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对栽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行颈淋巴结清扫,将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和未染色的淋巴结分别送检,比较两者的病理学状况.结果: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24例显示了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2.6枚,14例为阳性,其敏感度、准确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7.5%、80.0%、20.0%.结论: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能准确反映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沈樑  李铭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497-498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对1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临床研究,并行颈淋巴结清扫,将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和未染色的淋巴结分别送检,比较两者的病理学状况。结果15例甲状腺癌患者中12例显示了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2.6枚,7例为阳性,其敏感度、准确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7.5%、80.0%、20.0%。结论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能准确反映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用于指导手术范围。方法术中注射异硫蓝方法对43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并与术后常规蜡块病理相对照,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肠系膜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43例结直肠癌病人中,42例确定了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97.7%。42例病人共检出淋巴结142个,检出前哨淋巴结35个。将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与常规病理结果对照,42例结肠癌病人中15例患者证实淋巴结有转移,13例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4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9例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27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检出特异性为100%(27/27),敏感性为86.7%(13/15),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13.3%(2/15)。结论检测前哨淋巴结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声门上型喉癌NO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手术中用蓝染料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NO的声门上型喉癌进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前哨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前哨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10例NO患者2例发现有隐性转移,其隐性转移率为20%(2/10),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13.0%(3/23)。经冰冻病理证实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颈淋巴清扫术标本也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对颈部淋巴结NO的声门上型喉癌发现隐性转移灶是可行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厦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用于指导手术范围。方法术中注射异硫蓝方法对43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并与术后常规蜡块病理相对照,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肠系膜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厦其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43例结直肠癌病人中,42例确定了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97.7%。42例病人共检出淋巴结142个。检出前哨淋巴结35个。将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与常规病理结果对照,42例结肠癌病人中15例患者证实淋巴结有转移,13例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4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9例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27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检出特异性为100%(27/27),敏感性为86.7%(13/15),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13.3%(2/15)。结论前哨淋巴结检测结肠癌对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疑似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7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彩超检查,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病理分析。结果术前彩超检查中有6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颈淋巴结发生了转移,确诊率为93.1%,误诊率为6.9%。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中有72例患者颈淋巴结发生了转移。彩超检测与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术前的彩超检查能够为手术提供有效地诊断依据,正确的判断出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准确的治疗范围,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纳米碳对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并常规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将前哨淋巴结及清扫的颈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分析前哨淋巴结分布区域及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特点.结果 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有22例显示了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1.86枚,15例为阳性,其检出率为91.67%(22/24)、灵敏度为86.67%(13/15);准确度为54.17%~83.33%(13/24~20/24),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在VⅥ区最高77.27%(17/22).结论 纳米碳作为一种新型的淋巴示踪剂,能准确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的状况,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前哨淋巴结 ( sentinel lymph node, SLN)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结肠癌患者应用术中染料定位的方法对其S LN进行了定位,术后从根治性切除的标本中检出SLN及区域淋巴结.对所有淋巴结行常规HE染色,HE染色为阴性的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寻找阳性染色的淋巴结.结果:共检出 SLN 65枚,占全部区域淋巴结的14%.HE染色共发现有SLN转移者9例,17枚,患者SLN转移率为35%;SLN阳性率为26% .除SLN外的403枚淋巴结的转移率为 6% .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在区域淋巴结内的转移率(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LN转移的发生率为54%. 结论:SLN活检能够预测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对SLN行深入细致的病理学检测,可以指导术后病理分期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D)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的价值。方法 本组 30例原发乳腺癌患者 ,术前ALN阴性 ,术中注入美蓝 ,前哨淋巴结活检 ;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 ,术后行SLND、ALN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30例患者中 ,2 9例检测到SLN ,其中 2 8例的SLN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状态 ;假阴性率 11 1% ,总敏感性是 88 9% ,准确性是 96 6 %。结论 应用美蓝淋巴结定位方法进行SLND可以准确预测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亚甲蓝对27例甲状腺癌淋巴结NO的患行术中SLN的临床研究。术中取SLN冰冻病理,并与术后常规病理对照,观察两相关性。