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髋部骨折与老年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针对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并发症及综合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髋部骨折和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髋骨折,骨质疏松”,并限定文献语言为中文。手工检索有关专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有关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并发症及综合预防的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86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42篇,33篇符合纳入标准:5篇涉及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10篇涉及髋部骨折的发生机制,5篇涉及髋部骨折的并发症,13篇涉及髋部骨折的综合预防。 资料综合:髋部骨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骨强度的降低和跌倒。为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评价骨折的危险性;健康饮食、健康教育和活动,并针对跌倒的预防;最后,针对骨折危险性的评价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 结论:提高对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重视程度,研究有效的危险性预测方法,制定可靠的预测指标,加大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对于减少髋部骨折发生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髋部骨折与老年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针对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并发症及综合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髋部骨折和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髋骨折,骨质疏松”,并限定文献语言为中文。手工检索有关专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有关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并发症及综合预防的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86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42篇,33篇符合纳入标准:5篇涉及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10篇涉及髋部骨折的发生机制,5篇涉及髋部骨折的并发症,13篇涉及髋部骨折的综合预防。资料综合:髋部骨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骨强度的降低和跌倒。为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评价骨折的危险性;健康饮食、健康教育和活动,并针对跌倒的预防;最后,针对骨折危险性的评价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结论:提高对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重视程度,研究有效的危险性预测方法,制定可靠的预测指标,加大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对于减少髋部骨折发生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发生最早、发生率最高、涉及范围最大的骨折。最常发生在T12~LI和T7~8。其中,椎体骨折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由于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随着对该病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发展,骨折内固定设计的改进、材料和手术技术的改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也由单纯延长患者生命向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转变。文章就近几年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相关的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运动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1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根据我国13省市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估计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6%,绝经后妇女约有30%患有骨质疏松症。随着老年人群的不断增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寇利琼 《华西医学》2014,(8):1457-1460
目的观察双流县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于2010年5月-2012年10月通过随机抽取双流县6个社区共276名60~84岁的老年女性,开展相关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276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9.64%;不同职业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城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重补钙及维生素D制剂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于非补充钙及维生素D制剂老年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现在体质量、闭经年龄、患呼吸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患病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现在体质量、食用牛奶、闭经年龄、呼吸系统疾病史与骨质疏松患病密切(P〈0.05)。结论双流县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女性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对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70 例入选的高危老年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振动组(n =38)和对照组(n =32).振动组:应用频率为30 Hz的振动治疗仪,3 次/周,10 min/次,共12 周振动干预,所有受试者均每日服用钙尔奇D 600 mg.对照组仅服用相同剂量的钙尔奇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平衡能力和疼痛症状的变化以及1 年内跌倒和骨折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腰椎BMD 均有显著上升、骨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但是振动组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 <0.05);振动干预后患者跌倒次数以及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振动干预后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前明显增强(P <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低量高频率全身振动干预是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丁卫华  刘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18-5919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促进老年性Colles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年龄50岁以上87例老年性Colles骨折患在骨折行手术复位或手法整复后,部分患不作抗骨质疏松治疗,部分患随机使用性激素或鲑鱼降钙素(密钙息)3个月,每月行X射线摄片检查,连续观察3个月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使用性激素或鲑鱼降钙素的病例在治疗的第2个月开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骨痂生长的时间明显提前、数量明显增加。结论: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合并Colles骨折,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的数量,改善骨结构,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能力,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外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密度危险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汉族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骨密度(BMD)危险阈值,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60岁以上225例骨质性部骨折病人及1382例健康人髋部进行骨密度测定;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骨密度与骨折危险性。结果:骨密度每下降0.1g/cm^2,男性髋部骨折危险性增加2倍,女性髋骨部折危险性增加1.6倍;危险性大于10%时,男性髋部骨折阈值为0.5776g/cm^2,危险性大于20%时,女性髋部骨折阈值为04935g/cm^2。结论:老年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危险性呈负相关,骨密度越低,髋部骨折危险性越大,提高老年人骨密度则是有效防止髋部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情况,探讨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再发骨折组和非再发骨折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6例患者,其中55例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发病率为35.