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胃管(NGT)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研究2010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分为NGT组25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PEG组2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比较分析治疗前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患者营养指标高于NGT组(P<0.01),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PEG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NGT组(P<0.01).结论 PEG的肠内营养可改善鼻咽癌患者的营养不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多药耐药基因(MDR1) C3435T多态性与肾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探索MDR1基因多态性与肾癌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并评价质量,应用RevMan 5.1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OR合并,应用漏斗图评估发表性偏倚.结果 共纳入4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肾癌患者368例,对照901例.异质性检验未发现纳入研究间有统计学差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Meta分析结果示:MDR1基因3435CT、TT、CT+TT基因型与肾癌的合并OR(95% CI)分别为1.05(0.82 ~1.33)、1.47(1.13 ~1.91)和1.76(1.29 ~2.41),对应P分别为0.720、0.004和0.000.漏斗图未检测出显著性发表性偏倚.结论 MDR1基因3435TT基因型是肾癌发生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Meta分析法探讨糖尿病是否增加肝外胆管癌发病风险?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及Medline,EMBASE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从建库至2010年9月的所有关于糖尿病与肝外胆管癌发病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RR值及其95%CI值;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究异质性来源并分析出版偏倚?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7篇(病例对照研究4篇,队列研究3篇)?经Meta分析,与未患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肝外胆管癌发病的风险增加,相对风险值分别为OR=1.62 (95%C1=1.05~2.49)(病例对照研究);RR=1.54(95%C1=1.06~2.23)(队列研究);亚组资料分析显示研究有显著异质性,但无明显发表偏倚(Egger检验,P = 0.798;Begg检验,P = 0.548)?结论:本研究提示糖尿病可能是肝外胆管癌的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程琳  夏豪  胡丽丽 《疑难病杂志》2012,11(4):241-244
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7—201 1年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方式,收集有关伊布利特和胺碘酮治疗房颤和房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文献9篇。(1)房颤转复率:伊布利特(76.60%)高于胺碘酮(57.8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8,95%C11.57~3.59,P<0.01),漏斗图提示未见偏倚。(2)房扑转复率:伊布利特(80.00%)高于胺碘酮(2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18,95%CI 4.72~21.96,P<0.01)。(3)房颤/房扑总转复率:伊布利特(81.36%)高于胺碘酮(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2,95%CI 1.54~5.15,P<0.01)。(4)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少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提示可能发生偏倚。(5)不良反应发生率:伊布利特组为20.18%,胺碘酮组为1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1 0.37~1.80,P=0.62)。漏斗图提示可能发生偏倚。结论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转复率更高,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锐  唐志勇  彭媛  周玥  刘福  杨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3):2932-2938
背景 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B)感染已成为全球住院患者的治疗难题,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涉及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其中试验组采用包含CAZ-AVI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措施。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位评审人员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73,1.43),P=0.90;OR=1.23,95%CI(0.96,1.58),P=0.10;OR=1.02,95%CI(0.85,1.22),P=0.84〕。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OR=0.72,95%CI(0.52,0.99),P=0.04〕。绘制临床治愈率的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分布基本对称。对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死亡率进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三者无发表偏倚存在(P=0.234、0.679、0.056)。 结论 CAZ-AVI可以降低MDR-E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可以作为MDR-EB,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洪炳  段凤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7):2057-2061
目的 系统评价盐酸氨溴索预防放射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9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9月,收集试验组为盐酸氨溴索+放疗,对照组为放疗治疗癌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及放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RCT文献73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69例,对照组364例。仅3篇文献提及具体随机分配方法,盲法报道均不充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37,0.58),P<0.01〕;试验组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5,95%CI(0.37,0.54),P<0.01〕。两组放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0.96,1.11),P=0.39〕。在剔除非肺癌、非常规放疗文献后,无论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固定及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均相等或近似相等,且均与原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Meta分析结果稳定。基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对称性不佳,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盐酸氨溴索预防放射性肺炎安全、有效,且不影响放疗疗效,但受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及数量较少等原因影响,上述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预防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预防宫颈癌中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1.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人群为成年女性;干预措施为预防性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对照组为安慰剂;结局指标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的发生率,并以相对危险度(R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Q统计量的I2检验来检测各研究间的统计学异质性.双侧以P<0.05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用倒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直观检测.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有7篇,共41 572例受试者,其中接种疫苗组20 769例、对照组20 803例.合并分析的结果显示:预防性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使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发生率降低95%[RR=0.15,95%CI(0.06,0.38),Z=4.00,P=0.000];使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原位癌的发生率降低67%[RR=0.33,95%CI(0.19,0.59),Z=3.76,P=0.000].结论 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明显降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高频左侧重复经颅磁刺激(HFL-rTMS)能否替代电休克(ECT)治疗抑郁症患者。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CECD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Web of Science和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HFL-rTMS与ECT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截止时间设定为2013年8月。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评价指标包括有效率、缓解率和失访率。结果共有8篇高质量的RCT纳入meta分析。8篇RCT的分析结果显示HFL-rTMS与ECT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相当(OR=0.83,95%CI:0.53-1.30,P=0.420);6篇RCT的分析结果显示HFL-rTMS与ECT治疗抑郁症的缓解率相当(OR=0.64,95%CI:0.36-1.13,P=0.120);3篇RCT的分析结果显示HFL-rTMS与ECT治疗抑郁症的失访率相当(OR=0.39,95%CI:0.14-1.11,P=0.080)。各项meta分析中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论 HFL-rTMS作为ECT治疗抑郁症的替代疗法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PD术后营养支持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纳入文献类型定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8项RCT研究,共9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营养组比较,EEN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91,95%CI:0.54~1.52,P=0.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OR=0.98,95%CI:0.41~2.32,P=0.96)、胰瘘发生率(OR=1.04,95%CI:0.49~2.21,P=0.92)、胆瘘发生率(OR=1.58,95%CI:0.43~5.77,P=0.49)、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发生率(OR=0.95,95%CI:0.68~1.33,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早产儿生后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或治疗慢性肺疾病(CLD)的远期预后。