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系统总结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5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情况,以GOS计分评价患者出院时转归,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55例中发现162个动脉瘤,单纯夹闭149个,夹闭加包裹4个,包裹6个.手术时间在发病72 h之内(包括72 h)79例,3~14 d(包括14 d)65例,14 d以上11例.术后恢复良好140例(90.3%),一般11例(7.1%),植物生存3例(1.94%),死亡1例(0.65%).不同手术时期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0年8月55例患者开颅行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的处理,其中后交通2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1例,前交通3例.结果 8例术中破裂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其中1例死亡,2例中残,1例重残,余恢复良好.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破裂难以避免,显微手术技巧及综合处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术中破裂,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4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9±11)岁;35例动脉瘤破裂,14例未破裂;治疗策略有一期手术(一侧入路夹闭所有动脉瘤),二期治疗(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和部分治疗(只处理责任动脉瘤).随访中复查脑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结果 一期手术32例(65.3%),二期治疗9例(18.4%),部分治疗8例(16.3%).47例随访4 ~ 49个月,平均(22 ±7)个月.术后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根据GOS评分,患者预后良好(4~5分)41例(83.7%),残疾(2~3分)6例(12.2%),死亡(1分)2例(4.1%).结论 在具有娴熟手术技术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患者,根据动脉瘤和患者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能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菊华 《护理学杂志》2013,28(18):43-44
目的 总结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入院予以急救与监护,积极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 术毕即刻造影显示32例动脉瘤完全填塞,4例动脉瘤大部填塞.出院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3例.结论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急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术后6月随访GOS分级评价预后。结果21例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率为61.9%(13/21),死亡率14.3%(3/21),病死率随Hunt-Hess分级增加升高。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者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病情稳定、Hunt-Hess低分级、血肿量较少者行急诊DSA检查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病情危重、Hunt-Hess高分级、血肿量较多者行3D-CTA检查,急诊行动脉瘤夹闭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总结报道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9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动脉瘤颈的暴露及夹闭技巧。结果 89例显微外科手术,共夹闭动脉瘤95个。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剧烈头痛1~5d内消失;有嗜睡表现的19例术后1周内16例完全清醒;对侧肢体瘫痪的41例中,有35例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其余6例肌力恢复到Ⅱ~Ⅲ级。动眼神经麻痹7例有4例完全恢复,3例眼裂有不同程度增宽。脑膜刺激征阳性的65例有63例1周内转为阴性。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65例(73。0%)、2级12例(13.5%)、3级6例(6.7%)、4级3例(3.4%)、5级(即死亡)3例(3.4%)。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精确保护穿支动脉,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治疗急诊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中的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急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7例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评价支架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例,次全栓塞1例,单纯植入支架1例;未发生破裂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术后3个月改良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显示,6例恢复正常,1例恢复良好。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急诊行脑血管3D-CTA检查,在24小时内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未破裂动脉瘤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直接夹闭破裂动脉瘤和2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后GOS分级5分8例,4分2例,3分3例,2分4例,1分3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病情发展迅速,3D-CTA应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在实施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98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7例,脑血管痉挛21例,对颅内高压者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术中控制血压,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夹闭动脉瘤.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93例,不能生活自理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术中做好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提高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19例20对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1例(其中1例伴发双侧脉络膜前动脉瘤),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双侧床突旁动脉瘤3例,双侧胼周-胼缘动脉瘤1例.根据出血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等制定手术策略.结果 一期同时夹闭两侧动脉瘤4例,二期分次夹闭两侧动脉瘤3例,手术夹闭联合介入栓塞动脉瘤2例,只处理一侧动脉瘤10例.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OS)5分者15例(15/19),4分(轻残)4例(4/19).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6个月.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随访3个月1例恢复,1例未好转.10例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动脉瘤直径均小于5 mm且形态规则,为未破裂动脉瘤.9例一期或二期处理双侧镜像动脉瘤的患者随访时无动脉瘤残颈或复发.结论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应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对侧未破裂动脉瘤可以采取观察、一期同时处理或二期延期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Gu YX  Mao Y  Song DL  Zhou LF  Zh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412-415
