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肝体阴用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用”指本体和作用,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实有的物质。“用”是“体”的外在表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即是“用”。祖国医学称肝体阴而用阳,准确地反映了肝的基本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1 “肝体阴”是肝藏血的互词五脏六腑生理特性不同,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肝为五脏之一,其体属阴。肝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李晓辉  高征 《国医论坛》2002,17(2):49-5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 :“肝体阴而用阳”。此精辟论断对指导肝病临床辨证治疗意义深远 ,必彻悟而活用之。“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的总体概括。“肝体阴”,是指肝具有藏血的生理功能 ,其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等。所藏之血的作用有二 :一是滋养肝体 ,使其柔润 ;二是滋养其他脏腑组织。因血属阴 ,故有“肝体阴”之说。肝可以将一定量的血贮藏于肝内 ,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所需 ,故肝有“血之库府”之称 ;调节血量 ,是指肝脏对人体各部分血量 ,特别是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人体各部分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基础理论讲肝脏体阴而用阳,为阴中之阳。肝脏主藏阴皿,为多皿之脏,故曰体阴;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外应春生之气,其气主升、主动,故曰用阳。“体”可以说是生命的基础形式,“用”就是以此作为基础的生命的表现形式,是生命存在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五脏体阴而用阳"是从"肝体阴用阳"观点延伸而出的,同样由此延伸而出的观点还有"肺体阳而用阴"。通过分析"肺体阳而用阴"观点下肺和肝的体用概念不相一致,否定了"肺体阳而用阴"观点,并间接证明了"五脏体阴用阳"观点的正确性。逐层论述阴与阳,体与用,体用与阴阳,五脏与体用阴阳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释了五脏体用的本质是一致的,五脏之体均属阴,为物质结构;五脏之用均属阳,为功能作用。联系古今众医家学说,分述各脏腑之体阴用阳,从而充分理解"五脏体阴用阳",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展照双 《北京中医》2008,(3):188-189
“体阴而用阳”是肝脏的基本特性。所谓“体”是指肝的本体.所谓“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肝体阴柔,其用阳刚,刚柔相济,阴阳和调,则肝的功能正常。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  相似文献   

6.
肾为“作强之官”,具有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肾体阴、用阳相互协调,在人体精血化生、气机摄纳、骨髓充养、津液代谢以及志向坚定等生理活动中发挥作强之职。本文通过分析肾体、用的阴阳关系以及生理功能,进一步阐释“作强之官”的深刻内涵,为提高临床病证诊治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心体阴而用阳概括了心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的生理特点.心之本体多血柔软,以阴血为物质基础;心为阳脏,主血脉、主藏神、以阳气为用.在此理论指导下解释心系疾病的发病机制,总结其治疗思路,并分析其代表经方.心体阴而用阳的理论探讨对理解中医理论内涵、完备心藏象理论体系、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探析肝主筋、肝主运动、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等功能失常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内在联系,提出不应囿于传统的以“脾”为核心的辨证方法,辨证应以“肝”为核心,以肝的“体阴而用阳”为纲领,治法上重视调达气机、调畅气血、调和阴阳、调和脏腑等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归其要者有三:其一,从病性解。始于张景岳,《类经》注曰:“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不少注家宗此说。其二,从针灸取经选穴解。指病在阳经,可针刺阴经治疗;病在阴经,可针刺阳经治疗。此论源于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阴经受邪,流入阳经为病,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  相似文献   

