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显微切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微创治疗与脊柱功能保护的关系。方法 24例椎管内原发肿瘤位于颈段、胸段、腰段硬膜内或硬膜外腔,直径为0.9~3.0cm。精确定位下,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情况,用磨钻磨开单侧椎板形成“微孔”,经此入路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结果 经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分别为9例、12例、3例,肿瘤全切除。术后3d均可转身运动,术后1周鼓励下床;无需要颈托、腰围等保护。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随访6个月CT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结论 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彻底,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一种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 23例运用单侧半椎板"开窗"法,在不破坏椎板完整性的基础上,用磨钻或小的椎板咬骨钳咬开单侧椎板形成"小窗",经小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 结果 23例肿瘤均获全切,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脊柱畸形. 结论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颈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半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髓内肿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左侧垂足现象,经治疗1个月,排尿恢复正常,足背伸动作逐步改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在1~3 d消失,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在术后1~2个月内逐渐改善,全部病例均能恢复正常工作.术后随访3~ 18个月,30例全切除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12月660例共676个椎管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31个,胸段202个,腰段159个,骶管内9个,16个位于颈胸段,42个位于胸腰段,17个位于腰-骶段间。共施行手术699次,其中后路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599次,经半椎板切除入路71次,经椎板成形术行肿瘤切除6次,经侧方入路行哑铃形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切除23次。结果髓外肿瘤占76.5%(517/676),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常见,全切除率92.3%(477/517)。髓内肿瘤占23.5%(159/676),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全切除率67.3%(107/159)。围手术期死亡率1.7%(11/66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77.8%(357/459)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9.2%(397/501),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72.4%(215/297),自发性疼痛93.3%(361/387)缓解或消失。582例平均随访时间5.9年(0.5~15.1年),87.8%(499/568)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E级。结论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下多见,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居多。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总体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摘要:椎管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较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大约占颅脑肿瘤发病率的1/10。肿瘤的发生部位可位于颈髓至马尾的任何脊髓节段。除少数病例外,绝大部分的椎管内肿瘤在组织学都表现为良性,因此早期外科手术切除可获得痊愈。随着影像学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和显微器械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半椎板切除显微治疗椎管内肿瘤逐渐被临床医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畸形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肿瘤全切率、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术后肌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以及48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8.
半椎板与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40例护理经验。结果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保持脊柱的功能位置,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应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以使护理工作能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分别用于中胸段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将我院进行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疗效、脊椎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半椎板显微手术比较全椎板入路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t=8.473,P0.001)、术中出血量(t=17.612,P0.001)、住院时间(t=16.655,P0.001)及下床时间(t=54.1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脊柱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0.013);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2,P=0.576)。结论半椎板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相比,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椎板回植成形术在原发性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胸腰椎椎管内肿瘤患者21例,术中切断双侧椎板,保留双侧关节突,完整取下棘突椎板复合体,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后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并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丝线修复棘突间韧带.术后椎管矢状径、椎板融合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椎管内肿瘤成功切除,未出现脑脊液漏,无顽固性下腰痛,术后1年JOA评分由术前(11.4±2.6)分上升至(24.7±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82.5%,术前椎管矢状径为(13.5±1.5)mm,随访6月后术后椎体CT显示椎管矢状径为(16.4±2.4)mm,术后1年椎板骨性融合率90.48%.