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与 BI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随机分为3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20例,针刺组及康复训练组各20例,治疗前后对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血流参数进行评定.结果 3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血流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与针刺组、康复训练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刺组、康复训练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均有较好疗效,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和康复训练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60例,单纯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60例。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芳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中风是高致残率的常见病,中风后最常见的残障表现是痉挛性偏瘫。针刺与康复皆是痉挛性偏瘫的主要治疗方法。针刺作为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近年已得到国际康复界的重视。在我国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常联合针刺治疗,且不同的针刺方案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开始尝试分析针刺与康复的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作用,为其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中选取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之上结合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针刺疗法都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干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均值得肯定,但前者治疗效果更明显,不仅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可增加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有该病的人中有86%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而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减少致残率是医学界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通过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绍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93-2093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有该病的人中有86%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而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减少致残率是医学界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通过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治疗可有效的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0.
赵丽琴 《光明中医》2022,37(4):670-673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且满足研究条件的106例中风偏瘫患者为对象,并采用Excel表对其进行编码后采用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则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用巨刺治疗,对照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用修改的Ashworth量表(MAS)、痉挛评定量表(CSI)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AS、CS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常见后遗症之一,笔者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相关的针刺治疗文献进行总结,从单纯针刺手法和针刺及其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风偏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笔者运用针刺、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赖耀铭  庄礼兴  王芳 《新中医》2012,(6):177-178
中风是人类3大致死疾病之一,又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我国患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中的必然过程,明显的痉挛约在发病后3周出现,痉挛一般持续3月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综合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分级)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痉挛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痉挛量表疗效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2个疗程时2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但同期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针剌、常规治疗加针剌配合埋线进行治疗。结果三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肌力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后三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治疗加针刺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剌配合埋线组与常规治疗加针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疗效,比常规治疗加针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56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失去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的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现代医学多属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笔者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均为发病后即在我院住院的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除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外,在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开始康复介入,平均为发病后7天左右时间开始康复治疗,发病30天左右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肢体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将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更好的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