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目的 应用常规内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患者病灶行再次检查,从中鉴别浸润性胃癌.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82例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为HGIEN者,男性61例,女性21例,其中38例行普通胃镜检查,44例除普通胃镜检查外还接受了CLE检查.对比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符合指征者行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82例患者中经复查证实,良性溃疡或炎性反应8例(24.4%),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14.6%),HGIEN 10例(12.2%),浸润性胃癌52例(63.4%).浸润性胃癌患者中分化型癌36例,未分化型癌16例.CLE诊断为浸润性胃癌的21例中,17例(81.0%)与病理学诊断一致,CLE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参数κ值=0.7250.结论 从内镜活检病理诊断胃黏膜HGIEN患者中鉴别浸润性胃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癌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IN)作为胃癌发生过程的终末阶段,备受临床重视。目前GIN的确诊主要依据内镜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但在传统内镜直视下行活组织检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随着染色内镜(CE)、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ME)及共聚焦显微内镜(CLE)等的出现,国内外学者们将这些增强内镜技术与黏膜活组织检查联合应用到早期胃癌及GIN等病灶的诊断中,大大提高了GIN的诊断准确率,该文就GIN内镜诊断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和胃黏膜活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6例常规内镜诊断为可疑早期胃癌的患者首先行CLE检查,然后改常规白光内镜于病变最明显处取活检2块.将CLE诊断和胃黏膜活检诊断与内镜下切除术后或手术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并计算CLE诊断癌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最终病理诊断炎症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分化型腺癌28例和未分化型癌3例.CLE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者38例(82.6%,38/46),两者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20;胃黏膜活检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者28例(60.9%,28/46),两者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437.CLE对癌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7.6% (40/41)、80.0%(4/5)、97.6%(40/41)、80.0% (4/5)和95.7% (44/46).结论 CLE对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病理组织学一致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对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应用前景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隆起糜烂性胃炎伴黏膜粗糙患者进行分组,分别采取普通内镜下活检及CLE指导活检,比较2组的诊断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共聚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CLE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组(P〈0.05),对比病理检查共聚焦诊断的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95.83%。[结论]CLE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诊断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荧光素染色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选择伴有上消化道症状(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反酸、嗳气)及为行胃癌筛查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行CLE检查且已确诊为Hp感染的患者20例和10例Hp阴性对照者的胃黏膜CLE图像,并与相应靶向活检的组织学图像相比较,制定出CLE下Hp感染诊断标准.在前瞻性研究中将CLE诊断结果 与Hp最终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CLE诊断标准的观察者之间一致性,并将CLE图像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Hp阳性34例,CLE正确诊断31例,CLE诊断总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91.2%和86.8%.荧光素渗出伴细胞脱落诊断特异性最高(97.4%),荧光素渗出+胃小凹水肿扭曲敏感性最高(88.2%).CLE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观察者之间一致性(Kappa值分别=0.72和0.87).CLE下Hp感染图像与活动性炎症高度相关(P<0.001).结论 CLE可在细胞水平准确辨别正常胃黏膜和Hp感染的胃黏膜,对Hp感染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 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内镜新技术, 可以在普通内镜检查的同时获得放大 1000 倍的消化道黏膜的组织学图像, 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 减少活检数目, 指导实时内镜治疗。文章主要介 绍CLE 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诊断胃肠道黏膜病变出现偏差的原因。方法统计2009年6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CLE检查的患者。检查过程中静脉注射质量浓度为100 g/L的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采用四级诊断标准(炎症/化生性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对CLE图像进行实时诊断,根据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并将最终诊断与CLE实时诊断作对比。回顾患者的内镜和共聚焦影像资料,分析诊断偏差的原因。结果总计540例患者纳入研究,扫描病灶总数613处。与最终病理结果相比,CLE诊断准确率为87. 9%(539/613)。在诊断偏差的74处病变中,CLE诊断偏轻40处,诊断偏重34处。CLE诊断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情形:病变程度解读误差(45/74,60. 8%);白光内镜可见确切病变但CLE未见典型阳性表现(16/74,21. 6%);难以鉴别炎症与淋巴瘤(3/74,4. 0%);检查过程中白光内镜未见病灶(1/74,1. 4%);操作者观察欠仔细或诊断经验不足(9/74,12. 2%)。