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电图检查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8例,分别于入院时及溶栓治疗1周后给予心电图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溶栓治疗1周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型、TV1-V4倒置、顺钟向转位、aVR终末R波占比均低于入院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并不具备特异性心电图改变,通过心电图检查的动态开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诊治,促进诊治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rrjk》2017,(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时期为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共选择患者77例,经临床确诊均为急性肺栓塞。在患者入院早期为其提供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者共96.10%(74/77),其中20例(25.97%)患者具有Ⅰ导联S波振幅增加、Ⅲ导联T波倒置、Ⅲ导联Q波倒置;典型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共52例,占比67.53%;V1-5倒置振幅增加高于V4者共13例(16.88%);电轴向右侧偏移者共23例,占比29.87%。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使用心电图检测后数据特异性较差,但由于该检测操作简便,可重复性较强,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效果,判断其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对其入院时、溶栓治疗之后、出院之前的心电图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入院时,35例患者中共有31例出现TⅢ的倒置,发生率最高,其次为SI>0.1mV,二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心电波形的导致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溶栓治疗之后,TⅢ的倒置出现明显的变浅甚至直立,QⅢ出现明显的减少或者消失,QRS波群的电轴向左移动,SI也明显的变浅。在出院时,患者的QⅢ、RⅢ明显的减少,RⅡ明显增大。结论对于出现急性肺栓塞征兆的患者,应当结合其临床病情与具体的心电图变化,尽早确诊,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且的:探讨心电圈aVR导联中R波振幅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溶栓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观察aVR导联中R波振幅的变化。结果:溶栓后的RaVR变化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溶栓前(P〈0.05);同时,溶栓后的SⅠQⅢTⅢ、SⅠTⅢ、SⅠQⅢ、TⅡ、QⅢ、SⅠ、ICRBBB变化所占比例也显著低于溶栓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的RaVR振幅、肺动脉压均明显比溶栓前更低,P〈0.05。结论:心电圈aVR导联中R波振幅与肺动脉压变化有着显著相关性,其能反映肺动脉压水平,可为急性肺栓塞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许燕 《工企医刊》2015,(3):1419-1420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临床上采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07月至2014年02月的9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的93例患者,心电图诊断表明85例患者异常,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为91.40%,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共71例患者表现出窦性心动过速,占83.53%,其次Ⅰ导S波较深者占总数的61.18%(52/85),Tv1-v3倒置者所占比例为55.29%(47/85),心电图结果表现为QⅢTⅢ所占比例为50.59%(43/85),临床上典型的急性肺栓塞SⅠQⅢTⅢ心电图所占比例较少,仅为30.59%(26/85)。结论 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可知,临床上采用心电图进行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一般很少表现出典型的特征,此时需要主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作出判断,密切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典型、不典型的微小变化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是十分有益的,可作为临床上急性肺栓塞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国栋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7):1036-1037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9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溶血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60例,未溶栓组32例。结果从临床常见症状与体征表现来看,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及紫绀、心动过快、呼吸过快等体征发生率均超过了50%,尤其呼吸困难与紫绀的出现率在90%以上,可以作为初步诊断的阴性指标。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89.0%,未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65.6%。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可由常见症状与体征作出初步判断,但确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血气分析、D-二聚体水平、超声心电图、胸部螺旋CT结果。对APE患者的治疗可以视患者情况采用尿素酶溶栓合并抗凝治疗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院抢救21例急性氨中毒,其中有心肌功能改变者12例,占57%,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1例均为遭受液氨中毒损害的现场工作人员。病员全部均在事后20分钟送来医院救治。入院当时对每例病员进行详细体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气管炎、肝炎等。入院后3小时内普遍做心电图9个常规导联描记做为对照(个别加V_4V_6)。在中毒后8小时、24小时描记心电图,以后每日做心电图描记一次,两周后停止连续观察。个别观察到1月后。结果:中毒后8小时心电图开始出现变化。其主要改变有两种。1.