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男,48岁.主因“肉眼血尿伴右腰疼痛1d”于2010年8月1日入院.查体右肾区叩痛,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6.15×109/L.B超检查示右肾下极直径约12 cm囊实性占位,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肿物实性部分血流丰富.CT检查示右肾下极实质内囊实性肿块,大小为11.2cmx9.7cm,增强后皮质期其内实性成分及分隔可见明显强化,并可见明显强化壁结节影,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肾盂期呈低密度影,其内囊性部分于增强各期均未见强化;右肾盂内高密度影未见强化;重建示右肾可见副肾动脉,起源于L4水平腹主动脉,包绕并进入右肾下极肿块.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0岁.体检偶然发现右肾肿块2个月于2009年11月18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右肾下极可见大小约28 mm×25 mm实性肿块,呈低回声,肿块周边可见少量血流,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CT检查平扫右肾下极增大,见稍低密度影;动态增强皮质期,病灶轻度强化,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欠清,强化程度明显低于皮质;实质期病灶进一步强化,但仍低于肾实质;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包膜影.肾动静脉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术前诊断肾癌.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探查肾蒂、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切除肾脏及同侧输尿管15 cm,保留同侧肾上腺.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实性占位8年,无痛性肉眼终末血尿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5 cm×8.0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膀胱左侧壁肿物3.3 cm×1.9 cm,突向膀胱.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规则,8.0cm×9.0 cm大小,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见左肾上极团块状密度影,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球状充盈缺损,约2.5 cm ×l.5 cm.胸部CT检查示双肺结节状密度影,最大直径约1.0 cm,考虑转移瘤.入院诊断:左肾癌、膀胱肿瘤、双肺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直径约3.0 cm球形肿物,基底宽,表面有陈旧性血块覆盖.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28岁。2012年7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收住我院,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史。入院时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提示:尿潜血(3+),尿白细胞(±);肾脏彩超示:右肾形态失常,其中部可见大小为3.5cm×3.2cm的肿块回声,肿块内血流信号少;CT示右肾前柱实质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截面约6.4cm×3.5cm,边界模糊,其内密度混杂,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快出快进强化,右肾癌可能性大,右肾静脉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充盈缺  相似文献   

5.
类癌常见于胃肠道,肾脏类癌非常罕见.我院收治1例肾脏原发性类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2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年,于1989年11月22日入院.体检未见阳性体征.CT示右肾中下部有6cm×8cm.肿块,CT值为31Hu,与肾实质界限不清,累及肾窦、其内有低密度区CT值为27Hu.左肾未见异常.IVP示右肾下极有6cm×6cm圆形块影,肾盂向上呈弧形,肾下极肾盏破坏消失.左肾正常.诊断为右肾肿瘤.术中见右肾表面静脉充盈,肾门无肿大淋巴结,输尿管正常.肾下极为实性肿块,肿块未突破肾包膜,约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4岁.因体检B超检查发现右肾占位5年,右侧腰痛1个月,于2009年2月16日入院.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阳性.CT检查见右肾中下极实质内2.5 cm×3.0 cm类圆形实性占位,密度略低,CT值26 HU,增强后明显强化,CT值98~131 HU;双侧肾盂未见扩张,肾血管无特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3岁.因无痛肉眼血尿1个月加重10 d于2010年1月4日入院.查体: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检查:右肾上极可见6.6 cm×7.3 cm中低回声实质占位.IVU检查:右肾显影欠充分,肾盂肾盏受压内移.