结论 原发性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椎板回植成形术法重建了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椎管内肿瘤30例,采用半椎板治疗,选择同期行全椎板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33.3%,对照组为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vs.26.7%(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脊膜瘤手术全切除,1例椎管内外脂肪肉瘤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更加有利于对偏侧生长在椎管外侧部分肿瘤的显露和全切除,并能进一步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微创性,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报道应用微创半侧椎板开窗术对13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进行切除,回植切下的椎板。肿瘤均获切除,术后4月-12月X线检查显示骨窗变小、消失或回植的椎板已与周围的骨质完全融合,脊柱力学结构破坏很小。作认为该方法是治疗椎管内良性小肿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通过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自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56例胸椎椎管内肿瘤实施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平均34.7岁。病变部位:T1~T6 29例,T7~T12 37例。病变范围:1个节段8例,2个节段21例,3个节段18例,4个节段5例,6个节段3例,7个节段1例。本组患者硬膜外肿瘤43例,硬膜内肿瘤13例。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8例,脑室管膜瘤7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畸胎瘤2例。其中因肿瘤二次复发手术9例。结果 手术时间90~205min,平均137min。失血量300~1400ml,平均760ml。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平片、CT、MRI观察椎板愈合时间4.5~6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肋间神经痛2例,术后复发9例,其中本院术后复发3例。结论 该术式安全可行,避免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造成椎管内的进一步占位损伤脊髓,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椎板回植恢复了脊髓所需要的椎管管性结构,减少了椎管内术后粘连,有利于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椎板回植成形法手术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介绍一种椎板回植成形术式,评价其在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例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行肿瘤摘除椎板回植成形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27.8个月,2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腰背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消失,效果满意,无继发性椎管狭窄发生。结论: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恢复椎管完整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半椎板切除在硬膜内髓外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行硬膜内髓外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4-01-2009-12共手术治疗36例胸、腰椎硬膜内髓外肿瘤患者,MRI显示肿瘤大小为11mm×14mm~15mm×32mm,均在偏肿瘤侧对应肿瘤节段切除半侧椎板、棘突根部、关节突内侧1/3,切开硬膜,游离并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6例肿瘤均获得顺利切除,手术时间55~90min,平均62min,出血量120~350ml,平均15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采取头低脚高位,术后2周愈合。2例术后当天出现尿潴留,给予留置尿管,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均在术后1、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36例均获得6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1个月)随访,无胸、腰痛等症状,不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前肌力由Ⅱ~Ⅲ级恢复至Ⅳ~Ⅴ级。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行硬膜内髓外肿瘤切除,创伤小,出血少,最大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避免了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后存在脊柱不稳、瘢痕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颈椎管哑铃型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4例颈椎管哑铃型肿瘤。结果 全切肿瘤12例,次全切l例,大部切除l例。术中椎动脉保护完好,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9例随访6个月至18个月,无一例复发及出现颈椎不稳的表现。结论 此术式不仅创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对颈椎管哑铃型肿瘤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行手术治疗,21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9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10例,脊膜瘤5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是治疗椎管内疾病的首选方法 ,手术方式有单纯椎板切除术和椎板成形术等。理想的椎管内手术既要充分显露椎管、完整切除占位并解除脊髓压迫,还要维持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由于临床医师对椎管内疾病手术过程中脊柱稳定性的保护与重建存在不同认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如何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减少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椎板成形术可通过增加或重建椎管体积对脊髓进行直接减压并允许脊髓向背侧迁移离开椎间盘和椎体从而完成间接减压,既能做到术中充分显露和减压,又可防止脊柱术后失稳,除病变广泛、严重骨质破坏或合并骨质疏松外,是目前理论上单纯椎管内病变最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半椎板切除入路行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行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6年8月~2007年4月共手术治疗106例颈、胸、腰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3例,脂肪瘤2例,畸胎瘤1例,MRI显示肿瘤大小为11x14mm~15x32mm.均在偏肿瘤侧对应肿瘤节段切除半侧椎板、棘突根部、关节突内1/3,切开硬膜,游离并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6例肿瘤均获得顺利切除,手术时间45~70min,平均54min;出血量80~120ml,平均90ml.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每日切口旁局部穿刺抽出漏出液,并采取头低脚高位,术后3周愈合.1例脂肪瘤患者术后当天出现尿潴留,给予留置尿管,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正常.81例获得4个月~11年1个月(平均3年5个月)随访,无颈、胸、腰痛等症状,获得随访的42例术前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肌力由术前3~4级恢复至术后5级.结论:位于椎管内脊髓背侧、腹侧及突入椎间孔的硬膜下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可顺利切肿瘤组织,该方法出血少,创伤小,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