目的评价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75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早期(3d之内)、中期(3~10d)进行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81个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7个,包裹4个。恢复良好53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9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HuntⅠ~Ⅲ级的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时间早期(3d之内)与中期(3~10d)施行手术后的GO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26个颅内复杂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复杂动脉瘤均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其中巨大动脉瘤3例,位置深在、难于暴露且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的动脉瘤5例,一次开颅同时处理多个病变的多发动脉瘤8例.根据动脉瘤的所在部位和动脉瘤体积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入路,主要有翼点入路、扩大的额颞入路、眶-颧-颞-翼点入路和枕下极外侧入路.对多发动脉瘤的处理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末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接夹闭14个,孤立1个,包裹1个. 结果 依据GOS判断:良好11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效果显著,术中需采取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脑保护技术、瘤颈缩窄、瘤体成形等综合措施,方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在基层医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9例患者急诊绿色通道下CTA检查,诊断明确后急诊手术行动脉瘤夹闭术及血肿清除术,术后ICU及神经外科全程参与下监护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急诊行手术血肿清除并同期成功动脉瘤夹闭术,无手术死亡。术后GOS5分4例,4分1例,3分2例。2分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在CTA结果指导下,早期积极清除脑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可以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病人30例,所有病例均实施"3H"疗法,对之实施强化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中,术后经TCD证实发生脑血管痉挛者15例,其中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者12例,给予"3H"(即高血压、高血容量及高血液稀释度)治疗及护理等综合处理后病人脑血管痉挛均逐渐获得改善,无死亡病例。植物生存状态5例,完全生活自理18例,部分生活自理者7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众多防治脑血管痉挛对策中,"3H"疗法是一种更具希望的方法,在该疗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有意识地配合及加强对病人血压、中心静脉压、出入量、呼吸、心率等临床指标的动态监测,对于保证该疗法的顺利实施及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具有肯定作用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式及其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72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或CTA明确诊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开颅手术夹闭或者观察三种治疗策略,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手术夹闭40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4例(93.3%),开颅手术夹闭组31例(77.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院前行GOS评分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随诊处理17例,无变化15例,再出血2例.结论 根据未破裂动脉瘤的特点、患者自身状况及要求、就诊中心诊疗技术等决定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颅底willis环血管处,随着对颅内动脉瘤认识加深及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的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已被认为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动脉瘤破裂出血前多无明显症状,破裂出血后90%以上首发症状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后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较大影响,现予总结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82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显微瘤颈夹闭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显微瘤颈夹闭手术。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观察组的GOS评分良好率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64.86%(24/37);观察组的GOS评分较差率11.11%(5/45)、死亡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GOS评分24.32%(9/37)、死亡率5.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中有脑积水、感染、动脉瘤再次破裂及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92%(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提高患者的GO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积极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降温对颅内动脉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颅内动脉瘤切除术的患者16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Hunt-Hess分级Ⅱ~Ⅳ级,病程<14 d,随机分为2组(n=8):浅低温组(MHT组)及常温组(NT组).MHT组麻醉诱导后行股静脉穿刺,置入CL-2295AE三腔降温导管,连接起动套件,并设置膀胱温度为34 ℃,达目标温度后维持24 h.于术中、术后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于术前24 h、术后12和24 h测定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水平;于术前1 d及术后1、3和7 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浓度;术后1、3个月时采用GOS分级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低温期间MHT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与N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T组比较,MHT组GOS分级升高,术后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降低(P<0.05),电解质水平和凝血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降温可安全有效地减轻颅内动脉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3E(semaphorin 3E,Sema3E)水平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1个月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02例,其中11例被剔除。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入院后采集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ema3E水平。均行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主要结局为介入治疗1个月后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预后良好定义为GOS评分4~5分,预后不良定义为GOS评分1~3分(严重残疾、植物状态生存或死亡)。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临床特征及血清Sema3E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纳入的91例颅内动脉瘤年龄(59.9±11.0)岁,预后良好组70例(76.9%),预后不良组21例(23.1%)。预后不良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9.4±4.5)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13.3±2.5)(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