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珊 《天津护理》2007,15(2):82-83
由于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年龄小,体重轻,重要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解剖独特,存在着自身器官的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受手术应激及体外循环的影响,机参数的设置要求精度高等特点,并多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营养不良,顽固性心衰等,致使此类患儿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已成为该类手术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13例婴幼儿心脏病患儿术后严密监护,成功救治了患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黄云镜  许可 《全科护理》2013,11(20):1845-1846
对18例病人行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严密进行监护,积极预防并发症,痊愈出院16例,术后死亡2例,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积极的健康宣教和随诊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及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齐敏克  张坤  陈桂花 《全科护理》2014,(10):882-88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1例冠状动脉搭桥同期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病人中术后早期(30d内)死亡4例(7.85%),存活47例病人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45例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平均9.4个月;存活的病人心功能良好,恢复原工作和学习。[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认真细致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换瓣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2例,实发室颤而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1年,心功能均达Ⅱ级以上。结论: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总结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一般术前护理,积极药物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调控,肾功能监护,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护。认为围手术期良好的针对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病人的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物瓣衰败再次墓会换手术患的护理。方法:对44例接受再次手术患重点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注重营养支持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国强并发症的的预防与治疗。结果:本组除手术死亡例外,余均获成功。无1例因心理障碍和营养失衡而影响康复。结论:适时进行再次瓣膜会换是拘救患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治疗手段。术精湛的医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而围术期注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积极改善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7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痊愈出院75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换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外科中的常见手术,人工瓣膜置换术可有效改善瓣膜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成活率及生命质量[1].本院自2002年3月~2009年3月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6例,通过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危重瓣膜病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预防低心排综合征(LOS)和心律失常,加强呼吸系统管理,严密观察瓣膜功能和凝血功能,积极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加强营养支持和基础护理。结果:本组早期发生并发症28例,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1年,心功能均达Ⅱ级以上。结论:完善术前准备,选择适当手术时机,术后加强循环系统监护,完善呼吸系统管理,积极预防与治疗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既往进行过心脏瓣膜闭式分离术、直视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原来瓣膜病变复发,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继发瓣膜或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或者由于原有病变的进展,引起其他心脏瓣膜的病变,统称为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如须采用手术予以纠正者,称再次瓣膜手术。一旦出现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症状,应引起充分重视,多见于生物瓣钙化、机械瓣失灵等情况。研究表明,对于瓣膜机械功能障  相似文献   

11.
通过3例心脏移植、2例心肺联合移植患者的护理计划管理实践得出:围手术期周密的计划、严密的组织管理、合理的人员配备与安排、及时有效的护理技术指导和管理、全方位的护理质量控制是移植手术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心脏及心肺联合移植患者安全、成功地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及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治疗、监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康复指导,实验组采用术后阶段性康复训练法。分别在患者脱离呼吸机后2h及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 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及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中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总结63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心脏各个辩膜病变的情况、心功能和全身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及护理配合,术后予心理支持,重视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做好感染监控及健康宣教.本组围术期死亡5例(8.0%),长期生存50例,起声心动图未发现复发,心功能均恢复至Ⅱ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TEG,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水平,比较2组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血栓、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即刻、术后3 d的HGB、HCT、PL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以及术后7 d观察组HGB、HCT、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2组患者手术即刻、术后3 d PT、APTT、FBG、D-D水平较术前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7 d的PT、APTT、FBG、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凝护理过程中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应用TEG能帮助临床有效判断抗凝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魏君  黄华夏 《护理研究》2005,19(9):1829-18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及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1.7%,老年期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正增长。有研究表明,61岁~75岁平均每人患病2.3种,76岁以上平均每人患病2.5种。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目前,循证护理正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我们将循证护理运用于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DVR)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DVR术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例早期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产生。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一般将左室收缩期末直径≥5.0 cm,左房舒张期末直径≥7.0 cm,心胸比≥0.7称为重症心脏。此类患者由于病史较长,反复心衰发作,已出现显著的心肌病理损害和肺动脉高压,术后的并发症高达40%~50%,病死率高达20%[1]。1993年7月-2005年3月,我院共为69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实行瓣膜置换手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9例患者,男25例,女4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7岁,病史5~30年,平均18年。心胸比0.70~0.88,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6.42±0.45)cm,左心室舒张期末(8.02±0.53)mm,心功能Ⅲ级31例,Ⅳ38例,平均肺动脉压67…  相似文献   

18.
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43例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特点及体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护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行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无机器人系统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及出血导致的二次开胸探查。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4±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21)min。平均随访时间305d(1个月~6年),随访期间无死亡、中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人工瓣衰败,39.5%(17例)合并房颤。结论系统规范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6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术后给予循环护理,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出血及心包填塞,给予有效监护并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本组患者发生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16例,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使用呼吸机18.0~56.0 h,平均26.2 h;ICU停留28~94 h,平均42 h。结论:循环护理可提高重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早期结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6例(12.1%),主要死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肾功能衰竭。再次与多次瓣膜置换术的危险因素与急诊手术、再换瓣次数、术前心功能状态、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有关。116例患者康复出院,术后半年心功能达Ⅰ~Ⅱ级者占92.2%。结论 重视心律失常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作好健康宣教和随访,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