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腹腔注射LPS后新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LPS致新生大鼠肺损伤以至于肺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LPS腹腔注射法制备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 ,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 ,光镜和电镜改变特点。结果 大体病理改变证实了LPS可导致新生大鼠发生肺出血 ,与成年大鼠比较 ,中性粒细胞浸润较晚和肺毛细血管基膜的断裂是新生大鼠肺组织改变的特点。结论 LPS可导致新生大鼠发生肺出血的动物模型 ,可能为新生儿肺出血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出血新生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A、B(SP-A和SP-B)表达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mg/kg致新生大鼠肺出血,生理盐水(NS)对照组注射等量NS,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SP-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蛋白及SP-A、SP-B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LPS致新生大鼠肺出血时肺内可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注射LPS后,SP-B蛋白和SP-B、SP-A mRNA表达分别于用药后1h、2h和4h显著低于NS对照组;LPS作用后,IκBα蛋白表达于0.5h显著低于NS对照组,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于用药后0.5h和1h显著高于NS对照组。结论:肺出血致新生大鼠肺组织内SP-B蛋白和SP-A、SP-B mRNA表达显著降低,肺内IκBα的降解和TNF-α增加及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 mg/kg)的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在光镜下观察肺的病理变化,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情况,用ELISA、RT-PCR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LPS注射3 h后,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肺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湿/干重比(W/D)增加,BALF中多形核白细胞(PMN)数量明显增加,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水平和肺组织中TNF-α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新生SD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能够引起显著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观察肺组织颗粒溶素表达及血清白介素-2水平的改变及相关性,探讨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LPS组)和正常对照组(NS组),LPS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急性肺损伤(ALI)模型,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于注射后6,18,30h取材.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变化,并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颗粒溶素的表达.结果 LPS组大鼠病理改变表现为肺组织受损,水肿、出血、渗出明显,符合急性肺损伤标准;LPS组各时点血清白介素-2水平和肺组织GNLY表达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白介素-2水平与颗粒溶素表达有相关性,共同参与急性肺损伤的致病和免疫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乌司他丁小剂量组(2.5万U.kg-1)、乌司他丁中剂量组(5.0万U.kg-1)、乌司他丁大剂量组(10.0万U.kg-1),每组8只。以5 mg.kg-1 LPS腹腔注射制作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予以乌司他丁腹腔注射进行干预,4 h后观察新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MMP-2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乌司他丁中、大剂量组的MMP-2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分别P<0.05,P<0.01),乌司他丁小剂量组虽低于急性肺损伤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肺组织MMP-2的表达水平实现的,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钟明媚  宣国平  李诗  王璠  张琳 《安徽医学》2015,36(9):1049-105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在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4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 mg/kg LPS组、5 mg/kg LPS组和10 mg/kg LPS组,每组12只。 LPS组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LPS复制ALI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留取肺组织标本,观察肺湿/干重( W/D)比值、HE染色光镜观察肺组织标本病理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各组ELISA法检测血浆中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Ang-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PS注射进入大鼠尾静脉6 h后,光镜下可见肺组织内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宽,肺间质水肿和肺结构破坏等病理改变;LPS各组的肺损伤评分与W/D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PS不同剂量组血浆中Ang-2与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浆中Ang-2的表达与VEGF、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826,P<0.05;r=0.775,P<0.05);LPS不同剂量组与Ang-2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 Ang-2参与大鼠ALI的发病过程,且Ang-2水平增高与ALI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殷静  杨莉 《现代医学》2009,37(3):204-20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 proteinase-2,TIMP-2)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6)和急性肺损伤组(n=24),后者进一步分为1、2、4及6h亚组,每组6只.以LPS 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病理学检查证实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复制成功.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急性肺损伤组注射LPS后MMP-2蛋白及mRNA均表达增加,4~6h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MP-2蛋白及mRNA表达在6h内可见微弱增加趋势,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PS致新生大鼠的急性肺损伤存在MMP-2和TIMP-2的表达失衡,进而可能通过破坏基底膜参与急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治疗组(LPS+Propofol组)和模型组(LPS组)每组10只。