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烧伤后早期白色念珠菌在下消化道内粘附定植变化,以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的预防效果和机制。方法:无特殊病原菌小鼠67只,肠道给入白色念珠菌,隔离饲养14d后,随机分为伤前对照组(10只),烧伤对照组(29只),烧伤治疗组(28只)。烧伤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小鼠背部致以20%TBSAⅢ°烧伤,烧伤治疗组在伤后经口给入双歧杆菌菌悬液。动物伤后1、2、3d分批活杀,观察以下指标:肠粘膜表面粘附白色念珠菌计数,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原位观察,肠粘液中特异抗白念菌SlgA。结果:烧伤对照组以及烧伤治疗组白色念珠菌粘附数量在伤后2、3d均高于伤前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少于烧伤对照组同时相水平;烧伤治疗组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和肠粘液中特异抗白念菌SIgA水平尽管低于伤前水平,但高于烧伤对照组。结论:烧伤后早期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下消化道内粘附增多,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可提高烧伤后肠道粘膜免疫中效应部位的细胞增殖水平,部分减少白色念珠菌粘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抗白念珠菌特异性IgY,并对其尖性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自烧伤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病人的创面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免疫蛋鸡,并对从该鸡产的蛋白中分离提取出的特异性IgY进行纯化及活性测定,同时用于烧伤大鼠感染白念珠菌的预防。结果:本实验制备的IgY有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能明显抑制烧伤鼠创面(痂下组织)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结论:抗白念球菌特异性IgY有助于烧伤鼠预防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特异IgA抑制白色念珠菌(白念菌)粘附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肠上皮细胞IEC-6在玻片表面生长西式,将特异IgA阳性肠粘液、阴性肠粘液以及抗IgA血清中和后的肠粘液分别作用白念菌,收集菌并与上述细胞共同孵育。计数粘粘数,并换算出抑制率。结果:含有特异抗白念菌IgA的肠粘液抑制白念菌优于其它肠粘液。结论:持异IgA在肠粘液中起重要的抗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烧伤后肠粘液中IgA,下降与肠粘液抗细菌粘附肠上皮的屏障功能变化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烧伤后30min、1h、6h、24h肠粘液IgA水平:采用玻片生长小肠上皮细胞单层培养模型观察大肠杆菌粘附及烧伤后相应各时相肠粘液抗粘附作用。结果:烧伤后肠粘液抑制大肠杆菌外粘附肠上皮细胞的能力下降且与肠粘液IgA下降有关。结论:烧伤造成肠粘液IgA水平下降与肠粘液屏障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0Co辐照后免疫功能改变及其与白色念珠菌肠道定植的关系.方法预先口饲白色念珠菌悬液,3 d后行60Co一次全身照射(剂量分别为0、4.5及6.0Gy)后第9天采用MTT法测定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及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同时,定量研究小鼠肠道白色念珠菌的定植.结果辐射后第9天两辐照组(4.5、6.0Gy)的腹腔中性粒细胞杀菌率、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0Gy)(P<0.01).而白色念珠菌的肠道定植量(对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杀菌率及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与白色念珠菌的肠道定植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60Co γ射线一次全身辐照削弱了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了腹腔中性粒细胞杀菌力,促进了白色念珠菌的肠道定植,为其内源性感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对兔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兔,建立兔30%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烧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EC作用测定PMN-EC的粘附率,并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值。结果:烧伤后即刻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组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h达高峰,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粘附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TNF-α开始升高,8h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TNF-α的值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能降低严重烧伤后血浆TNF-α的水平,进而抑制PMN-CE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生后1h内胃液细菌定植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有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的108例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行胃液细菌培养,收集每位新生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以是否发生早期感染为依据,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细菌培养阳性41例(3...  相似文献   

9.
