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创技术在不同类型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ui XL  Xu HZ  Chi YL  Ni WF  Lin Y  Huang QS  Mao FM  Wang XY  Wang S  Xu 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86-1090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胸腰段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6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胸腰段骨折患者共183例,男性126例,女性57例;年龄18~68岁,平均38.9岁.T11 22例,T12 61例,L1 71例,L2 29例.骨折按Gertzbein分型,A型145例,B型34例,C型4例;Load-sharing评分,4分51例,5分56例,6分17例,7分12例,8分24例,9分23例.根据微创手术策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MIPPSO)治疗22例,小切口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SISPSO)治疗102例,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SIATS)治疗31例,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270° DRS)治疗28例.Frankel 分级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及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及愈合情况.结果 183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 ~60个月,平均35个月.MIPPSO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100 min,术中出血量为35~55 ml;SISPSO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8 ~ 68 min,术中出血量45~65 ml;两种术式治疗患者的Cobb角矫正8°~19°.SIATS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0~220 min,术中出血量160~1500 ml,术后X线检查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Cobb角矫正15° ~25°;术后出现肺不张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害1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270° DRS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0 ~ 280 min,术中出血700~4700 ml,术后Cobb角矫正15° ~28°,1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未发生内固定器松脱、移位及断裂,植骨均融合.所有椎管占位病例术后CT显示椎管腔扩大,减压彻底.除1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外,其余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恢复1级或以上.结论 合理运用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胸腰段(T11~L2)侧方手术入路在椎体侧方的手术安全操作范围,为治疗特殊类型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1具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11具,女10具。以克氏针模拟微创套管穿刺针,沿椎体侧方中线分别在上终板、正中心、下终板及相邻椎间盘穿刺标记为A、B、C、D点,以4点为标记点观察椎体侧方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测量椎体侧方可供手术操作的安全区,根据血管神经的走行确定微创器械在椎体侧方的最佳穿刺置入点。结果在T11~L2各椎体侧方结扎椎体节段血管后可得到由椎体上下缘、交感干、椎体后缘或腰丛组成的"安全窗",其面积由T11至L2逐渐增大:男性分别为(273.35±69.72)mm2、(409.59±74.24)mm2、(555.78±139.74)mm2、(614.36±89.46)mm2;女性分别为(173.39±46.62)mm2、(289.51±49.72)mm2、(400.85±45.44)mm2、(451.44±59.80)mm2。该侧方入路的最佳穿刺点为椎体侧方上1/2区域近终板处的A点。结论利用微创侧方手术入路在T11~L2椎体侧方上1/2区域近终板处进行穿刺置入微创器械,"安全窗"内进行椎管前侧方减压、单纯椎体内重建术治疗特殊类型Denis B型爆裂骨折在解剖入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90例,比较并分析不同手术组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等指标。根据术式将90例病例资料分为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A组,30例)、经Wiltse入路小切口内固定术组(B组,30例)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组(C组,30例)。结果 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B、C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小切口内固定术相比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又有手术时间短、放射透视少、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10-2014-03经后路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25例,按照Denis屈曲过伸分型Ⅰ型14例,Ⅱ型8例,Ⅲ型2例,Ⅳ型1例,术前完善CT和MRI明确诊断,手术采用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指标以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为主。结果本组25例均获得随访,4-6周内骨折愈合良好,可护腰保护下功能锻炼。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70.4±14.3)%恢复至术后(95.8±4.1)%。临床疗效根据Macnab评分优良率80%。结论 Chance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应行手术治疗;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适用于不需进行椎管探查的chance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5.
