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抢救中纤支镜气管插管的困难是气道麻醉。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对25例估计气管插管困难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并发症。现将术前、中、后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约为2%-3%,我院自2000年至今,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军  沈磊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12-613
目的探讨视可尼可视喉镜(SOS)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拟行困难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S组(n=27例)采用视可尼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M组(n=27例)采用Macintoch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监测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开始时和插管完成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插管开始时两组患者MAP、HR均明显降低(P<0.05);插管完成时M组MAP、HR较S组明显升高(P<0.05);S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5);S组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视可尼可视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插管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36例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均插管成功。结论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建立人工道技术[1],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外科ICU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方  金晓东  康焰 《山东医药》2011,51(48):71-73
目的为了降低外科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ICU从2010年3~10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资料(A组),对2010年11月起外科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B组)采用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除气管插管发生率、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A、B组非计划拔管分别为20例(6.12%)、4例(1.26%),P=0.001;气管插管移位分别为23例(7.03%)、12例(3.77%),P=0.082。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口和经鼻两种气管插管方式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4例拟行气管插管患儿,院前急救中行气管插管患儿45例(院前急救组),其中24例行经口气管插管(A1组),21例行经鼻气管插管(B1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行气管插管患儿79例(NICU组),其中37例行经口气管插管(A2组),42例行经鼻气管插管(B2组).计算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平均留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黏膜损伤发生率.结果 院前急救组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为(16.87±3.61)s,平均留管时间为(71.82±30.22)h,首次插管成功率为3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7.8%,黏膜损伤发生率为17.8%;NICU组分别为(11.81 ±2.99)s、(87.05±37.90)h、72%、13.9%、18.9%;两组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平均留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P均<0.05.院前急救环境下,A1、B1组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14.62±3.12)、(17.33±2.69)s,平均留管时间(66.67±27.37)、(91.43±27.62)h,两组比较P<0.05.NICU环境下,A2、B2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24.3%、4.8%,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1%、28.6%,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新生儿院前急救时经口气管插管效果好于经鼻气管插管,NICU环境下需长时间上机时经鼻气管插管效果好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夏伟群  赵军飞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414-1414
在临床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人常可造成咽喉损、声带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1],严重者可导致插管失败、重缺氧危及患者生命。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人选用纤支镜导气管插管,近年来已逐渐被广大麻醉医师所接受[2]。我科采纤支镜引导对20例困难插管病人进行管插管,成功率达100%,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5~75岁,平均50.5岁。其中鼻咽癌放疗后患者3例,过度肥胖2例,颈椎骨折2例,颈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2例,颞颌关节强直2例,小颌畸形2例,颈部瘢痕挛缩2例,上颌骨骨折2例,口底肿瘤2例,舌巨大肿瘤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良性气道狭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后发生再狭窄采用球囊导管扩张加冷冻等综合治疗措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4年12月住煤炭总医院的207例良性气道再狭窄患者,其中气管插管83例,气管切开124例.采用球囊导管扩张、CO2冷冻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83例气管插管置管时间为(12.7±1.3)d,拔管后(30.3±4.1)d发生再狭窄;124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为(100.0±23.8)d和(73.2±12.8)d.气管插管组累及气管1区(87.7%),气管切开组累及气管Ⅰ区和Ⅱ区分别为63.7%、44.4%.气管插管组以瘢痕为主(57.9%),而气管切开组发生瘢痕和肉芽肿的百分比相似.气管插管组的形态以圆形为主(57.9%),不规则形占10.5%,而气管切开组分别为29.8%和41.1%,还有6例(4.8%)完全闭塞.气管插管组的治疗次数为(8.7±1.0)次,治愈时间为(4.0±0.4)个月,治愈率为89.5%;气管切开组分别为(6.7±0.5)次、(4.7±0.4)个月和72.6%.硬质镜在气管切开组比气管插管组使用率高.冷冻在2组中使用频率最高,分别达56.9%和49.9%,球囊导管扩张在气管插管组使用率达47.2%.结论 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后再狭窄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冷冻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是2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气道通道15例,共16次,用于急性支气管哮喘并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并呼吸衰竭的救治,麻醉科喉镜下经口插管困难,高位截瘫手术时行全身麻醉时插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后并发严重气管狭窄支架治疗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媛  秦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49-149
