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妥乐平对兔脊髓放射性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NTP)对兔放射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5~3kg,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各组再随机分成5小组接受不同剂量的放射性照射,每组6只,照射剂量分别为20Gy,25Gy,35Gy,40Gy,45Gy。照射部位为T4水平,所有兔在照射前以及照射后均做MRI检查。兔出现临床表现后实验组每天肌肉注射NTP3.6NU一次,共4周;对照组每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3ml一次,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兔症状变化和脊髓MRI的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照射后平均16周时,动物受照射脊髓节段MRI出现明显异常信号,而临床症状的出现约在照射后平均18周。在治疗结束后3周,实验组各项指标(瘫痪、尿潴留和针刺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MRI图像上实验组治疗后病灶面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神经元肿胀明显减轻,髓鞘结构趋于正常。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神经妥乐平对放射性脊髓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波长为633nm,能量密度为126J/cmz,每次照射20min,每3~4天照射一次,4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外用5%硫磺霜治疗,每天2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红光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37.50%,两纽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光照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红光照射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的影响。 方法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进行血液透析联合红光照射,对照组6例,进行血液透析联合安慰照射。体外红光照射治疗2 h/次,3次/周,共治疗4周。分别在首次照射前与末次照射后采集血液标本,标本采集时间为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检测患者不同时间血磷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使用的降磷药物及血液净化模式进行对比。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分布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首次红光照射透析前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6±0.47) mmol/L与(2.44±0.20 )mmol/L,P=0.202],红光照射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透析前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40) mmol/L与(2.64±0.30) mmol/L,P=0.007]。两组患者口服降磷药、口服骨化三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频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体外红光照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4.
脐血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体内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BALB/c裸鼠3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实验组再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6只。采用^60Co治疗仪γ射线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行350cGy的亚致死剂量照射,实验组A、B、C3组照射后3h内经尾静脉分别输入1.0×10^7个/只、2.0×10^7个/只和3.0×10^7个/只人新鲜脐血有核细胞,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1个月后对实验A、B组和对照组裸鼠经腹膜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实验C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裸鼠肝组织人源性CK18、CK19和人源性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实验A组和实验B组裸鼠的肝组织人源性CK18、CK19和ALB表达阳性,实验B组的表达强度高于实验A组(P〈0.05);而对照组和实验C组裸鼠肝组织CK18、CK19和ALB表达阴性。结论脐血在CCl4导致的肝脏损伤的特殊微环境内能分化为肝细胞,并表达白蛋白,其表达强度与输入的干细胞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红光照射方法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自由基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采用MRX—I体外红光照射治疗系统照射其体外循环管中的血液120min/次,8次为一疗程。照射前、后抽血测MDA、SOD、AOPP、GPx,对照组不采取红光照射方法。结果30例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减轻、自我感觉良好、精神状态好;经红光照射后治疗组MDA、AOPP下降,SOD、GPx含量上升,对照组透析后SOD和GPx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AOPP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红光照射后能有效的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模拟乳癌放疗方案,观察实验大鼠臂丛神经受照射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及c—fos基因表达。方法采用剂量分割照射方案,建立大鼠臂丛神经放射性损伤动物模型。将加只SD大鼠随机分成臂丛神经损伤组(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又根据损伤后取材时间的不同分成损伤后3、5、7和9周4个时间组,每个时间组和对照组各4只大鼠,每个时间组以左侧为照射侧,右侧为对照侧,采用日照射2Gy/次,每周5次深部X线照射,累计剂量达到30Gy后,分别于末次照射后3、5、7和9周取材。检测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及数目变化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fos在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大鼠臂丛神经受照射后3周,实验组照射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少,神经元内有明显的c—fos染色,c—fos阳性细胞数渐减。照射后9周,c-fos阳性细胞偶见。结论大鼠臂丛神经受大剂量X线照射后可使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明显减少;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相关的c—fos基因呈阳性表达,表明原癌基因的表达在臂丛神经放射损伤的凋亡、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大鼠神经损伤勃起功能障碍(CNI-ED)动物模型,通过在阴茎海绵体注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SCs),探究ASCs对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年龄匹配组(AMC组,假手术治疗),对照组(双侧海绵体损伤+海绵体注射PBS,PBS组),实验组(...  相似文献   

8.