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科自1995年1月-2002年1月7年间对急性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96例,采取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后,Harrington系统、Luque系统、Dick系统、AF系统、Z-plate系统等内固定治疗.其中有71例得到随访,现就随访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急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以期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共6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4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2岁(21~58岁).T12骨折21例,L1骨折24例,L2骨折17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5例,余下的47例为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均小于1/3,所有骨折后柱均完整.随机选取其中34例患者接受经椎旁肌入路的手术治疗,其余28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治疗.经椎旁肌人路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进入,保留椎旁肌肉的完整性,既可行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操作,也可行横突尖或关节突的植骨融合.术后一般无须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患者即可佩带支具下床行走.结果 通过围手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旁肌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07年8月,共56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2~2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两组间远期疗效无差异.结论 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者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化与精准化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18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机器人组),15例接受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透视组),19例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机器人组和透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透视时间最长、辐射剂量最大,机器人组透视时间最短、辐射剂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和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透视组术后3 d VAS评分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精度高、创伤小、辐射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满足适应证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炤  潘兵  卢一生  许文根 《中国骨伤》2007,20(10):703-704
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的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骨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常因伴有脊髓损伤,早期治疗延误、不当或效果不理想等引起畸形、慢性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本文就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5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总结,对前后路手术及重建胸腰段脊柱稳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对髋臼骨折采用经皮或有限切开复位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对17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一般情况采取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髋臼前后柱螺钉固定.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9~66岁,平均45.6岁.所有固定柱的空心螺钉均在导航系统指导下置入.术后第2天开始下肢功能锻炼.计算平均置入1枚髋臼前后柱螺钉所需时间、透视次数及新鲜髋臼骨折手术出血量. 结果 本组患者共置入29枚螺钉,平均置入1枚螺钉所需时间为34min,透视次数为29次.新鲜骨折中示切开复位患者出血量低于50 mL,有限切开复位患者出血量平均为350 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按照Matta功能评分平均为16.1分,优良率为82.4%.按照Matta放射评分优良率为941%.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 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对髋臼骨折实施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的微创治疗,疗效满意,同时大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脊柱镜下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镜下进行伤椎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操作均在4个1·5cm切口内进行。结果11例患者大部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除1例发生小切口皮缘坏死伤口延迟愈合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同样可以达到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4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8-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疗效果.方法 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山东省单县中医医院脊柱科接受治疗的92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软件SAS的随机数模块,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编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2例,其中男425例,女317例;年龄17~60(41.9±8.6)岁;损伤节段:T11 82例,T12 227例,L1 231例,L2 93例,L3 69例,L4 40例。AO分型:A1型262例、A2型95例、A3型335例、B1型41例,B2型9例。详实统计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36(22.9±5.8)个月。共46例发生并发症(6.2%),其中术中并发症7例,包括导丝断裂3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硬膜损伤3例;术后并发症39例,包括螺钉位置不良17例(共19枚钉),螺钉断裂8例,螺塞脱落2例,连接棒松动3例,复位不良4例,迟发性感染5例。7例术中并发症患者经术中及时处理,手术顺利完成;39例术后并发症患者中14例行手术翻修,其余患者给予支具等辅助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螺钉位置不良、复位欠佳、内固定失败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螺钉位置不良,其发生率为2.29%(17/742);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为手术误操作,占52.2%(24/46)。  相似文献   

14.
宋红浦  陆建伟  刘宏  张春 《中国骨伤》2012,25(4):313-316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技术即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0年4月,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21~58岁,平均为36.4岁;分别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4例),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B组20例),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C组32例)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术后1年取内固定,均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断裂。A、B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均优于C组(P<0.05),但手术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的后凸Cobb角、损伤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能够达到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运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行MIPPO治疗。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6±5.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创口愈合良好,均在术后2周拆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9.5±4.2)周,无骨折不愈合。随访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畸形愈合,仅有3例胫骨远端关节面尚不平整,出现轻度骨关节炎的表现;仅1例主诉长距离行走后踝关节肿痛。按Mazur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4例,良19例,可4例。结论运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尽可能保证重建后的踝关节面接近正常解剖,防止日后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MIPPO的微创方法可以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最大限度保留软组织的覆盖和血液供应,提高局部抗感染能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Bart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有限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arton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1990年5月-2004年5月,对25例桡骨远端Barton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其中16例在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组);9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有限切开内固定组)。结果 术后23例获得6个月~1.5年随访,2例失访。闭合复位内固定组术后4~6周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有限切开内固定组6.8周达到骨性愈合,其中1例出现骨性关节炎。按Deoliveiva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3%。有限切开内固定组优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7%。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Barton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