结果:确定SLN25例,成功率92.6%,SLN平均每例1.9个。27例中11例SLN阳性,占44%,假阴性2例,占7.4%,假阳性0例,灵敏度86.7%。结论:用亚甲蓝检测SLN对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指导NO期甲状腺癌淋巴结清除范围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活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19例45岁以上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在肿瘤周围4点注射2%美蓝,获取染色淋巴结,再行肿瘤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及改良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淋巴结分区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9例中,18例显示了SLN,平均每例2.5枚,13例SLN阳性,1例非SLN阳性,1例未检出SLN发现有淋巴结转移。SLN活检的灵敏度为86.6%,准确度为94.4%,阴性预测值为8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SLN活检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状态,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29-132+138+封三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8例,根据观察指标分析,对肿瘤分期:局部晚期(N3、M0或T2~3、N2;T4、所有N、M0)或早期(T2~3、N0~1、M0),采取随机化前完成所有必须的基线实验室测定和影像学检查。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行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作为重要的标准。探讨了检出结果分析、检出位置分析、肿瘤部位与SLN位置分析、SLNB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准确率计算。结果 88例前哨淋巴结患者中,1枚淋巴结28例,占31.8%;2枚淋巴结32例,占36.4%;3枚淋巴结15例,占17.0%;4枚13例,占14.8%。所有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中,灵敏度为39.8%(35/88);特异度为98.86%(87/88),假阴性率为11.4%(10/88),假阳性率为0,准确率为73.9%(65/88)。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术前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55侧)术前颈部触诊阴性,由彩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的患者(研究组)与57例(64侧)术前颈部触诊阳性由查体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2组患者均接受过改良性颈清扫术,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前彩超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彩超诊断颈转移的51例(55侧)患者术后病理49侧为颈转移,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89·1%;彩超检查可以发现41·2%的临床触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彩超发现65·5%的患者为多分区转移,以中颈最高(70·9%);病理发现75·5%的患者为多分区转移,以Ⅲ区最高(65·3%),彩超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术前彩超可以提高颈转移的诊断率;可以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定位,为颈清扫的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区别,评价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63例甲状腺癌患者共计164枚淋巴结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应用灰阶超声评估淋巴结大小、形态、边界、边缘、晕圈、内部结构、内部回声、回声均质性、有无钙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血流分布及血流丰富程度,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纵横比≥1、有丰富血供、淋巴结内有微小钙化、RI较高者常见于转移组。转移性淋巴结以Ⅵ区、Ⅲ区、Ⅳ区分布为主,转移率分别为52.2%、43.5%、43.5%。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1.6%,特异度为92.3%。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综合多个指标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下极淋巴引流与中央区淋巴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病例中,分别在对侧甲状腺上下极注射亚甲蓝,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蓝染情况。结果上极注射组23例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蓝染8例,蓝染率为34.78%(8/23);下极注射组23例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蓝染17例,蓝染率为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上下极的淋巴引流可能存在不同方向及路径,中央区淋巴结尚不能作为甲状腺不同部位肿瘤共同的前哨淋巴结归属区域。  相似文献   

16.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次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再次手术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1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甲状腺癌再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除1例因癌肿侵犯包绕颈总动脉和臂丛导致无法完全切除外,其余均获成功。其中淋巴结肿块单纯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残留腺体切除2例;患侧残留腺体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2例;一侧肿块切除,对侧全切加颈淋巴结清扫2例。术后均未发生新的并发症。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由于易经淋巴道转移的特点,可导致甲状腺癌的复发,应积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169 例患者 503 枚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 淋巴结呈中等或偏低回声,淋巴结血流以周边型和无血流型血供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长径 ( L )、短径( S )、 L / S 及阻力指数( resistanceindex , R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L / S 比值均数 <1.8 ,血流 RI 均 数 >0.6 。微钙化(钙化灶 <2mm )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 有典型的超声影像特点,掌握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dye-isotope technique in detecting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and to examine whe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N accurately predict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lingual carcinoma.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lingual carcinoma without lymph metastasis were injected with a dose of about 18. 5 MBq of ^99mTc-SC (sulfur colloid), around the tumor tissues before surgery, and lymphoscintigraphy was performed 5, 10, 30, 60 minutes, and 6 hours after injection. In the following day, all patients were injected with isosulfan blue dye around the primary tumor during surgery to trace SLN and underwent standard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after SLN dissection.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SLN wer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their ability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final pathological statu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Results SLN was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in 100% of the patient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SLN were 100%. The accuracy rate was 100%, and there were no false negatives.Conclusions The detection of SLN using combined dye-isotope technique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lingu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