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报告19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其中包括大脑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显微镜下手术,早期手术3例,延期手术16例。按H&K分级Ⅰ-Ⅲ级14例,Ⅳ~Ⅴ级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重点讨论了手术时机、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显微手术和血管痉挛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问题.方法 32例MIAs中,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对其中24例一期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一次性介入栓塞6例;分期栓塞1例;单纯V-P分流术1例.结果 32例中1例因术后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其余31例存活.出院时GOS评定,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例.结论 MIAs以SAH起病多见.CT、CTA、MRA、DSA对MIAs从不同方面提供诊断依据,DSA仍然是诊断MIAs的"金标准".一旦MIAs确诊,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酌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应用方法、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动脉瘤手术的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选取2011-06—2014-10间住院的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对照组单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收集2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优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预后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显著改善手术靶区的可视范围,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9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46例行直视手术夹闭,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9例,轻残7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术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Hunt—Hess分级,Ⅰ级20例、Ⅱ级37例、Ⅲ级42例、Ⅳ级18例、Ⅴ级9例。126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均在出血后72h内,1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用格拉斯哥评分表(GOS)随访1—3年。结果恢复良好98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18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联合处理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s,GDC)和机械可脱弹簧圈(Machnicaldetachablecoilsystem,MDS)的问世,已有文献报道用GDC和MDS来治疗颅内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达80%[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时机、方法以及操作的技巧,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3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undt的随访结果标准评定:18例满意,3例良好,0例差,12例死亡。结论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仍然是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患者的经济状况良好且微导管能到位时,栓塞治疗也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总结报道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9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动脉瘤颈的暴露及夹闭技巧。结果 89例显微外科手术,共夹闭动脉瘤95个。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剧烈头痛1~5d内消失;有嗜睡表现的19例术后1周内16例完全清醒;对侧肢体瘫痪的41例中,有35例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其余6例肌力恢复到Ⅱ~Ⅲ级。动眼神经麻痹7例有4例完全恢复,3例眼裂有不同程度增宽。脑膜刺激征阳性的65例有63例1周内转为阴性。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65例(73。0%)、2级12例(13.5%)、3级6例(6.7%)、4级3例(3.4%)、5级(即死亡)3例(3.4%)。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精确保护穿支动脉,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2 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降压下手术 ,手术采用改良Yasargil入路 ,显微镜下直视操作 ,解剖动脉瘤颈 ,稳妥的夹闭动脉瘤蒂 ,必要时实行瘤体切除及瘤颈加固。结果 :2 1例全部行动脉瘤夹闭术。 2例因瘤体巨大在行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术中动脉瘤破裂 3例 ,死亡 1例。治愈率 95 .2 % ,死亡率 4.7%。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术中采用有效的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是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中的显微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32例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显微手术治疗32例动脉瘤,28例痊愈,3例部分偏瘫或语言智能障碍,1例死亡,病死率3.2%。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Ⅱ级者应尽早手术,Ⅲ级及以上者,待病情平稳后再手术。  相似文献   

11.
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82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72h以内)行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40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42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组,完全夹闭率92.5%,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弹簧圈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1.4%,栓塞组相关并发症6例,死亡1例。在前循环动脉瘤中,栓塞组完全闭塞率与手术组完全夹闭率相比较,显微手术组结果优于栓塞组。临床随访6个月,两者预后良好者均达95.0%。结论 显微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寒治疗均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4例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术。经眉弓或翼点锁孔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颈及其周围结构的局部解剖,动脉瘤夹夹闭,再次置入神经内镜了解夹闭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全部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充分暴露动脉瘤及周围结构的局部解剖结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基因、脑血流动力学因素、血管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参与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已经获得共识,而且动脉瘤常与某些遗传疾病伴发。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基因的确定对于动脉瘤从基因水平上进行筛选、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监测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8例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监测护理及治疗经过。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监测护理,本组病例全部获得了痊愈。结论 术前周密的准备和心理辅导与宣教、术中准确的配合、术后严密的监测与护理是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治疗急诊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中的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急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7例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评价支架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例,次全栓塞1例,单纯植入支架1例;未发生破裂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术后3个月改良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显示,6例恢复正常,1例恢复良好。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能量CTA(DE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77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接受动脉瘤钛夹夹闭术的患者行DE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采用原始轴位图像与重建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7例中,DECTA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夹闭情况、动脉瘤钛夹及载瘤动脉与其他颅内主要大血管的通畅情况;共84个动脉瘤接受手术夹闭,其中颅内动脉瘤完全夹闭82个,均未发生移位,动脉瘤颈残留2个;3例动脉瘤夹闭术后其他部位出现新发病灶,1例载瘤动脉血管纤细狭窄。结论 DECT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准确、无创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19.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Gu YX  Mao Y  Song DL  Zhou LF  Zh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412-415
目的评价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75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早期(3d之内)、中期(3~10d)进行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81个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7个,包裹4个。恢复良好53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9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HuntⅠ~Ⅲ级的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时间早期(3d之内)与中期(3~10d)施行手术后的GO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