活动期炎症、重度糜烂、坏死组织、荧光素钠明显外渗、图像解读误差是造成CLE诊断程度偏差的常见原因,探头贴合不良、异型细胞散在浸润常导致CLE诊断偏轻,而腺体异型性重于腺上皮细胞、异型腺体浅表、活检未能取材于最典型部位常导致CLE诊断偏重。结论 CLE诊断偏差的原因涵盖多个方面。通过增进内镜医师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控制荧光素钠剂量,增进与病理医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可改善CLE的临床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共聚焦显微内镜(CLE)实时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及与最终病理诊断间的一致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筛选临床疑及胃癌或癌前病变者进行CLE检查,检查中使用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采用四级诊断标准对CLE图像进行实时诊断,并据此对病灶行导向活检。对CLE确诊或高度疑为恶性的病变行外科手术治疗。总结常规内镜、CLE及最终病理诊断情况。结果总计1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例因荧光素钠过敏而未能完成检查,其余159例患者完成CLE检查。总被检病灶194个,病灶数共计1、2、3个者分别有130、23、6例。CLE总体诊断准确率93.3%(181/194)。CLE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9.3%。CLE与最终病理诊断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76)。荧光素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0.6%(1/160)。结论CLE检查可精确判定胃癌及癌前病变,与组织病理学一致性良好,对胃癌早期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共聚焦显微内镜(CLE)对临床难以确诊的皮革胃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因胃黏膜病变行CLE检查的患者317例。CLE检查过程中使用经静脉注射的10%荧光素钠溶液作为荧光剂,术后行导向病理活检。对CLE无法确诊的病例行腹部薄层增强CT扫描,对符合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将普通胃镜、CLE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共13例临床确诊为皮革胃的患者接受了CLE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曾接受包括常规内镜及活检病理在内的辅助检查,病理均未确诊胃癌。单纯根据CLE图像诊断皮革胃的准确率为76.9%(10/13),CLE导向活检阳性率84.6%(11/13)。对皮革胃患者的CLE图像分析显示,腺体排列紊乱伴明显炎症反应、荧光素钠大量渗出、高度异型腺体或成片排列的大型暗色细胞、腺上皮或间质中大型浅色细胞、间质中异常扭曲异型的阳性率分别为84.6%、76.9%、76.9%、46.1%与7.7%。结论CLE检查及CLE导向活检术是提高皮革胃诊断正确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标准,评价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行CLE检查且经组织病理证实为胃癌的36例患者的共聚焦图像,建立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标准。根据共聚焦图像上腺体结构的有无和微血管形态的改变,CLE可将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病理类型。以组织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研究CLE对不同胃癌病理分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LE对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1.8%、93.5%和88.7%,对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5.7%、92.3%和90.5%。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良好的一致性,提供了一种于内镜检查同时在体诊断胃癌病理分型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不同年龄组中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胃镜室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见有胃黏膜病变的患者共182例,NBI模式下观察胃小凹分型并做内镜下诊断.于病变最明显处取活检病理检查,对NB...  相似文献   

12.
郑雄  胡梅洁  李健  刘进进  马瑾 《胃肠病学》2010,15(3):151-153
背景: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内镜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27例(23.5%),胃溃疡57例(49.6%),早期胃癌15例(13.0%),进展期胃癌15例(13.0%),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0.9%)。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均略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对86.8%,P0.05;80.0%对66.7%,P0.05)。结论: 色素内镜可增加病灶清晰度,有提高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趋势,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染色内镜(I-Scan)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878例患者行普通内镜和I-Scan模式下检查,部分筛查出的疑似BE患者行CLE检查及活检,比较普通内镜和I-Scan模式下疑似BE检出率及图象特点,对比分析活检病理及CLE诊断BE结果。结果普通胃镜模式下筛查出疑似BE患者46例(5.2%),I-Scan筛查出52例(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3,P〉0.05);普通胃镜模式下SCJ与CEJ间距间可观察到栅栏状血管者21例(45.7%),I-Scan可观察到35例(6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31,P〈0.05)。19例疑似BE患者进行了CLE检查及活检,CLE诊断BE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和100%。结论I-Scan对SCJ与GEJ间距间栅栏状血管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疑似BE检出率;CLE使实时在体组织学诊断成为可能,诊断B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激光共聚焦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是近年发展的新型内镜技术,可以通过普通内镜检查获得“虚拟组织学”成像,从而得到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实时微细结构影像。本文就激光共聚焦内镜在炎症性肠病中诊断和治疗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线阵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病变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内镜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起源的鉴别是非常困难的,而内镜超声检查(EUS)能够清晰地显示胃壁及其周围结构,因此能对隆起性病变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我院近年应用线阵式超声内镜对胃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EU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材料: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对内镜检查疑胃黏膜或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67例进行了EUS。男23  相似文献   

