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末节腰椎(L5)或首节骶椎(S1)结构变异,其中一个部分或全部呈现另一个的特点,称为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LSTV)~([1-2])。最早根据腰椎平片诊断,Castellvi分型应用最广~([3-4]),进一步分为腰椎骶化与骶椎腰化~([5])。CT及MR出现后,又探讨根据CT及MR判定LSTV~([6])。有认为腰椎矢状面MR能判定LSTV,且能发现  相似文献   

2.
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LSTV)分腰椎骶化(sacralization,SZ)与骶椎腰化(lumbarization,LZ)。1984年,Castellvi等依据腰椎X线片将LSTV分为4型,即Castellvi分型,其中Ⅰ型LSTV分为Ⅰ型SZ与Ⅰ型LZ。Ⅰ型LZ为双侧S1横突均与骶骨翼完全分离,S1横突单侧宽度〉19 mm为ⅠA型,双侧〉19 mm为ⅠB型。  相似文献   

3.
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LSTV)为单侧或双侧横突异常肥大而导致的腰椎变异。当肥大横突改变了LSTV的局部生物力学时, 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称为Bertolotti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腰骶部、臀部、下肢后外侧疼痛、麻木以及坐骨神经症状。LSTV常采用Castellvi分型。而LSTV存在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的情况可能会导致难以准确定位和编号。于是多种解剖学标志及脊柱参数被提出并应用于辅助LSTV定位及编号, 但均存在一定的错误率。即使在明确编号腰椎后, 手术前脊柱参数的基线选择也常存在争议。目前认为最佳的测量基线选择水平是S1, 但该结论需结合临床进一步证实。LSTV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影像学征象, 而Bertolotti综合征的诊断需要对假关节局部注射局麻药物或类固醇激素, 且需排除其他腰椎退行性疾病。Bertolotti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方式是融合术和减压术, 两种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但由于患者样本有限或缺乏直接比较, 因此很难确定这两种方法的中远期疗效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Bertolo...  相似文献   

4.
腰骶部移行椎(LSTV)是腰骶椎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生率为4.0% ~ 35.0%,骶化的腰椎椎体形态表现多样,包括从横突肥大到横突与骶骨完全融合等多种类型[1-3].腰化的骶椎椎体倾向方形化,并且有完整的S1/S2椎间盘结构.LSTV易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滑脱,LSTV的上位节段更容易发生退行性疾病,当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Ⅱa型腰骶部移行椎(LSTV)移行节段及相邻节段生理载荷下三维运动特点,探讨Ⅱa型LSTV导致相邻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选择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L4/L5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伴Ⅱa型LSTV患者9例(移行椎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志愿者9名作为对照(对照组).受试者均接受腰椎薄层CT...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江苏省3~18岁无脊柱畸形汉族儿童与青少年胸椎、腰椎脊椎数目变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增强脊柱外科医生对胸、腰椎脊椎数目变异的认识。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14年2月收集的358例江苏省3~18岁无脊柱畸形汉族儿童与青少年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82例。对所有入选者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的胸椎和腰椎脊椎数目进行计数,并记录所有入选者脊椎数目变异的分布情况,以统计其发生率。将胸椎和腰椎中不同变异类型的发生率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33例无脊柱畸形汉族儿童与青少年存在胸椎和腰椎脊椎数目变异,发生率为9.2%(33/358)。其中存在胸椎脊椎数目变异者19例(5.3%),18例(5.0%)为11节胸椎,1例(0.2%)为13节胸椎;存在腰椎脊椎数目变异者18例(5.0%),17例(4.7%)为6节腰椎,1例(0.2%)为4节腰椎。经卡方检验,11节胸椎和6节腰椎的发生率分别较13节胸椎和4节腰椎的发生率高(均P<0.05)。胸椎+腰椎合计16节的变异率为3.9%(14/358),胸椎+腰椎合计18节的变异率为4.2%(15/358)。4例(1.1%)为混合型脊椎数目变异,均表现为11节胸椎和6节腰椎。结论:在江苏省无脊柱畸形汉族儿童与青少年中,9.2%的人群存在胸腰椎脊椎数目变异,其中11节胸椎及6节腰椎这两种变异情况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7.
全椎板切除术与腰椎不稳:附202例报告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作者通过对临床202例全椎板切除术后1~10年的随访观察,再出现腰痛或(和)坐骨神经痛的发生率为7%(15/202),术后腰椎滑脱或原油脱加重的发生率为1.4%(3/202)。对于全椎板切除术,作者认为术前须全面准确地判断腰椎的稳定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及在手术中尽可能地保留腰椎小关节和棘上韧带,全椎板切除术仍是一种既可达到充分减压,又可尽量保留脊柱稳定性的治疗方法,对术前已有腰椎不稳因素的患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供体切取中变异肝动脉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供体切取过程中如何避免损伤变异肝动脉。资料与方法 分析123例供肝切取资料,统计变异肝动脉发生率。结果 肝动脉解剖变异32例(26.02%),其中仅肝右动脉(RHA)变异11例(8.94%),仅肝左动脉(LHA)变异10例(8.13%),左右肝动脉均变异3例(2.44%),肝总动脉(CHA)起于肠系膜上动脉7例(5.69%),其它少见类型1例(0.81%),为肝固有动脉(PHA)来源于胃左动脉。结论 肝动脉解剖复杂,熟悉肝动脉解剖变异可减少供肝切取过程中的肝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9.
腰椎后关节退变与腰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42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病人(其中32列有腰痛病史)腰椎后关节的病理组织学和X线照片,探讨腰椎后关节退变与腰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腰痛史患者腰椎后关节退变率(87.5%)显著高于无腰痛史患者(20%)(P<0.0001)。作者认为腰椎后关节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稳定扭转力,当关节面应力不平衡时至使关节软骨营养发生障碍而产生退变。由于腰背部感觉受脊神经根后支支配,后关节组成椎间孔管的后壁。关节突骨赘或上关节突位置前移,脊神经根受压,可引起腰痛。临床上有些腰痛患者应重视腰椎后关节退变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88名安徽合肥地区健康绝经后妇女,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BMD),并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分析ER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安徽地区绝经后妇女ER基因型分布频率PP(13.2%)、Pp(45.8%)、pp(40.9%),XX(5.21%)、Xx(31.6%)、xx(63.2%),联合PvuⅡ和XbaⅠ这两种基因型后得到:PPXX(5.6%),PPXx(3.8%),PPxx(6.3%),PpXX(1.4%),PpXx(23.3%),Ppxx(25%),ppxx(34.7%),未检测到ppXX及ppXx型。PvuⅡ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相关,PP基因型腰椎BMD显著低于pp和Pp基因型(P〈0.05),ER基因P等位基因是一种有益于骨量的基因型。Xba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各部位BMD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联合分析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BMD相关性发现,有Px单倍型的妇女腰椎部位的BMD显著低于无此单倍型的妇女(P〈0.01)。结论ER基因PVuⅡ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腰椎BMD有相关性,PP基因型妇女腰椎BMD减低,而具有Px单倍型的ER基因可能对BMD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