急性肺心病样表现:高而尖肺型P波,P>2.5mV,Ⅰ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出现Q波,但小于0.03秒,T波倒置呈S_Ⅰ,Q_Ⅱ,T_Ⅲ(-)型,而avF导联无异常Q波,只有q波,借此与下壁心肌梗塞鉴别。电轴右偏。偶而可出现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多数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或低平。其改变随着病情好转,心电图也于两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和心脏生物标志物对识别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经肺动脉加强CT确诊的APE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右心功能,并分别行心电图和肌钙蛋白(cTnI)及B型利钠肽(BNP)的检测。结果心电图V1~V3T波倒置对APE患者右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75.0%,这些结果均优于cTnI及BNP对于右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V1~V3T波倒置可持续整个右心功能不全期。结论心电图V1~V3T波倒置对于右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V1~V3T波的正常化和右心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日后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接受救治的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于入院时的心电图检查中有70例显示异常(92.11%),其中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顺时针转位、电轴偏转、右束支完全及不完全传导阻滞、Ⅰ导联出现S波以及Ⅲ导联出现Q波及T波倒置等心电图异常,出院时的心电图检查中有25例患者显示异常(32.89%),入院与出院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确有作用,但因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存在多样性及非特异性等特点,因而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它的检查手段,以减少急性肺栓塞误诊或漏诊事件的发生,使早期诊断率得到提升,为患者赢得更为充足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评分变化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病情提供参考,以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79例APTE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入院后均行ECG检查,比较两组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ECG评分、血清D-二聚体(D-D)、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ECG异常表现,分析ECG评分变化与上述血清指标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APTE及病情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入院时ECG评分、血清D-D、IMA、TnI水平较高(P<0.05);与小面积阻塞组比较,大面积阻塞组入院时ECG评分、血清D-D、IMA、TnI水平较高(P<0.05);大面积阻塞、小面积阻塞心电图提示的心动过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T波倒置、V2导联T波倒置、V3导联T波倒置、Ⅲ导联T波倒置、S1Q3T3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ECG评分与血清D-D、IMA、TnI水平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8.2±16.5)岁(范围32~72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心悸、晕厥或晕厥先兆,劳力性气促,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存在Q波。超声检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占86.5%。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1例接受DDD起搏治疗,1例接受室间隔化学消融手术。结论HCM临床表现多样,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其心电图表现亦有一定的特点,目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单晓莉  田新  孔云 《现代保健》2010,(11):146-147
目的通过心电图无创性检查,及时鉴别排除类似心电图,高度怀疑、提示肺栓塞的存在,避免这一灾难性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方法观察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改变和记录右胸前各导联,紧密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手段,对于患者有长期卧床病史,特别是术后卧床,起床后不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的患者严密监测。结果记录到窦性心动过速、SⅠTⅢQⅢ或TⅢHQⅢ或SⅠQⅢ、ST—T改变、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心房纤颤、心房扑动1例、肺型P波2例、正常范围心电图等,治疗后的心电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肺栓塞起病急,预后差,心电图检查迅速、无创伤,及时、反复的心电图检查辅助诊断肺栓塞,可以使肺栓塞的诊断更迅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后血清一氧化氮 (NO)、总抗氧化能力 (T -AOC)及血浆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的改变 ,以探讨其与抗自由基、抗凝及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 ACI患者 1 0 6例 ,入院时即采集静脉血 ,进行NO、T -AOC、AT -Ⅲ、APTT及t-PA检测 ,并设1 0 4例体检对照。结果 ACI组AT -Ⅲ及t-PA活性较对照组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NO、T -AOC、APTT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抗自由基治疗ACI地位不那么重要 ,ACI时机体不一定处于高凝状态 ,梗死病因复杂。ACI时应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T波倒置、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探讨T波倒置、BNP对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4例,溶栓治疗后持续24h监测心电图,A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出现T波倒置,n=38)与B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T波仍直立,n=1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急性心肌梗死后2~3天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溶栓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组内治疗前后BNP比较,治疗后明显减小;B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增加。