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评价L4~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马蹄足的疗效.方法对15例以踝部痉挛为主的脑瘫病人进行L4~S1椎板切除术.显露L4、L5和S1脊神经后根,将各后根分为3~5个小束,采用同心圆电极进行刺激,通过肉眼观察及肌电图所示肌肉收缩情况,将运动阈值明显减低的小束切断.跖屈肌群肌张力按照Ashworth法进行评估,随访6个月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人踝部痉挛明显缓解,行走功能改善,无明显并发症.结论L4~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踝痉挛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秦皇岛开发区医院脑病研究所张必清,张淑艳,李庆昌藁城市脑瘫治疗中心夏保志,袁翠仙,崔社花1991年我们开展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经30例临床验证,现将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 相似文献
4.
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附2例报告)杭健育,谭启富我们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癫痪2例,初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例1:男,18岁,痉挛性四肢瘫,双下肢肌张力4级(按照peacock6级)[1],能单独行走,但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_2~S_1脊神经根。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根,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脊髓圆锥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 (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中识别L2~S1各脊神经后根的初步方法。方法对22例痉挛性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者进行圆锥段SPR治疗.通过T12~L2椎板切除,显露脊髓圆锥,确认L2~S1各神经根,将各后根分为3~5个神经小束,用同心圆电极进行刺激。观察相应节段对应肌群的收缩情况.将运动阈值较低者切断。结果先根据椎间孔确认两侧的L2脊神经后根,然后根据局部神经分布特点及神经根受刺激后的肌肉反应情况,确定两侧L2~S1的脊神经后根。结论在脊髓圆锥段可以识别L2~S1各脊神经后根,在此节段采用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肯定,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对58例接受SPR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术后8~40个月的随访,并对其术后痉挛情况、交叉腿、尖足情况、肌力、感觉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4例肌张力Ⅳ级的患者术后平均肌张力降为1.71级,32例肌张力Ⅲ级的患者术后平均肌张力降为1.56级,12例肌张力Ⅱ级的患者术后平均肌张力降为1.16级。30例剪刀步态完全消失(51.72%),19例明显改善(32.76%),仍有9例改善不明显(15.51%)。合并尖足者共31例,术后足跟着地者27例。术后随访能独立行走者29例(50%),需搀扶者18例(31.03%),不能行走者11例(18.97%)。结论 SPR对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等方面是安全可靠、作用持久的,配合必要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在脊髓圆锥段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全麻下行T12~L2椎板切除,在脊髓圆锥段进行L2~S1 SPR共治疗22例痉挛性脑瘫病人,随访6个月,观察病人术后相应肌群痉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病人上下肢多组肌群痉挛改善明显,多项运动功能得到提高,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脊髓圆锥段进行L2~S1 SPR,手术效果良好,且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11.
邱武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2)
脑瘫即大脑性瘫痪症,是由小儿先天性脑畸形、炎症、外伤等原因致使大脑运动功能失调。同时伴有感觉、语言、智力障碍的一组综合症群,对有手术适应症的患儿,以前多采用矫形外科手术,但效果欠佳。近几年来,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tiveposteriorrhizotomy,简称SPR)。我科于96年2月至97年4月,采用SPR治疗18例患儿。经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患儿四肢肌张力显著下降、下肢畸形明显改善,上肢畸形稍有改善,达到了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4岁一14岁。均为痉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脊髓圆锥水平施行L2~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2月,我们在圆锥水平施行SPR治疗63例痉挛型CP。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按照Ashworth痉挛评分法对下肢肌肉不同肌群的痉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术后下肢痉挛状态均明显缓解,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的Ashworth痉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暂时性下肢麻木、乏力外,未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圆锥水平施行SPR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痉挛型CP病人的下肢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3.
杭健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5,(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一项发展数十年的神经外科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手术依据术前对痉挛状态的评估和术中电刺激脊神经后根的反应而切断一定比例的后根小束。手术的成功依赖于选择适宜的病人及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本文叙述了生理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上肢痉挛状态(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上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瘫性上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平均随访38、7个月。结果94.1%的病人术后即刻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8.2%: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52.9%.随访期间为76.5%: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2.4%。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20侧(58.8%),肌力下降13侧(38.2%),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复发2例(11.8%)。结论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上肢肌群广泛痉挛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等.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104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2006年3月以前83例采用L2-S1椎板切开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其中3例同时行C5-T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3月以后21例患者行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31.2月,肢体痉挛缓解率95.2%,步态功能改善率81.7%,生活质量提高率88.5%。术后并发症:肢体痉挛状态复发6.7%,一过性肢体感觉障碍4.8%,一过性肌无力3.8%,腰椎不稳或前凸2.9%,一过性尿潴留2.9%。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椎不稳或腰椎前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8)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腰骶段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103例痉挛性脑瘫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采用Held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评估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痉挛程度(Held评分)缓解率分别为97.1%(100/103)、99.1%(102/103)、96.8%(99/103),术后1年分别为93.4%(96/103)、95.1%(98/103)、92.1%(95/103)。术后1周、1年,双下肢髋、膝、踝各肌群肌MRS分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术后1年GMFCS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未见顽固疼痛、大小便失禁、尿潴留,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无椎体畸形等并发症。结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性脑瘫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腰骶段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103例痉挛性脑瘫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采用Held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评估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术后1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痉挛程度(Held评分)缓解率分别为97.1%(100/103)、99.1%(102/103)、96.8%(99/103),术后1年分别为93.4%(96/103)、95.1%(98/103)、92.1%(95/103)。术后1周、1年,双下肢髋、膝、踝各肌群肌MRS分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术后1年GMFCS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未见顽固疼痛、大小便失禁、尿潴留,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无椎体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性脑瘫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455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果平均随访21.8个月。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4.8%,步态功能改善率为85.6%,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9.7%。6.2%患者存在随访期间未完全缓解的下肢感觉障碍或异常,肌无力者占15.5%,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失禁7例(0.5%),一过性尿潴留17例(1.2%)。随访期间无永久性二便障碍发生。术后下肢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72例(4.9%)。结论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儿童痉挛型脑瘫(SCP)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疼痛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双侧型单纯SCP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接受SPR并椎板复位术;术中进行镇痛预处理(应用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切口局部注射),术后采取舒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和布洛芬定时口服的全身镇痛手段。应用Wong-Baker量表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2例术后2~3 h内情绪失控和明显躁动,亲属不能安抚,予水合氯醛或咪达唑仑镇静,症状缓解;其余患儿均能保持相对安静。术后未发生术区感染、术区血肿或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与术后8 h相比,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不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和布洛芬定时口服的全身镇痛手段、结合术中镇痛预处理,对SPR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使患儿术后很早期就能耐受康复治疗,提高了手术与康复综合治疗的时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