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胜甘法治疗Ⅱ型糖尿病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胜甘法治疗Ⅱ型糖尿病60例朱德增谷丽敏上海长海医院(上海200433)五味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五味与五行、脏腑、病因、病机、治法、药物功用等有关。笔者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血糖升高,即体内有浊之邪积聚。因此,以中医五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很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蛋白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对症处理为主,中医以整体辨证用药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从五气、五体、五味立论,运用阴升阳降的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五行生克变化的原理,概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病机及用药经验,以期为本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6):783-784
目的:探讨五味消渴方治疗糖尿病立方机理。方法:从五味消渴方的由来、组成及配伍特点、药物五味五性理论、五味补泻理论等方面归纳总结。结果:《灵枢》言:"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五脏柔弱"为消渴(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素问》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脏精气不足,故当以五味养之。据此在《内经》五行理论指导下,紧密联系"五味"、"五脏",以五味消渴方论治糖尿病,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解衍龙  常连赢 《光明中医》2022,(13):2457-2460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此文通过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内治法5个方面,系统总结归纳近年来中医各家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认识及遣方用药特色,揭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综述近年来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以便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依据。通过收集近五年来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病因病机、治法、分期治疗、方药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杰  王琳 《河北中医》2010,32(4):488-489
朱德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军内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朱教授根据中医五行、五味理论,结合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和发病特点,首先提出“酸克甘”的学术观点,指出酸味中药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术见解和诊疗体系。我们有幸侍诊于旁,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朱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经》五味理论是中医重要基础理论,于中医的发病、诊断、治疗及营养等方面都有很大价值。本文重点从五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讨论,所提出“味欲”和“味溢”尤其具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纵览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现状,展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景。综述古今文献,评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现状,强调糖尿病病位在脾胃肝肾,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应重视清热益气养阴治法。而糖尿病并发症则存在络脉瘀结,"微型癥瘕"形成病机,应重视散结消聚治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卓有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应重视文献研究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明确中医优势领域,科学评价中医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优势,促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医在肥胖2型糖尿病理论体系上的缺如,课题组按照“源于实践一理论创新一指导临床”的研究思路,历经长期临床实践,结合《内经》理论,提出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为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病位在脾、胃、肝、胆:土壅木郁是中满化为内热的枢机。开郁清热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基本治法。以期为丰富中医糖尿病理论、提高中医糖尿病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医在肥胖2型糖尿病理论体系上的缺如,课题组按照“源于实践一理论创新一指导临床”的研究思路,历经长期临床实践,结合《内经》理论,提出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为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病位在脾、胃、肝、胆:土壅木郁是中满化为内热的枢机。开郁清热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基本治法。以期为丰富中医糖尿病理论、提高中医糖尿病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五行学说、具身认知研究领域现状提出研究五行学说的策略与方案。在具身心智——认知科学的背景下研究五行学说这一理论建构型隐喻,探索五行学说为中医药理论提供认知框架与建构概念基底的作用,揭示五行学说具有的“归纳开放性”及其“可拓展性”,即其暗示的进一步研究策略与运用创造性推理来生成新奇的富含有价值信息的可能。应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逻辑学的方法,考察木、火、土、金、水概念隐喻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建立;以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轴心展开多方位的探求,探讨五行学说视域下的中医藏象、病机、治法、五色、五味、五时、五方等概念的隐喻特征。本研究以中医经典或名著原文为语料,应用概念隐喻理论、概念原型理论、概念整合理论、隐喻逻辑探求中医藏象、病机、治法等概念隐喻的形成;分析其工作机制;探讨中医藏象、病机、治法等概念隐喻逻辑特征;昭示五行学说影响下中医概念隐喻的心理、语言、逻辑基础;明辨这些概念隐喻从哪里来,它又将引导我们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内治法,以及针刺、穴位帖敷、灌肠等外治法,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临床症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本文对近五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况综述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缺乏统一的诊疗、评价标准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比例中日益增多,本文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浅析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络病理论浅析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基于络脉与肾脏结构功能、生理病理关系,探讨肾络病证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络病理论认为肾络空虚,风、湿、瘀、毒等病理因素阻滞肾络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基础,肾虚络瘀是其病机关键,并将"络以通为用"作为治疗总法则;"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予祛风通络法、化痰祛湿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解毒泄浊通络法等祛邪通络法治之,标本兼顾。将络病理论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诊疗中,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机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主要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痰。基于本病本虚标实,多病理因素致病的发病特点,中医脾胃学说、宗气学说对本病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中医内治法辨证治疗糖尿病溃疡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文献资料,从糖尿病足溃疡的精准辨证、精准论治及客观依据方面总结糖尿病溃疡的中医内治法精准辨证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精准化治疗是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溃疡有着明显的疗效和优势,其临床和实验研究研究遵循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时蕴涵和体现了"精准医学"的基本思想,为临床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溃疡提供精准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痿证是一种以肢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治疗痿证以康复支持治疗为主,并未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学对痿证有详细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但尚无文章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综述,故对古代中医治疗痿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进行归纳总结,使中医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借鉴,以发挥中医药治疗痿证的特色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小肠病治法的临床研究,旨在将传统中医临床实践与先进的方法学有机地结合,从而以客观数据概括中医小肠病的常用治法及小肠病主要病证的治法规律,为小肠腑病理论及其辨证证治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584 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利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化诊疗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的“中医临床多维关系查询系统”,进而分析小肠病的“病原症原证原方原药原效”等多维关系,利用Weka、Business Objects、SPSS 等数据挖掘及统计方法联合应用,着重挖掘、分析小肠病证候、立法规律。结果:概括治疗中医小肠病的常用治法、小肠腑病主要病证的治法规律。结论:通过对小肠病常用治法的无尺度网络图分析,中医小肠病以理气、止痛、健脾、化湿、清热、平调寒热为主要治法,其次为散寒、活血化瘀、养阴增液、润肠通腑、消食导滞,基本与临床调查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后抑郁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以脆性糖尿病患者尤甚,属中医"郁证"范畴,但与一般"郁证"不同,其发病是建立在"消渴"的基础之上。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单从"郁证"角度出发,以"肝气郁结"为核心病机,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法进行治疗,易忽略"消渴病"作为基础疾病对其发病、治疗、预后的影响,临床疗效欠佳。笔者基于"消渴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阳气不足为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发病的中医核心病机,并以温阳、通阳、补阳为治法,在该病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孙桂芝主任医师认为鼻咽癌多属痰热结聚、毒热内阻,治疗鼻咽癌多采用滋阴清热、化痰散结、生津润燥等治法,根据患者证型、病性、病理分析不同,选方用药予以相应治疗,临床常用五味消毒饮、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杞菊地黄丸等方药治疗,现将老师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