10.
从“肝体阴而用阳”思想分析名方的组方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肝体阴而用阳”是清·叶天士的著名论点之一 ,涵盖面广。本文从生理功能方面探讨其含义 ,从病因病机方面剖析其内容 ,从临床诊治方面阐述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书教授认为,肝“体阴而用阳”是对其生理特性、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通过对“体”与“用”的概念及关系的理解,提出体用不和、阴阳不调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关键,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需要调和阴阳,其主要病机包括肝阴不足、肝阳不用、阴阳俱虚,并针对不同的病机分别治以滋阴柔肝、辛散苦清、调和阴阳,分别选用一贯煎、四逆散、引火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自古中医学界关于"天癸"的讨论不断,至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有说其为生殖之精,有说其为肾精,有说其为月经等等,都是对其功能一方面的理解,未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目前多认为天癸作为一种藏于肾的先天阴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功能,其本质属于阴精,但其具有阳气的功能,符合中医学"体阴而用阳"的特性。从"体阴而用阳"来认识"天癸",既可揭示天癸本质属于阴精的属性,又能体现出天癸"用阳"的生理功能,也能对天癸"体阴不足"而"用阳失调"的病理加以概括,为临床诊疗天癸失调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内经》五脏阴阳区分的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肝病在各脏腑的病变中最为繁多 ,究其原因 ,主要与肝病本身的复杂功能及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肝体阴而用阳”、“质柔而性刚”。所谓体阴是指肝脏藏有阴血 ,以血为体 ;用阳是指其具有升发、疏泄的功能 ,以气为用 ;质柔是指其体喜柔润而恶急迫燥烈 ;性刚是指其志主怒 ,肝气易旺而肝阳易亢。体阴质柔与用阳性刚是互相矛盾而又统一协调的。肝脏在平时所以能保持肝气、肝阳不致亢旺 ,全赖阴血的涵养柔润 ,如果阴血亏虚 ,不能濡润肝木 ,则不免热生阳升风动 ,出现种种病变。因此我们在治疗肝病时必须注意“体阴而用阳”这个问题 ,而…  相似文献   

16.
吴成长 《中医药学刊》2004,22(2):314-315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历代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主要注释,指出将此语解为针对阴虚、阳虚证的治法是错误的,此"阴阳"当指人体不同部位。全句意应为:阳部之病可从阴位治,阴位之病可从阳部治。与阳病治阳、阴病治阴相对照,"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思维特点是将局部病痛放在整体关系中加以审视,重视并充分调动机体各部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将脉象以其相关属性一分为二,并以"阴阳"统称之,以寸为阳、尺为阴,诊脉以浮取为阳、沉取为阴。《伤寒论》将复杂的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以其属性概而分之为阴阳,认为只要"阴阳自和",则疾病即可痊愈,也间接说明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是"阴阳和",疾病的本质是"阴阳不和"。这里的阴阳显然不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对人体生理("体")和功能("用")的规定、概括和分类。在《伤寒论》中,张仲景使用"三阴三阳"来命名外感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病位,称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个概念,原本是阴、阳的分化,一阴分为三阴,一阳分为三阳,既是对经脉的划分,又是对六气(厥阴风气、少阴热气、太阴湿气、少阳火气、阳明燥气、太阳寒气)的阴阳划分,也是对脏、腑(太阴肺、脾,少阴心、肾,厥阴肝、心包络,太阳膀胱、小肠,阳明胃、大肠,少阳胆、三焦)的阴阳划分。可以看出,在《伤寒论》中,阴阳主要是用来分类的,而阴阳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则是由事物的阴阳属性演化而来。张仲景将阴阳学说具体的运用到临床实际,没有用"阴阳"去进行过多的理论演绎,而是用了最原始和简单的方法,用阴阳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进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规定和分类,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肝体阴用阳论治围绝经期高血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媛媛  张军平 《新中医》2011,(8):158-159
对肝体阴用阳,从生理角度多将其解释为“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笔者认为其在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病诊治中有指导意义,提出高血压病的肝郁血虚阴伤之病机,并治以滋阴养血柔肝法。  相似文献   

20.
徐正海 《江苏中医》1999,20(11):43-43
“肝体阴而用阳”是清·叶天干的著名论点之一,涵盖面广,本文从生理功能方面探讨其含义,从病因病机方面剖析其内容,从临床诊治方面阐述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