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导管从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可以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既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能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局部不良反应,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分析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80例,全部患者化疗期间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化疗药物给药治疗,分析全部患者化疗过程中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针对各种并发症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全部80例患者在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期间,其中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5.0%,局部渗液3例、发生率3.75%,局部感染3例、发生率3.75%,导管脱落4例、发生率5.0%。针对各种并发症拟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以及避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 :白血病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化疗治疗过程中,可发生静脉炎、局部组织感染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加强护理监督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患儿外周静脉采取留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儿科门诊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治疗的患儿600例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风险管理随机,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按照经验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风险种类进行总结所制定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远远的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并使基础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竞 《现代保健》2009,(34):123-12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针对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制定置管方法、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结果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过程中,对导管进行正确应用及护理,可避免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在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意义。方法(1)制定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职责标准;(2)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监督系统,系统内容包括:制定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标准,定期进行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内外最新的静脉治疗护理,定期开展输液不良事件讨论会,参加院内相关静脉治疗的会诊工作(外周静脉的会诊,中心静脉会诊,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会诊)。结果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提高了院内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水平,且成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台和载体;同时,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科室间交流、沟通增多,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医院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有利于输液安全及质量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出类拔萃的专科护士,对于提升临床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詹敏 《现代保健》2013,(9):152-154
随着护理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静脉输液质量和安全也备受广大护士和患者重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大大消除由高危药物输液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基层医院开展PICC,仍然受一些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避免了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巨大作用。目前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作为一种可长时间保留的深静脉导管,其临床应用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局部损伤,为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输注高营养药物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可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保证病人的治疗,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也有独特优点。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穿刺局部出血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与导管型号、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管、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9.
导管护理卡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孟冬 《现代医院》2007,7(4):74-74
血液肿瘤病人因反复住院接受化疗,治疗输液途径多选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或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季节、气温、个人出汗情况、留置时间等不同,插管病人多,往往容易出现未能严格按时更换敷料或导管护理不佳导致感染的情况,为了做好导管护理,方便护士工作,设计制作了由传统的巡视卡改制成导管护理卡,应用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对导管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改善外周静脉输液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标准化培训干预,以北京市海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部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的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的24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8月的43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进行外周短导管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对两组外周静脉短导管(安全型留置针、头皮钢针)使用率及外周静脉短导管护理质量问题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头皮钢针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安全型留置针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且外周短导管总体护理质量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法作为管理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输液工具的使用率,并改善外周短导管静脉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种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对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方法随机选取放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经外周动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各15例,对比分析3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常见并发症的差异。结果PICC和CVC在留置时间上明显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以PICC留置时间为最长。外周静脉留置针引起的药物渗出和静脉炎发生率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高,但感染发生率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低。PICC堵管的几率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和CVC高。结论3种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根据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早期为其选择安全、经济的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由于留置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正逐渐被医护人员和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潮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依据静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通过静疗小组开展静脉输液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由静疗小组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静疗小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明显优于常规静脉输液的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静疗小组,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心血管内科高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实践,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由原来的10.6%降低至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0,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心血管内科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有利于护理团队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180例次PICC的护理资料,找出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180例PICC术后发生局部渗血8例,局部红肿6 例,静脉炎4例,静脉血栓3例,导管阻塞8例.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及时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PICC实现了由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输液途径,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5.
PICC置管患者的跟踪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输液途径[1].  相似文献   

16.
王钢花  王波 《现代保健》2010,(3):114-114
成功地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是静脉输液治疗的第一步,接下来正确而有效的导管日常护理技术则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能正常使用、完成治疗计划的重要保证。它包括导管冲洗、正压封管、更换敷料、更换肝素帽等技术操作以及观察穿刺点与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对临床病情危重、衰竭病人,一般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困难。锁骨下静脉置管能在短时间内为病人补充液体及有效药物,保证静脉营养发挥最佳治疗作用,为抢救提供便利,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减少静脉穿刺频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感染机率的同时,也对术后的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方法对置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导管的优劣、插管操作是否正规、置管后护理和患者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选择优良材质的导管;置管操作要规范、熟练;规范化置管后护理和提高置管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是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静  郑霞 《现代保健》2009,(24):107-108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直视血管穿刺,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各种药物及营养物质的供给,无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出现,“一针”治疗,保护外周静脉,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新途径。为肿瘤患者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现将对28例PICC置管中所遇问题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centralcatheter,PICC),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30例急危重症新生患儿,经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营养。结果:30例中置管成功29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6.67%,平均留置时间(20±4.5)d,完成有效治疗的29例,导管堵管2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3例。结论:PICC置管具有操作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有效减少患儿静脉输液需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