肾轮廓外凸,肾影明显增大.CT检查:右肾上极可见7.5 cm× 6.5 cm软组织肿物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呈膨胀性改变,病变密度不均匀;邻近肾实质及右肾窦显示受压;右肾肿物显示强化,其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改变;双侧肾上腺(-).胸腹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7岁.主因间断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于2011年4月26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发热.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超声检查:右侧肾窦回声分离4.2cm,右肾窦中部可见分隔;上位肾延续出管状结构,其输尿管末端可见多发强光团,最大直径1.3 cm;下位肾输尿管扩张至膀胱,扩张的输尿管末端管腔内可见5.7 cm×3.0 cm低回声影.CT检查:右肾形态明显增大,右侧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积水,肾实质明显受压变薄,右输尿管下段可见软组织样密度影,边界较清晰,密度较均匀,中段沿管壁可见高密度影,末端可见条状高密度影并突入膀胱;增强扫描示右输尿管下段病变有强化,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延时扫描未见右肾盂、肾盏内造影剂充盈.MR检查:右肾形态明显增大,可见重复集合系统;下位肾盂、肾盏、输尿管明显扩张,下位输尿管下段可见充盈缺损;上位肾盂、肾盏显影不良,输尿管扩张,其下段部分输尿管未见显影.IVU检查:右肾明显增大,部分肾盏显示隐约扩张,右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显影.肾动态显像检查:左侧肾小球滤过率65.82 ml/min,右侧1.01 ml/min.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65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囊肿2周"入院。CT检查显示右肾大小约7.8 cm×8.8 cm×7.5 cm的低密度影,内见线样分隔;增强后无强化;邻近肾盂、肾盏受压(图1~图4)。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肾探查术。术中见右肾上极与周围严重粘连。右肾上极8.0 cm×9.0 cm×8.0 cm多房囊性肿物,内充满淡绿色清亮液体,囊腔直径0.5~3.0cm,部分囊壁较厚呈厚实性(图5)。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10 d于2009年6月17日入院.入院前无发热、腰痛和肉眼血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查体双肾区叩击痛,右侧精索静脉曲张.B超检查示右肾上极直径5.2 cm低回声肿物,向肾外突出,回声不均匀,考虑右肾癌.CT检查示右肾上极背侧实质内可见5.1 cm×4.7 cm× 4.5 cm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大部分为低密度区.增强后可见环状及分隔样强化,平扫及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分别为35、82、103、100 HU,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5岁.因血尿5年,右腰腹部疼痛2年于2009年9月2日入院.2年前出现右腰腹部疼痛,偶有盗汗,无恶心、尿频、尿急、尿痛,近5年来偶有尿色偏红的病史,按"泌尿系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20年前有刮宫史,近5年有痛经史.查体未见异常.红细胞沉降率22 mm/1 h,血清结核抗体(+).尿常规:蛋白(±),潜血(+++),白细胞(+++).尿查抗酸杆菌(+).B超检查示右肾体积小,结构不清,内可见多发囊性无回声区,不排除结核可能.CT检查:右肾大小约6.0 cm×4.0 cm×3.0 cm,肾下极实质内有一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病灶,大小约3.0 cm×2.5 cm×2.0 cm;增强扫描示病变内出现多个形态不规则的类圆形无强化类囊性病灶.IVU左肾显影正常,右肾不显影,考虑右肾结核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6岁.右腰部胀痛不适30d于2011年5月24日入院.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查体:腹软,双肾区无明显叩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1×109/L,尿隐血试验阴性,肝功能无异常,肿瘤标志物正常.B超检查发现右肾及肾门以下不均质低回声肿块.CT检查:右肾中上极6.2 cm×8.5 cm大小实质性肿块,边缘有2个切迹,平扫肿块密度稍高于肾实质,边缘较清楚,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及钙化,CT值47 HU;增强后肿块密度欠均匀,小斑片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皮髓质期肿块轻度强化,CT值51 ~70 HU,密度稍高于肾髓质;实质期仍轻度强化,CT值67~81 HU;右肾门区各见一实性和囊实性结节影;腹主动脉旁有淋巴结肿大.容积再现示右肾中上极部分缺如,边缘毛糙;CT泌尿系造影示右肾盂、肾盏受压,边缘较光整.临床诊断:右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肾脏孤立性纤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摘要患者,女,43岁。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包块1月住院。