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确定初次SCT普查漏/误诊而后次CT扫描检测到的小肺癌CT征象及其进展。方法复习10例于初次SCT普查漏/误诊患者的CT征象;回顾性评价CT征象,检测时间,细胞类型,以及病理分期。结果初次SCT扫描漏/误诊的小肺癌,包括陈旧性结核结节2例,其中心有高密度小结节2例,恰与轴位周围肺血管2例,周围肺血管头尾端紧邻的密度增高影2例,以及稍高密度小结节2例。检测时间范围由9~48月。病理检查中,8例肺癌为Ⅰ期,2例为Ⅱ期。结论SCT普查可漏/误诊接近检测阈的小肺癌结节。因此,即使如陈旧性结核结节等原发病存在时,也要用HRCT检查非钙化结节;并仔细评价肺血管,极力推荐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早期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早期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变区域再次进行薄层扫描,16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空泡征(6/3)、小结节堆积征(7/4)、支气管充气征(4/1)、分叶征(8/4)、毛刺征(15/8)、胸膜凹陷征(7/3)。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及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低剂量CT征象及特点。材料与方法:通过某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肺部低剂量CT扫描普查,对发现的肺内结节进行追踪观察。对17例确诊早期肺癌不同时期的低剂量CT征象进行分析,寻找早期肺癌的生长规律和具有诊断价值的新征象。结果:17例中,初次扫描时典型的CT诊断征象显示率明显偏低。其中,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7例,胸膜凹陷征4例,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例,毛刺征1例。在结节的生长过程中,结节周围模糊征12例。结论:“结节周围模糊征”是早期肺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
朱凤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4):297-299
目的:总结小肺癌CT诊断的体会,强调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增强CT在小肺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过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直径8-20m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结果:97.56%的实质性小肺癌具有一般周围型肺癌的特征性表现;高分辨CT(HRCT)可导致肺内小结节密度偏高;浸润型小肺癌CT表现与炎症相似;增强扫描时(1.5-2ml/kg,2-3ml/s‘),实质性小肺癌强化峰值在1-1.5分钟。结论:薄层螺旋型CT扫描,标准重建不仅能真实地反映病灶的细微征象,对病灶的性质做出判断,而且能较准确地提示小肺癌TNM分期。增强扫描时小肺癌的强化峰值与静脉注射对比剂的速率和扫描时间相关。浸润型小肺癌与炎症鉴别较难,抗炎治疗后不吸收需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胸部正侧位片,及普通CT薄层扫描图象研究小肺癌的影像学征象。材料与方法:对30例病理证实的肺癌进行X线及CF征象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征象有:毛刺征10例、空泡征13例,癌周有尖角及胸膜凹陷征9例,密度不均、边缘较模糊10例,空洞2例、条索影9例。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上各种不同组织类型的小肺癌具有的X线、CT征象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周围型小肺癌于螺旋CT薄层扫描的表现。方法5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经CT薄层(2~3mm)扫描,分析了其CT征象。结果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分叶征见于46例(92%),边缘毛刺征38例(76%),空泡征28例(56%),胸膜凹陷征39例(78%),以及血管集束征35例(70%)。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螺旋CT薄层扫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上述诸征象,因而能够提高小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心型肺癌的CT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总结由病理证实56例中心型肺癌的首次CT表现。结果 56例中首次CT检查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的间接早期征象,而无明显气道狭窄、消失及肺门部肿块等直接征象。结论 中心型肺癌早期CT直接征象少,难显示;间接征象多,易发现,但缺乏特征性,误诊高。CT薄层扫描加重建有助于发现直接征象,结合支气管镜活检可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0例,分析其螺旋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稍低密度1例,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8例呈明显强化,2例呈轻中度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螺旋高分辨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0例,这5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均接受螺旋CT扫描(SCT)以及高分辨CT扫描(HRCT),对其SCT与HRCT扫描的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高分辨CT扫描,其分叶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螺旋高分辨率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囊肿CT误诊分析(附2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CT误诊原因。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23例,观察病变CT征象,并对CT误诊的疾病归类分析。结果: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多发性肺脓肿、肺癌、肺大泡、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分别占11例、3例、5例、2例、2例。结论:分析支气管囊肿所具不同的CT征象及其反映的病理实质,结合临床资料,并注意与类似征象的疾病相鉴别,是避免误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CT上根据病灶形态分三型为:①结节、团块或片状影27例,其中单发病灶(结节或团块影)6例,多发病灶(包括多发结节、结节并团块或片状影)21例;②浸润实变影6例;③弥漫混合型3例。