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出院后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采取防滑措施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初次发生椎体骨折后易再发椎体骨折,医护人员应对高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强调出院后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采取防滑措施的重要性,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女性继发性骨质疏松及其相关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中很常见。糖尿病为已知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之一。虽然I型糖尿病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明确联系,但Ⅱ型糖尿病对骨质健康的影响颇具争议。方法调查WHI参试者中Ⅱ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及在不同骨骼部位的骨折的关系。结果对此研究人群一些常见危险因素诸如年龄、种族、体密度指标、是否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既往骨折史与骨质疏松及骨折显著相关。糖尿病女性似具降低的骨质疏松患病危险,但此现象在调节其他危险因素后不再显著[调节前HR=0.78,95%CI(0.61,0.99);调节后HR=0.93,95%CI(0.73,1.19)10糖尿病对骨折的影响在不同的骨骼部位有所变化。在糖尿病女性中髋部骨折危险显著增加[HR=2.54,95%CI(1.14,5.66)],但未见脊柱骨折危险[HR=1.71,95%CI(0.81,3.60)]及手臂骨折危险[HR=0.92,95%CI(0.48,1.76)]有显著变化。尽管总体骨折危险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女性中,无明显不同[HR=1.37,95%CI(0.89,2.09)],但在随访2000天后可见,糖尿病患者危险增加两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HR=2.01,95%CI(1.21,3.35)],提示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危害不同。结论我们的发现显示Ⅱ型糖尿病或许与骨质疏松没有明确联系,但其至少特异性增加髋部骨折。此外,总体骨折危险呈时间依赖式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对骨质疏松进展的影响。方法 63例行手术治疗的单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开始负重锻炼时间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29)。观察组术后1周内开始每日定量的负重行走锻炼及单腿站立训练,对照组术后第3周开始逐步负重锻炼。运用双能X线检查仪检测患者健侧髋关节骨密度。对2组术前、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健侧髋关节股骨颈、转子间、Ward’s三角以及髋关节总和的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第6周、第3个月、第6个月观察组健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6个月观察组健侧转子间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观察组健侧Ward’s三角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6个月观察组健侧髋关节骨密度总和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6个月健侧髋部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负重锻炼能延缓健侧髋部骨密度的降低,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有利于二次骨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13.
跌倒事件成为住院病人意外事故的最主要、也是经常发生的严重问题。跌倒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既往研究结果显示,&gt;75岁老人伤害性跌倒是该年龄段老人的主要死因之一。骨质疏松的患者骨脆性增加,易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研究指出,目前对骨折的治疗应当从预防骨质疏松转移到预防跌倒。因此,为更好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减少跌倒的发生,作者采用HendrichⅡ跌倒危险评估表对其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促进老年性Colles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年龄50岁以上87例老年性Colles骨折患者在骨折行手术复位或手法整复后,部分患者不作抗骨质疏松治疗,部分患者随机使用性激素或鲑鱼降钙素(密钙息)3个月,每月行X射线摄片检查,连续观察3个月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使用性激素或鲑鱼降钙素的病例在治疗的第2个月开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骨痂生长的时间明显提前、数量明显增加。结论: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合并Colles骨折,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的数量,改善骨结构,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能力,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外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15.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老年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发生最早、发生率最高、涉及范围最大的骨折。最常发生在T12~L1和T7-8其中,椎体骨折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由于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随着对该病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发展,骨折内固定设计的改进、材料和手术技术的改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也由单纯延长患者生命向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转变。文章就近几年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相关的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运动疗法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预后及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分三个阶段给予自编运动体疗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股骨上段Singh指数、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的变化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运动疗法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均无并发症发生。26例术后6个月髋部X线片Singh指数较术前增加1度。术后6个月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检查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有5例发生骨吸收骨折再移位并发症。21例术后6个月髋部X线片显示股骨上段Singh指数较术前减少1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运动疗法组与对照组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运动疗法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围手术期给予运动疗法干预除可以有效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促进骨折修复及增加骨量外,患者还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活动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84-5084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1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阶段分成2组,根据X线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8.07%,男性占31.93%,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性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护理实施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优32例、良4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其方法简单、风险较小,可有效避免致残率、死亡率的增加,预防相关并发症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恢复,对于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为老年组68例(60-69岁)和高龄组82例(70-89岁),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的部位,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及诱发因素。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占67.3%,男性占32.7%;骨折发生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降低其骨折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人类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其构筑及成分并无改变,仅有机成分(类骨质)及矿盐同时减少。骨质疏松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人们认识到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可能为年龄因素,代谢因素,钙摄入减少以及力学因素。骨质疏松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我们自1998年至2002年应用福善美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