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2020年9月行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均于内镜下取活检样本行病理诊断.对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的符合率,并统计内镜影像学特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71.43...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收治的70例经证实的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有50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并发现患者中有21例伴肠上皮化生,11例伴有异性增生,两种检查结果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胃黏膜粗糙、变薄、白相为主的患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检查胃黏膜粗糙、变薄和白相为主具有很大的关系,在诊断中两种方法联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胃镜下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胃镜诊断下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来获取胃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关性,从而确定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结果胃镜下诊断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血管透见或结节状表现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90.47%;黏膜呈颗粒状表现确诊符合率为78.57%;对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血管透见或结节状表现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2.85%,与胃镜下诊断结果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病理诊断与胃镜下诊断中,两者具有差异性,需要从两者诊断方案的结合中来提升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临床对照.方法:选择自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研究对象应用胃镜以及病理学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分析胃镜检查下的表现以及符合率.结果:在这136例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进行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一共97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1.3%(97/136).其中,胃镜下检查为黏膜红白相间,主要以白色为主,血管透见;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存在黏膜呈现颗粒或者呈现结节状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89.4%(42/47).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在临床上需要结合病理检查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情况.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的患者实施胃镜和病理学方法进行检查,对于胃镜检查下表现以及符合率展开分析及探究.结果:胃镜诊断检查的结果为:55例病例显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在患者中具有25例病例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具有65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患者中涵盖了9例病患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情况,6例病患属于浅表性胃炎.经过比较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情况,获得到了84.62%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之间具有差距性特点,所以在进行确诊期间应该联合两种手段,将确诊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7月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进行检查分析,并且根据胃镜下表现不同分为A组(胃部黏膜皱裂消失或是变平,黏膜红白相见,主要为白相,可见血管)和B组(黏膜呈现颗粒、结节状)各35例,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将检验结果与胃镜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的70例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确诊为55例,与胃镜下诊断结果相比符合率为78.5%,其中A组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2.8%,B组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4.3%。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检查表现与病理诊断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的检查中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理评估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胃镜检测的符合率。结果 32例患者在胃镜直视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26例,诊断为慢性浅层胃炎者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1.25%。结论为提高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在提高胃镜分辨率的同时,强化医师对肠胃黏膜形态的精确认识,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患者肠胃黏膜形态,必要情况下还需结合病理诊断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活检对临床诊疗的相关性进展。方法:选取在门诊及住院确诊的CAG患者。共入选166例,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观察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改善胃动力口服吗丁啉,同时补充维生素B1250~100μg/日,连用20~30天;叶酸5~1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活血养胃汤治疗(主要药物:石斛、北沙参、明党参、三七、蒲公英等)。水煎浓缩,温服,150ml/次,2a/d。结果:两组胃黏膜组织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92.77%,对照组为78.31,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活栓及临床中西医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癌前状态最常见的一类,其主要的特征变化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的萎缩,并伴有不同类型的胃粘膜上皮和腺体的化生[1].国内随诊10~20年后有近8%病例发生胃癌[2].因此,早期诊断CAG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我院1998~2003年对50例CAG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组进行治疗,然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仅为78.3%,两者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p根除率方面,治疗组根除率高达93.3%,对照组根除率为80.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治疗,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的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17例临床可疑CAG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普通内镜、NBI检查,以病理活检和CD34免疫组化检查为金标准,比较普通内镜、NBI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特异度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普通内镜检查的准确度为51.28%(60/117)、特异度为63.16%(12/19)、灵敏度为48.98%(48/98)。NBI的准确度为75.21%(88/117)、特异度为84.21%(16/19)、灵敏度为73.47%(72/98)。NBI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普通内镜相比,在CAG患者中行NBI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宏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08-108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治疗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了在2008年3月~2011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56例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为78例。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使用效果良好的西药和中药姜夏胃安汤为治疗的方法。结果经过一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组中疗效显著的有74例,有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86%;对照组有效的患者62例,无效的16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了以西药治疗为主中药调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显现出了我院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 复习500例胃镜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00例胃镜诊断的CAG中有429例有病理萎缩胃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5.8%(429/500).结论 有370例肠化生.胃镜诊断CAG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世界》2010,(10):6-7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普通胃炎有什么区别吗 老爸胃一直不好,前几年去医院体检的时候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当时觉得不是大事,也就没吃什么药,没做什么治疗。但昨天老爸去医院复查胃镜.这回竟然变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两种胃炎有什么区别呢?还有人说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会变成癌症,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5.
萎缩性胃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本文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临床研究及其发病原因,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叶酸与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和癌前期上皮细胞变化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有证据显示叶酸能逆转子宫颈、支气管和结肠的非典型增生.为此,我院自1993年12月起对40例萎缩性胃炎用叶酸治疗进行三个月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以胃镜胃粘膜活检病理并结合症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谭华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24-4525
[目的]探讨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70例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胃镜下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70例患者胃镜直视下诊断为CAG者70例,病理诊断为CAG者58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26例,异型增生1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例,总体而言,CAG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2.86%。胃镜下CAG的表现特征主要有3点:A黏膜变薄、皱襞变平;B: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C:黏膜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样改变,对于黏膜萎缩而言,其阳性预测值:A+B≥70%,A+B+C=96.77%,差异显著(P﹤0.05);对肠上皮化生而言,A+B的阳性预测值仅为16.00%,异型增生中诊断中,C的阳性率在28.57%。Hp检查结果其中阳性者43例,占61.42%,阴性者27例,占38.58%,其中Hp感染阳性患者与胃黏膜的3种病理改变有关,三者比较,黏膜萎缩与肠化、异型增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相关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rrjk》2017,(2)
本文分析和探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效果。随机选择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然后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为其提供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及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萎胃复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萎胃复元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55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6.4%。2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萎胃复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萎胃复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萎胃复元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55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6.4%。2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萎胃复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