A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3天及3个月时LVED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时LVEDD明显增大,B组左室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早期T波倒置和BNP水平降低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诊治效果。结果和入院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相比,患者出院时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及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总有效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诊断为煤工尘肺(CWP)并发肺心病同时并发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指标对比分析,以提供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方法 对尸检病例中心脏病理诊断为CWP并发肺心病及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且有心电图资料者(42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CWP并发肺心病(30例)的心电图QRS波额面平均电轴≥+90°、V_1导联R/S≥1和重度顺钟向转位(V_5导联R/S≤1)发生率分别为73.33%、56.67%、56.67%,肺型P波发生率为43.33%,Ⅰ导联R/S<1、S>1/2R与V_5导联S>0.5 mV发生率分别为63.33%、66.67%、70.00%,明显高于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述指标较为敏感,可提高CWP并发肺心病的诊断.(2)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者Ⅰ、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1 mm改变发生率为91.67%,V_(5~6)导联ST段下移>1 mm发生率为66.67%,Ⅰ、Ⅱ、Ⅲ、aVF导联及V_(5~6)导联呈T波倒置发生率都为41.67%,与CWP并发肺心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电图出现QRS波额面平均电轴左偏>-30°,结合心电图V_(5~6)导联ST下移>1 mm呈恒定性改变,有助于对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的诊断.结论 心电图QRS波额面平均电轴≥+90°、V_1导联R/S≥1、V_5导联R/S≤1、肺型P波、Ⅰ导联R/S<1、S>1/2R与V_5导联S>0.5 mV,是提高诊断CWP并发肺心病的敏感指标,心电图QRS波额面平均电轴左偏>-30°,Ⅰ、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1 mm和T波倒置,V_(5~6)导联出现恒定的ST-T改变,对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70岁)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螺旋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和62.5%;临床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75.8%和0%;治愈率分别为47.8%、17.2%和0%.结论老年人(>70岁)PTE最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螺旋CT对老年人PTE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付婷 《职业与健康》2006,22(3):233-2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的改变与C反应蛋白(CRP)的意义及其护理要点。方法以62例初发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胸痛发作4 h内来诊。全部病人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每2 h描记1次心电图至24 h,以后每天描记1次。入院即刻及溶栓后每4 h抽血化验CRP至24 h,以后每天化验1次,共6 d,找出CRP峰值。根据原ST段抬高最高导联溶栓后24 h内T波的改变将其分为3组:①未倒置T波组;②浅倒置T波组(NT≤2 mm);③深倒置T波组(NT>2 mm),计算T波振幅(以mm表示,倒置的T波以负值表示),与CRP作直线相关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作为心功能指标。同时以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左心衰以及心源性死亡作为急性期心脏事件。结果T波振幅与CRP峰值呈正相关,r=0.81。未倒置T波组CRP峰值最高、LVEF最低,溶栓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仅20%。而深倒置T波组CRP峰值最低、LVEF最高,溶栓后2 h ST段回落幅度>70%,与其他两组比较,P<0.01。急性泵衰竭及心源性死亡均以未倒置T波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3.8%(7例)和46.1%(6例);深倒置T波组则无1例发生,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的振幅与CRP峰值呈高度正相关。深倒置T波组,CRP峰值低,LVEF较高,急性期极少发生急性泵衰竭及心源性死亡;而未倒置T波组CRP水平最高,LVEF则最低,急性泵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较高。该期护理方面应加强基础护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到早期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抗凝治疗,研究组采用溶栓联合抗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根据重症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溶栓联合抗凝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例1 患者,男,54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d”于2003年1月8日入院。经做头颅CT后明确诊断为脑出血(定位:左基底节区)。入院后经降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肢体活动较前好转。入院第5天,晨起时按摩、活动下肢时突发呼吸困难,颜面发绀,做心电图示SⅠQⅢTⅢ,继而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呼吸停止,以升压、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