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沧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脑的流行规律,加大流脑防控力度,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2012年沧州市流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结果 2004-2012年间共报告流脑病例67例,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0.60%。其中死亡7例,5岁以下儿童5例,死亡率最高,为33.33%;20-岁年龄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15.38%。发病率逐年降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分析,沧州市流脑报告带菌率平均为4.45%,逐年降低。结论沧州市流脑疫情基本稳定,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5年乌鲁木齐市局部区域发生流行性脑脊髓炎(流脑)情况,评价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效果。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近年流脑疫情资料,并采用现场调查法抽查近3年目标人群疫苗接种及对相关信息认知情况;根据疫情状况及流脑病原鉴定,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2005年1~7月乌鲁木齐市报告流脑病例76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病例以3~4月为多,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73.68%来自流动人口,72.36%在15岁以下,近2~3年没有明确流脑疫苗接种史。所调查流动人群对流脑认知水平低,98%近3年未接种过流脑疫苗。2003年乌鲁木齐市15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接种过A+C流脑疫苗。优势菌株为A群脑膜炎奈瑟菌(Nm)。结论由于流动人口疏于管理,目标人群对流脑认知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低下,流脑疫苗接种率极低,易感人群累积所致流脑流行。为此,对目标人群流脑疫苗采取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控制了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婴幼儿暴发型流脑100例,从本组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特点为:①起病急聚病情进展异常迅猛;②病死率高;③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常缺如,而迅速出现的皮肤淤点淤斑则有极重要的诊断价值。④同时发生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者多;⑤WBC计数、Pt(血小板)和CO2CP降低,均为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并就流脑分型及死亡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雯  孟绚梅 《黑龙江医学》2008,32(5):354-355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者早期病程的典型表现。方法分析冬、春两季两院收治的35例确诊流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确诊时间。结果35例流脑患者高热、脑膜刺激征34例,占总数的97.14%;皮肤出血点压片染色镜检阳性就率87.5%;24 h内脑脊液涂片阳性率24.7%;24 h-5 d脑膜炎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检出率为61%-75%。结论患者临床表现及皮肤出血点压片染色镜检是流脑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24 h内脑脊液检查在早期诊断上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龙岩市流脑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6-2009年龙岩市流脑疫情资料、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统计处理。结果1986年来,龙岩市共报告流脑病例785例,死亡56例,病死率为7.13%;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2~4月为流行高峰期;病例以学生为主,10岁以下流脑病例占56.08%。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及有效保护率低。结论1986-2009年,龙岩市流脑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加强疫情监测,推广A+C群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今后龙岩市控制流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当或不及时易导致死亡。幸存者中,大约有10%~15%的人伴有长期的后遗症,如神经性耳聋、失明、动眼神经麻痹、四肢瘫痪、智力和情志改变、精神异常等。就流脑此单病种而言,长期后遗症方面的研究数据不多。但流脑属于化脓性脑膜炎,同时也是细菌性脑膜炎中常见的一种。参考化脓性脑膜炎或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数据对加深认识流脑的危害有重要意义。流脑缺乏长期随诊资料,病死率、致残率或后遗症发生率情况不详;同时,国内外缺乏针对流脑这一具体病种的经济负担数据。  相似文献   

7.
