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口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118例既往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两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1月后改为20 mg/d;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PCI术后8 h、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 (cTn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1月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CK-MB、cTnI及hs-CRP在PCI术后8 h、PCI术后24 h分别同PCI术前比较,数值明显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K-MB、cTnI及hs-CRP增高程度显著降低(P< 0.05)。随访1月后,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STEMI患者PCI后口服阿托伐他汀,能减少PCI术后1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汀序贯治疗对择期P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PCI患者98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56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他汀序贯治疗组42例,观察PCI术前、术后12h两组血清IMA、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PCI术前及术后他汀序贯治疗组血清IMA、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他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他汀治疗组比较,他汀序贯治疗组PCI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治疗能显著改善择期PCI患者心肌损伤,对心肌起主要的保护作用,降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冠脉介入术后(PCI)对于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50)和安慰剂对照组(n=50),分别于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或空白安慰剂口服,于术前、术后24h检测CK-MB、肌钙蛋白I型和肌红蛋白水平。结果:PCI术后阿托伐他汀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酶学峰值升高比对照组低。结论: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减少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24h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6例诊断明确并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8例(常规治疗加PCI术前24小时内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和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ass)、肌钙蛋白(cTnTmass)。结果 PCI术后24h两组患者CK-MB、cTn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CK-MB升高>3倍正常上限发生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28.6%vs.7.1%,P=0.036),cTnT升高>3倍正常上限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35.7%vs10.7%,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24小时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可显著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PCI术前予常规改善心肌缺血、抗凝、抗栓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前12 h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两组术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口服。观察两组PCI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PCI术后两组血清hs-CRP、cTnI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前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减轻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雷斌 《现代保健》2011,(24):68-7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UAP首次行PCI治疗,且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6个月的5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随机选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行PCI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2h、24h炎性反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随访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PCI术前,干预组血清总胆固醇(TC)较低,冠脉单支病变者较多,最小管腔直径(MLD)较大,狭窄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00,P〈0.01,Х^2=4.1958,P〈0.05;t=3.8666,P〈0.01);PCI术前、PCI术后12h及24h,干预组的IL-6、hs—CRP、cTnT、CK—M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6个月内,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680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UAP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改善UA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8.
索红霞  陈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2003-200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术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术后24h及术后3d,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增加;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hs-CRP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能否减少冠脉介入治疗(PCI)带来的心肌坏死。方法在PCI术前7 d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或者安慰剂口服,在术前和术后8 h、24 h检测CK-MB、肌钙蛋白Ⅰ型和肌红蛋白。结果PCI术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升高,在阿托伐他汀组升高的人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CI术后酶学峰值升高在阿托伐他汀组比安慰剂组减低。结论在PCI术前7 d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能明显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在PCI术后心肌保护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标准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20 mg) 30例、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B组,术前12、2h阿托伐他汀分别追加40、20 mg) 35例、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C组,术前12、2h阿托伐他汀分别追加80、40mg) 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sP-selectin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血浆sP-selectin水平A、B、C组术前分别为(2.32±0.40)、(2.51±0.33)、(2.47±0.28) μg/L,术后6h分别为(4.12±0.75)、(3.34±0.42)、(3.31±0.46) μg/L,术后12h分别为(5.64±1.07)、(4.08±0.74)、(3.84±0.48) μg/L,血浆sP-selectin水平在PCI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B、C组血浆sP-selectin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A、B、C组术前分别为(4.32±0.51)、(4.46±0.57)、(4.29±0.43) mg/L,术后6h分别为(8.91±1.34)、(7.44±1.06)、(7.28±0.95) mg/L,术后12h分别为(13.66±1.49)、(8.08±1.14)、(7.92±1.04) mg/L,血清hs-CRP水平在PCI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B、C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P-selectin与hs-CRP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1).PCI术后围手术期A、B、C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分别为23.3%(7/30)、5.7%(2/35)、2.9%(1/3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抑制PCI术后炎性因子sP-selectin和hs-CRP的表达水平,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及血浆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12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入院后30 min内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当日起40 mg/d,30d后改为20mg/d;对照组入院后起即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24 h、1、2、4周血浆CCR1水平.结果 试验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 vs 23.33%)(P<0.01);30 d MACE发生率低(3.33% vs.15.00%)(P<0.05).与PCI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24 h血浆CCR1明显升高(P<0.01);两组术后1、2、4周两组CCR1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CCR1水平,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30 d 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无复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无复流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参照组采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采用8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心肌酶、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肝功能、心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TC、LDL-C、MMP-9、vWF、PⅢNP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参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1例患者出现消化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3/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 3,P=0.638 0)。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无复流患者采取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改善急性脑梗死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mg,QD,14天.治疗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L静滴,BID,14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降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NHI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崔勇波 《中国校医》2020,34(10):784-785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术前服用尼可地尔,对比2组炎症反应、心肌损伤情况。结果 术后12 h、24 h,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均较术前提升,但观察组hs-CRP、NLR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2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较术前提升,但观察组cTnI、CK-MB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晓鲜 《药物与人》2014,(4):113-11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G、HDL-C、LDL-D以及T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缺血事件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缺血事件发生率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常规基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 60例AC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于PCI术前、术后24h、术后3d和术后6个月测定血清IL-6、IL-8水平,观察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血清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术后3d、术后6个月血清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IL-6:(11.56±4.95) ng/L比(20.24±8.67) ng/L、(8.51±3.65)ng/L比(18.83 ±8.07) ng/L、(5.60±2.40)ng/L比(10.02±4.29) ng/L; IL-8:( 50.34±21.57) ng/L比(74.50±31.93) ng/L、(30.80±13.20)ng/L比(53.30±22.84)ng/L、(26.00± 11.14) ng/L比(40.61±17.40)ng/L](P<0.05).观察组在PCI术后30d内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在PCI术后16d时,有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经紧急对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 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ACS患者体内IL-6和IL-8水平,具有抗炎和保护心肌受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梅芳 《现代保健》2012,(11):28-2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每晚顿服。3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RP及血脂水平、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d血CRP、TC、LDL-C含量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0d以及3个月时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2例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A组)36例,40mg组(B组)38例,手术当天、术后24小时、术后2周、术后4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40mg组较20mg组PCI术后血清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2组术后2周血脂水平较术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周血脂水平较术前降低,阿托伐他汀40mg组较20mg组PCI术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结论: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LDL-C水平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20mg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邓俊义 《健康研究》2014,(3):343-344
文章将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观察患者预后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G1,n=20),瑞舒伐他汀10 mg组(G2,n=20)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G3,n=20).于支架置入术前即刻、术后24 h和术后1月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hs-CRP和ET-1的测定.结果 (1)三组入院时hs-CRP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 h hs-CRP浓度较术前均升高,G1组、G2组较G3组升高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月三组hs-CRP浓度较入院前均降低,G3组较G1、G2组降低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入院时ET-1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月ET-1浓度较术前降低,G3组较G1、G2组降低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术后hs-CRP浓度升高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使行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