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9例11次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风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治疗的体会。方法与结果9例置入ICD后发生电风暴11次。均去除诱因,心电监测下静脉推注美托洛尔和/或胺碘酮,其中,2例加行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另1例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1次ICD电风暴均全部纠治。结论静脉推注美托洛尔和/或胺碘酮、适时VT射频消融和/或急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等综合治疗能有效终止ICD电风暴。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射频消融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电风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报道3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2名男性与1名女性患者,年龄为75、55、37岁,分别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左心室心肌病。均在ICD植入后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标测和消融室性心动过速(VT)。对可标测VT(持续性、血流动力学稳定)行激动和拖带标测;对不可标测VT,则在基质标测的基础上行起搏标测和/或短时间的拖带标测。结果3例患者中共诱发出5种形态的VT,4种血流动力学较稳定VT和1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成功消融了所有形态的VT,抑制了电风暴的急性发作。消融后随访的6、19和36个月中,仅1例患者出现1次ICD放电。结论在电解剖标测的基础上,应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来比锡大学心脏中心电生理室对13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置入了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后仍有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电风暴发作的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56.6±17.8岁。共进行了17次射频  相似文献   

4.
对于快速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患者,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放电能够降低病死率,但是放电也能使患者产生恐惧、疼痛、精神抑郁和创伤后遗症等不良反应。经皮导管消融已成为ICD放电后难治性VT的标棒治疗。该研究仅限于持续且快速的足以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神经损害的室性心律失常且ICD放电的患者,为了进一步探讨VT后导管消融对此类患者疗效的长期影响,研究者将有ICD放电史且行射频消融和无ICD放电史未行射频消融的患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在室性早搏(室早)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中的作用。方法总结3例由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的治疗经验,1例对室早进行射频消融(RF—CA)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另1例经射频消融未完全消除室早而选择植入ICD,第3例经射频消融成功消除室早,未再发室颤。结果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ICD未再记录到室速/室颤。结论在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病例中,应分析室早与室速/室颤的相关性,给予个体化治疗,射频消融室早可以消除/减少晕厥和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6.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伴自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均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I类适应证,但植入ICD后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引起的电风暴可导致猝死,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导管消融已开始用于治疗ICD植入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报道1例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电风暴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术后电风暴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病、心脏超声指标和B型利钠肽(BNP)等临床资料。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一级终点为电风暴复发,二级终点为心脏性猝死和全因死亡。K-M曲线评估射频消融术后电风暴复发情况;Cox回归计算射频消融术后电风暴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60.53±10.63)岁。13例患者共进行19次标测与消融,单纯行心内膜标测患者11例,心内膜结合心外膜标测患者2例。术中消融所有室性心动过速者共11例,消融临床室性心动过速但能诱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2例,术后仍能诱发临床室性心动过速1例,消融即刻完全成功率为84.62%,部分成功率为15.38%,失败率为7.69%。13例患者消融后平均随访(30.29±19.07)个月,末次导管消融后远期完全成功率、部分成功率及失败率分别为38.46%(5/13)、15.38%(2/13)及46.15%(6/13)。随访至2020年7月31日,有2例患者因心室颤动电风暴死亡,基础病因分别为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亚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组和非扩张型心肌病组,两组在消融成功率上无显著差异(P=0.959)。Cox回归发现年龄、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功能分级均与射频消融术后电风暴复发无关。结论:射频消融能够显著减少ICD术后电风暴发生。  相似文献   

8.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由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最常见于植入ICD的早期,是植入ICD后所特有的现象,即发生了需要多次转复的快速、成簇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ES)的诱发因素、临床处理和预后。方法电风暴(ES)定义为24h内簇发3次或3次以上需经ICD干预的VT/VF事件。7名患者植入ICD后发生电风暴8次。诱发因素为低钾血症3次、心力衰竭2次、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缺血和紧张恐惧各1次等。结果均祛除诱因,加强药物治疗,其中1例加行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另1例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次ICD风暴均全部终止。结论通过纠正诱因,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调整ICD设置,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或冠脉血运重建,能有效地终止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ES)的诱发因素、临床处理和预后。方法电风暴(ES)定义为24h内簇发3次或3次以上需经ICD干预的VT/VF事件。7名患者植入ICD后发生电风暴8次。诱发因素为低钾血症3次、心力衰竭2次、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缺血和紧张恐惧各1次等。结果均祛除诱因,加强药物治疗,其中1例加行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另1例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次ICD风暴均全部终止。结论通过纠正诱因,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调整ICD设置,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或冠脉血运重建,能有效地终止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