16.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根治。普通白光内镜检查难以发现ESD术后的残留和复发病变,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可对黏膜病变作出实时体内组织学诊断而无需活检。目的:探讨CLE在ESD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6月一2011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因胃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而接受ESD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CLE随访。综合首次ESD、CLE复查发现病变后追加的手术切除以及CLE活检病理结果作出最终诊断,并与CLE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共20例行ESD治疗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CLE随访。ESD术后1个月CLE复查发现2例残留病变,术后6个月CLE复查发现1例复发病变,CLE诊断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追加剖腹手术病理诊断2例残留病变为HGIN,1例复发病变为早期分化型腺癌。其余17例患者3次CLE复查均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CLE检查可准确诊断ESD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对ESD术后内镜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肠道免疫系统异常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的慢性病程经过,传统电子内镜及内镜引导下的随机活组织病理检查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上述方法存在灵敏度差、程序繁琐以及多处活检引起的出血等各种并发症的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新设备在行常规内镜检查的同时,可以无创地实现实时在体组织病理学水平的检查,达到"虚拟活检"的目的,本文就CLE在UC中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e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对胃部溃疡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CLE普通内镜模式下诊断为胃部溃疡型病变的患者纳入研究,转为CLE共聚焦内镜模式.对溃疡边缘和(或)表面黏膜进行扫查.随后对相同部位行黏膜活检.将CLE检查结果 与病理组织学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共43例患者入选,扫查部位150个,获得图像12 769幅.与病理组织学结果 比较,CLE诊断炎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3.54%、特异度为85.92%、阳性预测值为86.84%、阴性预测值为82.43%;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敏感度为53.57%、特异度为88.52%、阳性预测值为51.72%、阴性预测值为89.26%;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88.37%、特异度为93.46%、阳性预测值为84.44%、阴性预测值为95.24%.在CLE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检验中,对于炎性病变的κ值为0.69,上皮内瘤变的κ值为0.42,胃癌的κ值为0.81.结论 CLE对于胃部溃疡型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可作出即刻诊断,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有利于指导靶向活检,提高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分析结直肠息肉的镜下组织学特点,制定相应的诊断依据,探讨CLE诊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12月间共计9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已被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40例患者(48个结直肠息肉)和前瞻性研究的50例患者(106个结直肠息肉).同时选取10处正常黏膜作为对比.首先对48个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病变(腺瘤性息肉22个,非腺瘤性息肉26个)进行CLE图像分析,制定CLE下鉴别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诊断依据.然后应用该依据对106个结直肠息肉进行前瞻性CLE诊断,最终将CLE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作比较,评价CLE的诊断效率.结果 在48个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22个,非腺瘤性息肉26个.CLE诊断腺瘤性息肉的敏感度94.0%、特异度92.9%、准确率93.4%、阳性预测值92.2%,阴性预测值94.5%;CLE诊断非腺瘤性息肉的敏感度92.9%、特异度94%、准确率93.4%、阳性预测值94.5%,阴性预测值92.2%.CLE与组织病理在诊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时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3).结论 CLE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中精度较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及时发现结直肠癌前病变提供了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CLE)对胃非隆起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常规内镜发现的胃非隆起型病变患者行CLE检查。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对病变区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靶向活检。对CLE或靶向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术后对整块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良性患者予规范药物治疗并每隔3个月复查胃镜,直至病变愈合。结果CLE诊断癌性病变11例,良性病变26例。靶向活检病理证实CLE诊断的11例癌变者中10例为癌,1例为良性;26例良性者中1例为癌,余皆为良性。共12例接受切除治疗(3例内镜治疗,9例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学证实与靶向活检病理诊断完全一致。良性者随访中未发现有恶变,经平均3.16(3.58±1.20)个月的内镜随访,病变均愈合。CLE对胃非隆起性病变癌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96.2%和90.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和96.2%;CLE与组织学检查的Kappa值为0.871。结论CLE对胃非隆起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将有望替代活检病理做出实时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