赵连飞  席锦来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55-1155
目的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免疫水平监测现状分析,探讨固原市流脑防治策略。方法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7年4月在固原市随机抽取6个乡镇6个年龄段210名健康人群进行采样监测。结果A群流脑抗体阳转率为64.87%、C群流脑抗体阳转率为43.8%;未分离到流脑杆菌。结论需要加大流脑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栗箫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26-1127
目的通过分析临沂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趋势,提供科学防治依据。方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免疫状况监测及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1988—2007年临沂市流脑疫情除2004、2005年出现小幅反弹外,总体为下降趋势;健康人群流脱脑抗体检测A群阳性率为95.20%,C群阳性率为39.33%。2005年开始监测到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病例。结论目前临沂市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较高,不具备A群流脑大规模暴发的条件,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病例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临沂市流脑免疫预防效果,制定免疫预防策略,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流脑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通过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1987年~2012年,临沂市流脑发病率由81.14/10万降至0.01/10万,2006年~2012年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推行流脑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流脑的最经济、最有效手段,应依据流脑菌群的变化,适时调整流脑疫苗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其中暴发型病例病情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仍高,尤以暴发流脑休克型为最,因此作好暴发流脑休克型的救治,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自1977年1月—1980年9月共收治流脑935例,其中普通型770例,暴发型165例。本文将暴发休克型中资料完整的48例及混合型中以休克为侧重的5例共53例分析如下。本组病例均符合流脑诊断的基本标准,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市一例暴发型流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方法,对1例流脑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检测及病例的诊断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295—2008)。结果患者以四肢臀部出现散在瘀点、瘀斑为主要症状,血液标本经细菌培养未能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患儿为A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结论该病例暴发型流脑诊断成立,系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年幼儿童流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要加强婴幼儿在流脑高发季节的甄别诊断;进行应急接种的同时重点开展教育宣传、加强居室的通风是控制流脑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范小娟  谭学筠 《海南医学》2014,(12):1856-1858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流脑疫情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7-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发病4720例,死亡2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3/10万,死亡率为0.92/10万,病死率为5.74%,于1959年和1967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529.44/10万、262.68/10万。56年来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001-2012年全区流脑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到0.16/10万和0.01/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1~4月占发病总数的86.48%;农村发病数多于城市;年龄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93.84%;职业以儿童(56.21%)和学生(39.62%)为主。结论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这与流脑疫苗的应用有关,应继续加强流脑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达到基本消除流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为了解铁四局合肥地区流脑的流行菌群及带菌率,为流脑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1983年元月进行了流行前期流脑健康带菌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79-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泉州市流脑流行情况、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泉州市1979-2008年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泉州市1979-2008年报告流脑8 3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1/10万,死亡245人,年平均死亡率0.14/10万,病死率为2.95%.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44%.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农村、城市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1/10万、3.33/10万.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0~岁、5~岁、15~岁.分别占发病数的28.24%、18.56%、13.40%.学生发病最多占36.21%,其次为散居儿童占33.06%,第三为农民占16.94%.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B、C群病例呈散在发生.结论 1982年起实施流脑疫苗接种后,流脑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推广接种A+C流脑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流脑多糖体菌苗的合理应用,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症发生了明显变化。周期性流行高峰被打破,发病率已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流行周期明显延长,呈高度散发状态。为防止人口流动和菌群变迁造成的流脑流行,同时摸清散发年的流行特点。为做好我市的流脑监测工作,根据省2003年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掌握流脑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血清学资料,对于分析流脑流行动态,预测流脑的流行,控制流脑的发病,有着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为此,我们从1979年起,连续三年做了部份儿童流脑血凝抗体水平测定工作,并搜集流行病学资料、部分健康儿童和患病儿童的病原学资料,一并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一些粗浅见解,做为流脑防治工作的参考。一、调查对象及方法(一)调查对象选择我市第一幼儿园、第十四小学、第九中学3~14岁儿童382人做为观察对象。(二)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流脑全年均有发病,1—4月为高峰,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1-20岁,学生多见,临床症状典型,并发症均见于暴发型流脑;脑脊液呈典型化脓性改变;22份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分型,6份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5份为C群(83.3%)、1份为A群。结论我院收治的流脑患者可能主要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冬春季为发病高峰,青少年学生好发,临床特征典型,暴发型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和菌群变迁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河北流脑发病无周期性特征,病例呈散发状态,但病死率较高;发病集中在<15岁年龄组,其中以<1岁发病率最高;发病季节在冬春季;A群和C群是该省目前流行优势菌株。结论儿童和学生仍是该省流脑防控重点人群,接种流脑疫苗和流脑菌群变迁趋势监测是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本次C群流脑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为今后流脑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疫区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回顾分析了宁夏固原市近年来流脑流行情况。结果实验室确诊为C群流脑暴发流行,是固原市首次报告C群流脑疫情。结论提高适龄儿童流脑A+C疫苗接种率,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控制流脑疫情。  相似文献   

20.
流脑A群多糖体疫苗大面积应用于易感人群接种以来,流脑发病水平显著下降。本文对高密市流脑疫苗接种前后不同阶段的流脑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实施流脑疫苗干预措施后对流脑的防病效果.为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