出17 个与肠梗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m/z 值。并最终得出四君子汤干预大鼠可复性肠梗阻模型主要与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鞘脂代谢等有关。结论:四君子汤对肠梗阻解除后肠功能障碍、全身免疫失衡和营养障碍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精氨酸代谢通路和磷脂代谢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170例,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4170例中,发生深静脉血栓203例(4.87%),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D-二聚体≥500μg/L、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和术后5 d内没有下床活动等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导致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程氏萆薢分清饮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潜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筛选萆薢分清饮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蛋白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确定基因靶点简称,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作用网络.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