通过颈静脉注射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湿/干比(W/D)值分析肺水肿严重程度;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肺组织中SP-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给予颈静脉注射LPS后,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较高的肺损伤评分,W/D值明显升高,同时肺组织中SP-B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PS组相比较,LPS+Propofol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较轻,肺损伤评分和W/D值较低,同时肺组织中SP-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药丙泊酚可以有效改善大鼠ALI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水肿,同时上调肺组织中SP-B的表达水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揭示丙泊酚对于ALI状态下SP-B的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相关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组织内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的表达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PS)及地塞米松干预组(DEX),其中LPS组和DEX组再分为1h、2h、4h3个时相组,每组6只,LPS组和DEX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LPS(4mg/kg)建立ALI大鼠模型。采用ELISA、RT—PCR等方法,观察ALI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湿干重比值(W/D)及血清TNF-a变化,并检测肺组织FKN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地塞米松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1h、2h与4h3个时相组肺损伤病理改变、肺W/D、血浆TNF—α均明显增高,地塞米松能减轻ALl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肺W/D值及血清TNF—α水平(P均〈0.05)。正常大鼠肺组织FKNmRNA有表达,模型组3个时相亚组肺组织FKN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在2h时点达峰值,地塞米松能下调ALI大鼠肺组织FKNmRNA表达(P〈0.05)。FKNmRNA的表达量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5).结论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TNF-α水平,下调肺组织FKN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实验大鼠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不同时点给药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给予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LPS组(L组);G1,G2,G3组为谷氨酰胺 LPS组,分别于LPS注入前1h、LPS注入即刻、LPS注入后1h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g/kg。所有动物于注射LPS4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肺组织TNF-α蛋白水平、伊文斯蓝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G1组和G2组肺湿/干重比、伊文斯蓝含量、肺组织TNF-α蛋白水平较L组明显下降,光镜下肺组织结构及透射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改善;G3组上述指标变化与L组相似。结论:谷氨酰胺早期给药可降低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使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合成细胞外项质(ECM),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细胞合成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合成Ⅳ型胶原(ColⅣ),采用RT-PCR方法测定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mRNA的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MP-2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活性。结果:rhHGF及rhHGF 抗TGFβ1抗体组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合成LN,ColⅣ显著增多,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rhHGF组,rhHGF 抗HGF抗体组及rhHGF 抗TGFβ1抗体组各间合成PⅢNP值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rhHGF组,rhHGF+抗HGF抗体组各组比较TGFβ1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对照比较,rhHGF显著上调细胞MMP-2 mRNA和细胞上清液中MMP-2蛋白表达及MMP-2活性,显著下调细胞TIMP-1,TIMP-2 mRNA表达。结论:HGF促进了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合成LN和ColⅣ,增加MMP-2表达,抑制TIMP-1,TIMP-2的表达。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ADPKD囊肿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通络方对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络方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光镜观察治疗组肾脏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网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Ⅳ-C、FN、LN、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通络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肾组织中Col Ⅳ、FN、LN、TGF-β1表达(P<0.05或P<0.01),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P<0.01).结论 通络方可能是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Col Ⅳ、FN、LN及TGF-β1表达起到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AL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空白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的NS,急性肺损伤组(L组)和HSH40组(H组)均经股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5mg/kg,1min后以5ml/kg输注NS或HSH40于10min内输完。检测各组大鼠血气、肺湿/干重(W/D)比值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创伤后0.5、2、4h血清中TNF-α的表达情况,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L组TNF-α在给予LPS后0.5h表达开始升高(P<0.01),2h达峰值(P<0.01),以后逐渐下降,而H组较L组则明显下降(P<0.01);与L组比较,H组动脉血气明显改善(P<0.01),W/D和MPO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同时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也减轻。