复方中药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神经损伤后应用复方中药 ,观察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 SD大鼠18只。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9只。将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缘 0 .5 mm处切断 ,近断端双重结扎。术后实验组喂复方中药 ,对照组喂生理盐水。于术后 7、14、2 8天取 L4~ 6 脊髓及L5 背根神经节作 TUNEL 标记检测 ,标记凋亡的神经元数目。切片作 HE、焦油紫染色后计算脊髓内神经元的数目。结果 术后 7天、14天 ,实验组的凋亡细胞均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2 8天时两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各时间组的神经元数目 ,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 1,P<0 .0 5 )。结论 复方中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相应神经元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过Fas-FasL途径清除骨髓移植物中T细胞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可能性。方法 近交系BAC小鼠(雄性),为供者,近交系BALB/C小鼠(雌性),为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对。实验组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cDNA转入BALB/C小鼠造血细胞,体外与BAC小鼠骨髓移植物混合培养后,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对照组以未转染的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与BAC小鼠骨髓BMNC混合培养后,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通过观察两组受者鼠的一般情况、死亡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GVHD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受者10只,60d死亡2只,共4只有GVHD改变,对照组受者10只,60d死亡7只,10只均有GVHD改变。结论 转染mFasL-cDNA小鼠造血细胞能有效地预防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在大鼠丘脑部位注射Ⅳ型胶原酶诱导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慢性卒中后疼痛(CPSP)大鼠模型, 并在CPSP大鼠脑室内注射甘珀酸观察对卒中后疼痛大鼠是否有镇痛作用及探索相关机制。方法为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及大鼠行为学, 将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丘脑后外侧注射生理盐水, 每组5只)和实验组(丘脑后外侧注射胶原酶, 每组5只)。实验组脑立体定位注射Ⅳ胶原酶0.125 U/0.5 μl, 术后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 应用Von-Frey丝、红外线热痛仪检测大鼠痛觉的变化。为检测甘珀酸作用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丘脑后外侧注射生理盐水, 每组13只);CPSP组(丘脑后外侧注射胶原酶, 每组13只)、CPSP+甘珀酸组(丘脑后外侧注射胶原酶, 第7天侧脑室注射甘氨酸, 每组13只);其中各5只检测行为学, 各5只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各3只检测免疫荧光。取大鼠的丘脑检测GFAP的表达变化。在CPSP大鼠脑室内注射甘珀酸20 μg(浓度2 g/L), 观察甘珀酸对CPSP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鼠丘脑腹后区注射胶原酶后, 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于胶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缺血对面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颅底骨折伴发面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75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30只)、实验组(30只)及空白组(15只).对照组给予左侧面神经单纯压榨性损伤;实验组给予左侧面神经相同的压榨性损伤后,显微镜下剥除神经外膜周围血管;空白组为假手术组.其中25只于术后3d、7d和21 d进行行为学观察及电生理检测,另外50只于术后3d、5d和7d采集面神经标本,S-100抗体标记雪旺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电生理检测及行为学分析显示:空白组无面瘫表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出现面瘫表现.随着时间延长,两组面瘫症状均有恢复,但实验组恢复速度明显缓慢;免疫组化显示:术后3d、5d和7d空白组雪旺细胞改变无明显差异.术后3d实验组及对照组雪旺细胞均开始增殖,术后5d两组达到增殖高峰,术后7d实验组雪旺细胞开始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与单纯面神经损伤比较,损伤伴缺血可明显导致损伤处雪旺细胞的增殖减少,阻碍面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犬肢体爆炸伤并海水浸泡后早期伤口感染情况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体质量10~15 kg成年犬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将左后肢爆炸致伤,以生理盐水冲洗、无菌敷料覆盖,实验组20只伤肢以海水浸泡1h,对照组20只未行海水浸泡.术后3d取伤口组织行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术后统计各犬肢体伤口愈合时间;4、8周取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2种处理方式相比较,实验组15只(75%)感染,对照组8只(40%)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38.4d,对照组为2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弧菌属感染后组织坏死及炎性改变较杆菌属及球菌属更严重,4、8周实验组组织坏死及炎性改变较对照组严重.结论 行海水浸泡后感染组织坏死及炎性程度较未行海水浸泡要严重;且行海水浸泡后,伤口的愈合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防止周围神经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医用膜防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粘连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即单纯缝合 PDDLA组(实验组)和单纯缝合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坐骨神经切断后显微缝合,实验组缝合口局部用PDLLA膜包裹,对照组未做处理。