气管插管是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手段,但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60%以上,少数并发症甚至是致命性的。本例患者经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抢救成功后,出现气管严重狭窄,经内置气管支架治疗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良性气管狭窄的病因构成及呼吸介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9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158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呼吸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 良性气管狭窄占同期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的38.2%(158/413).158例良性气管狭窄病因构成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狭窄97例(61.4%,其中气管插管52例,气管切开术后45例),气管结核26例(16.5%),良性肿瘤8例(5.1%),吸入性损伤7例(4.4%),复发性多软骨炎6例(3.8%),放疗后狭窄2例(1.3%),气管吻合术后狭窄2例(1.3%),其他原因10例(6.2%).149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经呼吸介入治疗后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气管内径由治疗前(4.22±2.06) mm增加至(10.16±2.99) mm(t =21.48,P<0.01),气促评分由治疗前2.29±0.75下降至0.63 ±0.67(t=19.85,P <0.01),介入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94.3%;经介入治疗1个月和3个月,气管狭窄的复发率分别为38.3%和26.8%.结论 良性气管狭窄的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为最常见的构成病因,其次是气管结核;呼吸介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近期疗效良好,但部分患者反复出现再狭窄,需各种呼吸介入方法多次、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110例次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110例(101例)。经鼻插管60例次,经口插管50例次,留管时间1~62d,平均7.8d,拔管率70.3%。作气管切开29例次,气管切开率26.3%。文中评价了不同气管插管途径的优缺点,讨论了插管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拔管指征。  相似文献   

13.
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已广泛用于临床各领域,笔者将纤支镜应用到麻醉领域,对55例因外伤、颈部疾病和咽喉畸形,预计插管困难或插管失败者,采用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获得成功。1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男性34例,女性21例,共55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1岁)。气管插管失败原因:舌头肥大15例,舌根部高9例,颈短肥胖头不能后仰18例,颌颈关节活动困难9例,颈椎关节强直3例,颌骨粉碎性骨折1例。22操作方法器械及药物准备OLYMPUS-BF-P40纤支镜一台,冷光源一台,1%地卡因,2%利多卡因。方法检查纤支镜、冷光源是否正常,选择内径大小合适的麻醉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16例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经喉镜两次插管失败,采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结果16例患者使用支气管镜引导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平均时间41±18秒,除1例出现轻度鼻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用于辅助光棒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效果。方法 40例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光棒组(L组)和光棒结合PETCO2监测引导组(L+C组),观察记录两组插管时间、成功率、术后不良反应及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L+C组患者插管时间比L组短(P<0.05),L+C组患者插管成功率高于L组(P<0.05),L组患者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3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L+C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光棒结合PETCO2监测可提高困难气道插管的成功率,使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清醒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细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清醒呼吸衰竭105例(细镜组),以普通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清醒呼吸衰竭10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细镜组105例均经鼻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鼻腔出血率为5.7%(6例);对照组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为73.5%(75例),鼻腔出血率为20.0%(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是清醒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抢救有力手段,具有安全、快速、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右旋美托咪定在碘缺乏型甲状腺肿大所致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为碘缺乏型甲状腺肿大所致困难气道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麻醉方式及理论支持。方法 66例碘缺乏型甲状腺肿大所致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及芬太尼,观察组持续泵入右旋美托咪定,放入气管导管后静脉输注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并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SBP、DBP、HR、SpO_2、BIS、警觉/镇静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插管时患者的反应和舒适程度、术后随访半年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SBP、DBP、HR、SpO_2、BIS、警觉/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麻醉后,观察组SBP及HR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BIS、OAA/S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对照组为24.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时反应及舒适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得知,观察组中有18.18%(6/33)例患者可模糊记起气管插管操作,而对照组无患者可记起气管插管操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碘缺乏型甲状腺肿大所致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定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刺激性较小,舒适度较高,具有一定安全性和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王倩  关云艳  蔡靓羽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26-1826
目的观察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17例全麻喉部手术患者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全部成功,未出现出血、损伤、喉痉挛并发症。结论喉部手术前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院前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是临床抢救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抢救技术,为提高心肺脑复苏(CPCR)等抢救的成功率,在基层医院普及气管插管技术十分重要,现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1999~2004年应用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报告如下。1普及抢救性气管插管术1.1培训要求:近几年由资深麻  相似文献   

20.
李伟  韩文学 《山东医药》2004,44(24):41-41
紧急气管插管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项非常实用而重要的技术。能否在短时间内完成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迅速恢复患者的通气与供氧,是逆转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键。自1998年以来,我院曾对210例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插管成功190例,失败20例,插管成功率达90.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