结论:HSH40能够调节炎性介质TNF-α的产生与释放,从而减轻ALI时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理损害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通过RhoA/ROCK( Rho激酶)通路是否能减轻脂多糖( 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方法:18只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S组)、脂多糖组( LPS组)及法舒地尔干预组( FAS组)各6只;LPS组和FAS组采用小剂量LPS 1 mg/kg腹腔注射16 h后,气管内滴注LPS 3 mg/kg建立ALI模型。 FAS组在腹腔注射LPS前30 min和气管滴注LPS后1 h给予腹腔注射法舒地尔10 mg/kg。于气管滴注LPS造模后,观察3 h后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测肺组织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ROCK2(Rho激酶2)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FAS组较LPS组相比明显减轻;LPS组肺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较LPS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LPS组ROCK2 mRNA 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与L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ROCK2蛋白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较LPS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能够减轻LPS诱导的大鼠ALI。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巴曲亭从肺部给药途径抗新生大鼠急性肺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出生7—10d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24):(1)正常对照组;(2)巴曲亭气管滴入组(巴曲亭组,2.5Ku/kg);(3)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5mg/kg)组,腹腔注射;(4)LPS(ip,5mg/kg)+巴曲亭(2.5Ku/kg)气管滴入组(肺部给药组);(5)LPS(ip,5mg/kg)+巴曲亭(2.5Ku/kg)静脉注射组(静脉给药组).用LPS(5mg/kg)腹腔注射复制新生SD大鼠急性肺出血模型.观测各组新生大鼠在给予巴曲亭后1h、2h和4h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与LPS组相比,巴曲亭肺部给药较静脉给药在同一时间点更能有效缩短急性肺出血新生大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提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减轻急性肺出血的程度.结论巴曲亭肺部给药在抗新生大鼠急性肺出血治疗作用上优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鼠模型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定期受孕SD大鼠于孕第15天孕囊内注射脂多糖(LPS)或磷酸盐缓冲液(PBS),孕第21天剖宫娩出早产鼠,早产鼠于生后6h内分为5组:PBS+空气组、PBS+高氧组、LPS+高氧组、PBS+高氧+rhE-PO组、LPS+高氧+rhEPO组.rhEPO(1 200 IU/kg)干预组于高氧暴露6h后开始第1次背部皮下注射,隔天1次,共7次.分别在高氧暴露第1、7、14天处死早产鼠,观察各组生存率、体质量、肺质量并计算肺质量/体质量比值,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肺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PBS+空气组比较,经高氧干预后早产鼠生存率降低、体质量减轻、肺质量增加,病理损伤加重,肺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并且以LPS+高氧组更明显(P<0.05),肺质量/体质量比值增加(P>0.05);rhEPO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相应改善(P<0.05).结论 rhEPO可能通过参与调解VEGF相关通路,对BPD模型早产鼠起到一定的干预和治疗作用,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全氟化碳(PFC)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S组)、LPS组、PFC预处理组(Pre组)和PFC后处理组(Post组).NS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L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Pre组于气管内滴注LPS前经股静脉注射PFC;Post组于气管内滴注LPS后经股静脉注射PFC.NS组于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后6h,LPS组、Pre组与Post组分别于滴注LPS后6h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大鼠肺病理学变化,PaO2,肺湿干比(W/D),肺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PFC明显升高PaO2,降低肺W/D比值、MPO活性及ICAM-1表达水平(P<0.05),而且Pre组较Post组作用更显著.结论 静脉注射PFC对ALI具有保护作用,以PFC预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油酸加内毒素两次打击大鼠肺损伤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经两次打击后肺组织损伤病理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油酸(0.2ml/kg)经大鼠尾静脉注入,伤后1,4,12和24h静脉给予小剂量内毒素(LPS,2mg/kg),二次打击2h后取肺脏,测湿重与干重比值,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油酸致伤4h加小剂量内毒素第二次打击肺组织损伤严重。结论:油酸致伤4h左右再次打击的肺损伤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油酸/脂多糖(OA/LPS)致伤的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主要脏器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变化,探讨TLR4在MODSE发生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分为老年组及青年组,予以油酸(OA,0.25ml/kg)和脂多糖(LPS,3.5 mg/kg)分次静脉注射(间隔4 h),建立二次打击MODSE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分别检测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变化.结果OA/LPS致伤后,肺脏损害出现最早,PaO2于2 h降至最低值,而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于6 h达峰值.在同一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P<0.05,P<0.01).致伤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以肺组织中最高,升高幅度最大,于2 h达峰值;心、肝、肾组织中于6 h达峰值.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各组织中TLR4 mRNA表达高于青年鼠(P<0.05,P<0.01).结论油酸 脂多糖所致老年鼠多器官功能障碍重于青年鼠,以肺损伤出现最早,损伤最重.致伤后大鼠肺、心、肝、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升高,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以肺组织中最高,升高幅度最大,在MODS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MODSE发生过程中肺脏最先且严重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