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除血红蛋白115g/L、尿隐血(3+)外均正常。胸片提示:右肾上极区可见弧形的钙化影。B超报告:右肾切面形态失常,轮廓不规则局部隆起,体积局限性增大,在肾上极实质内可见一个大小约7.3cm×6.4cm肿块图像,呈圆形,内部为强弱不均回声,并可见点状强回声伴声影,分布不均,边界不清。提示:右肾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肾癌伴钙化。增强CT检查示右肾区可见巨大肿块,周边呈弧形,断续钙化影,其内密度不均,多期强化未见明显强化影,左肾未见异常。CT考虑右肾良性占位…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肾细胞癌临床罕见 ,我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儿 ,女 ,2岁。因肉眼血尿 3d于2 0 0 3年 3月 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查体 :右上腹可触及肾下极。尿常规 :红细胞 ( )、白细胞 ( )、尿蛋白(-)。彩超示右肾上极一高回声实性团块 ,4.8cm× 5.0cm ,边界清楚 ,肿块周围血运丰富。IVU双肾显影 ,右肾上盏受压。CT示右肾上极 5.0cm× 5.0cm软组织肿块 ,境界清楚 ,内部密度不均匀 ,未见钙化 ,增强后呈非均质强化。术前诊断为肾母细胞瘤。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肾上极明显增大、质硬。解剖标本瘤体位于肾上极 ,5.0cm× …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9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于2009年7月1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双肾体积形态如常,皮质回声均匀,肾窦未见分离.于左肾下极探及2.4 cm×1.9 cm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均匀,其内可见星点样彩色血流信号.KUB、IVU未见异常.双肾CT平扫+增强示左肾中部一圆形占位,注入造影剂后迅速轻度强化,静脉期密度减低,延迟期呈低密度;右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9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阵发性疼痛在我院就诊。超声检查:右肾窦内可见范围约8.0cm×7.3cm实性低回声,向肾门部延伸,其内可见彩色血流。CT示右肾盂内可见不规则团块影,最大直径8cm,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多房性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多房性囊性肾癌患者1例,男,49岁.体检B超偶然发现右肾下极多囊性肿物1个月.囊内无回声区,其间混杂低回声区;CT检查右肾下极见多囊性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光整,内见薄壁分隔,增强扫描分隔可见强化;MRI检查示右肾下极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行右肾部分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病理报告:肾被膜下见多房状肿物,大小约3.0 cm×2.0 cm×2.0 cm,囊壁光滑,腔内含清亮的浆液性及血性液体,囊壁厚约0.1~0.2 cm,与肾周脂肪粘连.镜下多数囊腔内衬单层或复层立方状透明细胞,细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无明显核仁;有的囊腔内衬扁平上皮细胞或无内衬上皮,偶见由透明细胞覆盖的小乳头;囊腔间隔由胶原纤维组成,部分间隔内可见灶状透明细胞,但未形成肉眼可见的结节.病理诊断:多房性囊性肾癌.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多房性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发病率低,是一种完全由囊腔构成的肿瘤;影像学检查可提供直接依据,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3岁。以左腰区隐痛不适一年于1997年11月9日入院。查体:左肾区叩击痛( )。B超示左肾大小为9.90cm×4.50cm×4.50cm。外形欠规则,其内末见异常。于上极处探及一5.50 cm×5.30cm×5.00 cm实质性异常区,向肾外伸展,包膜清晰,内为分布较均匀的密集光点。CT示左肾上极有-5.50cm×5.00cm卵园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为-97Hu。肾上极皮质受压变薄,呈“新月形”缺损,右肾无异常。IVU示左肾上盏向外下呈弧形受压移位,但无扩张积水征象,术前诊断为左肾脂肪瘤。术中见左肾上极有一5.50cm×5.00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9岁。因“右腰酸1个月,CT发现右肾占位5d”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体检:右肾区轻度叩击痛,余无异常。B超:右肾积水、右肾周积液、右肾皮质回声增强。CT示右肾包膜外可见弧形水样密度影,边界清楚,包裹右肾,右侧肾盂旁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右侧肾盂内似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54岁。体检发现双肾肿瘤于2009年7月24日入院。B超示右肾下极10.5 cm×7.7cm混合性回声,右肾上极1.5 cm×1.6 cm稍高回声;左肾内探及多个稍高回声,大者1.5 cm×1.2cm,边界清,无包膜。CT示右肾下极有10.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