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近年国际国内儿科会议文集,获得有关早产儿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或治疗CLD的远期预后(随访时间≥2年)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文献。应用RevMan5.0软件对早产儿应用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CLD的远期预后如神经系统预后、呼吸系统预后及死亡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共13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数据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地塞米松组儿童期反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从49.7%降至38.9%,RR=0.57(95%CI:0.37~0.88,P〈0.05)。神经系统发育的远期预后方面,地塞米松组患儿脑瘫的发生率明显升高,RR=1.95(95%CI:1.41~2.71,P〈0.01);依据地塞米松的应用时间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早期(生后1周内)应用地塞米松组脑瘫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RR=2.59(95%CI:1.59—4.21,P〈0.叭),而晚期(出生1周以后)应用地塞米松组脑瘫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5(95%CI:0.95~2.36,P=0.08);智力落后(RR=0.77,95%CI:0.28~0.14,P〉0.05)、耳聋(RR=0.52,95%c,:0.17~1.56,P:0.24)及严重视力障碍(RR=1.56,95%CI:0.77~3.18,P=0.22)的发生率在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71~1.16,P〉0.05)。结论生后静脉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或治疗CLD的早产儿儿童期反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多发生于早期应用地塞米松的早产儿,出生后晚期应用者脑瘫发生率无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并不能降低CLD患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留置)及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疗效区别。方法因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需要较长时间(4周)实行管饲营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接受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组和鼻胃管(NGT)组。PEG组实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术后通过胃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NGT组实行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管饲过程的并发症包括返流、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NGT组的ALB、PA、TS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组的ALB、PA、TSF、M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G组ALB、PA升高的量高于NGT组,PEG组治疗效果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组3个月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管饲喂养的病人,PEG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NGT。  相似文献   

12.
赵勇 《四川医学》2013,(10):1528-153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PEG术给予33例患者(研究组)行胃肠内营养,同期选择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的31例患者行常规鼻胃管饲(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返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支持第1、8、14d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PEG组与常规鼻饲组比较,返流及吸入性肺炎比率降低(P<0.05)、住院时间缩短、营养疗效无差异.结论 利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行胃肠内营养,其操作较简单、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虽然营养疗效与传统鼻胃管组无统计学意义,但返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ICU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综合疗效更佳,适合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各种类型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PEG组(34例)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组(34例).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PEG组与NGT组比较,PEG组胃潴留(14.7% vs.32.4%),反流性食管炎(11.8% vs.23.5%),吸入性肺炎(17.6% vs.38.2%)均较NGT组显著降低(P<0.05);PEG组营养治疗3个月的BMI [(20.56±1.32) kg/m2 vs.(19.97±1.35) kg/m2],ALB [(40.45±2.12)g/L vs.(38.27±2.25) g/L],前白蛋白(PA)均高于NGT组[(302.12±30.28) mg/L vs.(280.27±28.17)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EG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田君湘 《当代医学》2014,(15):61-62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实施PE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功实施PEG 23例,平均耗时(15.3±2.6)min。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3例患者造瘘管局部出现红肿和脓性分泌物,1例患者造瘘管周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除此之外未出现造瘘管脱出、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胃肠穿孔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与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 2013年6月230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其中148例行PEG,为观察组,82例行NGT,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后7天和30天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入院时两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等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各项指标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0天两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分别为9.76 ±0.74mm、35.82±1.96g/L、64.01±1.77g/L和123.25±9.06g/L,均高于对照组第30天各项指标,且高于观察组第7天的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肺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6.76% (10/148)、12.84% (19/148)和8.11%(12/148),低于对照组28.05% (23/82)、43.90%(36/82)和30.49%(2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肠内喂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效果较管饲好且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较好的肠内营养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桑林  郑重  周峰  解飞  葛留锁  马延山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73-247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与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60例,分别采取PEG与NGT肠内喂养各30例,比较分析治疗前1 d、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肌围、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4项营养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低蛋白血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PE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N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肠内喂养在改善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符合WHO最新诊断标准的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实施化疗的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及手工检索尽可能收集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化疗的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均为高质量研究。“倒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图形,表明无发表偏倚,本研究结论较为可靠。结果表明,化疗可明显增加脑胶质细胞瘤患者1~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合并OR值分别为2.36(95%CI1.22~4.56,P=0.01),1.97(95%CI1.06~3.66,P=0.03),1.88(95%CI1.23~2.86,P=0.003);但不增加1~3年的总生存率,合并OR值分别为1.51(95%CI0.73~3.11,P=0.27),1.45(95%CI0.76~2.76.P=0.25),1.99(95%CI 0.43~9.27,P=0.38)。结论由于所收集文献的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种族、人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细胞瘤化疗疗效还有待于组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上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PEG,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成功,进行PEG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均不同程度改善,且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PEG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营养保证,且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PEG和PEJ共治疗18例病人,其中14例行PEG胃肠营养,4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18例共行PEG,PEG加PEJ4例次,其中PEG16例次(2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3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8例病人随访1~2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