术后2、4、8、12、16周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术后12、16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术后16周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神经缝合口局部瘢痕增生和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再生神经纤维较直,排列结构较整齐。电生理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DLLA可吸收医用膜能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修复后局部瘢痕组织增生和粘连的形成,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红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每位患者每次使用蓝光照射20mi n,然后使用红光照射5~10mi n,每周2次;对照组40例,口服丹参酮胶囊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钙通道阻滞剂对外周神经损伤后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4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 mg·kg-1·d-1,分别于术后4周、12周取材,进行Masson染色,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对实验结果 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结果 Masson染色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实验组4周和12周两个时相点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沉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4周时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有较多囊泡,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中粗面内质网丰富且功能旺盛.12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髓鞘规则且成熟,组织间胶原纤维分布少. 结论 维拉帕米可以有效抑制神经损伤处的瘢痕形成.为再生的神经纤维提供良好微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能窄谱640nm红光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2次/周,共治疗2个月;治疗组:在梅花针叩刺的基础上给予高能窄谱640nm红光照射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有效率62.9%,两组方法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能窄谱640nm红光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0只,在右侧梨状肌下缘0.5cm处切断坐骨神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4W后观察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胞体直径和面积。结果 4W后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59.87%,实验组为69.22%(P<0.01);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70.99%,实验组为79.13%(P<0.01)。对照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胞体直径、面积明显小于实验组(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减轻神经元胞体萎缩程度,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ED红蓝光照射治疗创伤性感染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对收治的93例创伤性感染伤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红蓝光组、红光组和蓝光组,每组各31例。3组均予以常规清创换药治疗,其中红蓝光组分别予以蓝光和红光照射;红光组仅予以红光照射;蓝光组仅予以蓝光照射。照射10 d为1个疗程,照射1、2个疗程。于照射第3、7、10天,比较3组的细菌转阴率、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伤口的疼痛评分、创面的温度和照射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3、7、10天,红蓝光组和蓝光组细菌转阴率高于红光组(P0.05);创面面积缩小率:红蓝光组红光组蓝光组(P0.05);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红蓝光组红光组蓝光组(P0.05);红蓝光组伤口疼痛评分低于红、蓝光两组(P0.05)。治疗后3组创面温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性创面予以红蓝光联合照射,较单纯红光或蓝光照射更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减轻伤口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紫外光照射对生物材料Medpor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将厚2mm的Medpor切成1 cm×1 cm片状材料模型.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无菌条件下每只兔距右耳根3~5 cm处做1.5 cm长的弧行切口,分离并去除约1 cm×1 cm软骨,实验组植入经紫外光照射的Medpor材料模型,对照组直接植入Medpor材料模型;分别于术前3 d和术后1、3、7、14、21、30、60、90 d检测血清总补体(CH50)含量;观察术区局部愈合情况,90 d后处死动物做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H50值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变化趋势更平稳;对照组局部炎性反应重,与周围组织结合不够紧密,长人材料内部的纤维及组织成分少且结构紊乱;实验组局部炎性反应与皮瓣缺血坏死情况均较对照组轻,材料与周围组织结合较紧密,大量纤维及组织成分、甚至粗大的血管长入孔隙内,且结构整齐.结论 紫外光照射可以改善Medper的生物相容性,并促进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LED蓝光配合红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先采用红色LED光对痤疮部位进行照射,待红肿消退,接着采用蓝色LED光进行照射,待痤疮结痂,最后再采用红色LED光进行照射,照射15 min.功率密度:红光103 mW/cm2;蓝光65 mW/cm2.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仅1例无效,总有效率99.17%.LED蓝光配合红光治疗痤疮,具有消炎消肿和杀灭痤疮杆菌以及促进皮肤恢复正常色泽的功效.结论 LED蓝光配合红光治疗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无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