烧伤病人治疗全过程中,创面均可能出现致病菌感染。为了及时动态掌握烧伤病人感染菌生态学情况,揭示非正规创面处理的危害性。我科自1998-01/2000-10共收集取样烧伤创面分泌物560份进行细菌培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烧伤感染创面植皮效果与细菌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璧  徐明达 《医学争鸣》1992,13(5):392-394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色念珠菌IgA抗体,评价其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和1-3-β-D-葡聚糖法对培养阳性确诊患者28例、培养阳性非确诊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确诊患者和培养阳性非确诊患者及健康对照者3组ELISA法检测I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28/28)、3.3%(2/60)和0.0%(0/30);1-3-β-D-葡聚糖法I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28/28)、1.7%(1/60)和0.0%(0/30)。ELIS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7.8%,与1-3-β-D-葡聚糖法的100.0%和9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怀疑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检测血清中IgA抗体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新药筛选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ICR小鼠静脉注射临床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CaR,通过临床症状、生存情况、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分析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对模型评价。结果 CaR感染小鼠在接种后第1天出现死亡,相比临床药敏菌株Ca S感染组,16 d观察期内动物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CaR,90.7%;Ca S,86.2%,P=0.158),但观察早期CaR组死亡比Ca S组快。感染第4天,不同组织均可检测到念珠菌,并发现与Ca S组相比,肾、脑组织载菌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真菌引起的典型肉芽肿样是肾、脑、心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组织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显著,与Ca S组比较,IL-1α和IFN-γ显著升高,TNF-α显著下降。CaR和Ca S感染小鼠给予10 mg/kg氟康唑治疗,死亡率分别为83.3%、37.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有望成为抗感染新药研发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特征,其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差异及经氟康唑预处理的生物材料表面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进行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培养,用MTT法检测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活性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早期(8h)生长较快,当成熟生物膜形成后,生物膜活性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代谢水平,不再增加;早期(2h)的生物膜对氟康唑MIC50为2~4μg/m|,中晚期(12~72h)生物膜MIC50均〉128μg/ml。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氟康唑(0.5~8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上生物膜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浓度氟康唑(32~64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生物膜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中晚期则产生明显耐药。经抗菌性处理的生物材料对预防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含纳米聚磷腈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黏附情况。方法制备含1%、5%纳米聚磷腈的聚氨酯材料试件(PZS-1%、PZS-5%组,n=12)和硅橡胶软衬材料试件(硅橡胶组,n=12),各组试件分别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实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试件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情况,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测定各组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104CFU/mL)。结果 PZS-1%、PZS-5%和硅橡胶组试件表面的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分别为207.800±22.300、133.200±31.597和200.600±32.250。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ZS-5%组试件表面的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显著低于PZS-1%组和硅橡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PZS-1%组与硅橡胶组试件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ZS-1%和硅橡胶软衬材料相比,PZS-5%材料表面黏附的白色假丝酵母菌明显减少。聚磷腈成分的添加可能影响材料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预先免疫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BCG或灭菌生理盐水皮内注射预先免疫2周,然后由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进行攻击,观察小鼠死亡率及计算存活小鼠肾组织带菌量。结果BCG免疫组存活时间长于生理盐水免疫组(P〈0.01);存活小鼠肾组织菌落计数:BCG免疫组远少于省里盐水免疫组(P〈0.01)。结论BCG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方法 :分别用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 (PMN)、巨噬细胞 (MФ)对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吞噬 ,计算吞噬率、吞噬指数。结果 :PMN对孢子相白念珠菌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分别为 1 6 1± 4 93、0 1 8± 0 0 5 ,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分别为 1 0 5± 3 2 8、0 1 1± 0 0 3,PMN对孢子相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强于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 (P <0 0 0 1 ) ;MФ对孢子相白念珠菌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分别为 2 9 8± 6 98、0 34± 0 0 7,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分别为 2 1 2± 5 38、0 2 3±0 0 6 ,MФ对孢子相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强于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 (P <0 0 0 1 )。结论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对孢子相白念珠菌的吞噬能力强于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志东  廖万清  徐红  陶文照 《上海医学》2006,29(1):36-39,F0004
目的建立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对裸小鼠腹部注射白念珠菌及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观察记录1~2d内裸小鼠的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分布,并进行病理检查。根据寇氏法设计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检测感染前后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分别观察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对裸小鼠的急性毒性;检测到裸小鼠腹腔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的LD50为1.6×107cfu/ml,注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的LD50为2.0×107cfu/ml。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感染裸小鼠时,脾脏组织NK细胞的活性下降。结论建立了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模型,为讨论在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缺失的情况下,以B细胞NK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感染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二相性与口腔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色念珠菌与人口腔颊粘膜细胞 (BEC)进行粘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 ;用兔抗人sIgA血清中和人唾液中sIgA ,12 5Ⅰ sIgA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中sIgA的浓度 ,比较含sIgA及不含sIgA的唾液对二相性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影响。 结果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含sIgA的唾液抑制孢子相及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不含sIgA的唾液 (P <0 .0 0 5 ) ,且唾液中sIgA抑制孢子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抑制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 (P <0 .0 5 )。结论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口腔致病性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芩等中草药5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体内吞噬实验法,设立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结果:(1)吞噬百分数均值及P值:黄芩85.1%、P〈0.01,牡丹皮87.6%、P〈0.01,羌活51.7%、P〈0.05,大黄53.8%、P〈0.05,千里光66.3%、P〈0.05;(2)吞噬指数均值及P值:黄芩2.09、P〈0.05,牡丹皮1.523、P〈0.05;(3)知母、五蓓子、大蒜、茵陈、白花蛇舌草、黄精、补骨脂、金银花、桑枝、海金沙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的P值均大于0.05.结论:黄芩、牡丹皮、羌活、大黄、千里光具有增强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吞噬作用,知母、五蓓子、大蒜、茵陈、白花蛇舌草、黄精、补骨脂、金银花、、桑枝、海金沙对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