36例病灶中位于两肺下叶21例(58.3%),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区22例(61.1%),伴有空洞11例(30.6%),晕征7例(19.4%)。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以结节、团块或片状型多见;病灶多分布于肺外周,可伴空洞、晕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肺隐球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已确诊为矽肺病人的X线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32例中20例螺旋CT显示有多发且分布密集的小矽结节(直径%10mm),而X线胸片显示12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00,P〈0.05);直径〉10mm的融合结节和团块CT共检出12例,X线胸片检出9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5.27,P〈0.05)。CT检出矽肺并发肺气肿11例,X线胸片检出6例;CT检出矽肺并发肺结核5例,X线胸片检出3例;CT检出矽肺并发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大或钙化21例,X线胸片检出15例。结论螺旋CT在矽肺大小结节的显示及并发症的检出上优于X线平片,对矽肺的正确、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WG肺部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WG11例的肺部表现,其中胸片11例,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结果 11例中,肺部有异常表现10例。异常表现中片状浸润病灶3例,多发结节影(直径小于3cm)4例,肿块(直径大于3cm)3例,空洞8例,条状阴影1例。4例多种病灶混合存在。结论 WG肺部表现呈多样性,以片状浸润、结节和空洞病变最常见,薄壁空洞和环形空洞具特征性。此病要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多因素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肺内直径≤3em的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可能性,并评价多排螺旋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证实的直径≤3cm的SPNs病例80例,通过对病灶的强化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肺内结节的CT形态学特征等行多因素分析,探讨SPN定性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恶性、良性及炎性结节显示了不同的T—DC模式。睬分叶征、钙化在小肺癌与良性结节两组病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肺结节内点状、多点状透亮影在良、恶性结节中出现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对病变全方位显示,动态对比增强功能CT提供了SPN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结合临床资料,能较好地无创地定性诊断,从而提高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检测支气管动脉(BA)的走形、特征及变异,观察分析BA与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及肺癌的供血特点.方法 将119例患者按疾病的不同分为4组:正常组(16例)、慢性感染组(21例)、肺结核组(20例)和肺癌组(62例).肺癌组根据病理及其在肺内的位置又分为4个亚组(1例肝癌肺转移除外):左侧中央型肺癌组(16例)、右侧中央型肺癌组(28例)、左侧周围型肺癌组(7例)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10例).均使用GEBright speed 16层CT增强扫描,通过GE Avantage Workstation 4.4后处理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观察和后处理.对各组BA直径进行组内和组间的统计学分析,对患侧BA直径与肺部肿块的直径进行Personl和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中BA为左1支右1支101例(84.9%),左1支右2支8例(6.7%),左2支右1支9例(7.5%),左3支右1支1例(0.8%).左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30支,右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27支.正常组、慢性感染组及肺结核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大于对侧BA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侧周围型肺癌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中央型肺癌组、左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左侧BA直径(均P<0.01).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右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右侧BA直径(均P<0.01).Personl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中央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呈正相关(r=0.342,P<0.05),周围型肺癌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无相关性(r=-0.026,P>0.05).结论 MSCT支气管动脉成像安全、无创、快速,通过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地显示BA,能较好地观察肺内疾病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BA参与了中央型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型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评价CT在肿瘤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肿瘤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4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肿瘤型肺结核患者行CT扫描,所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总结其CT影像学特征。结果 43例肿瘤型肺结核患者按其CT影像学特征分型:肺部团块型23例(53.5%),肺部单发或多发结节型6例(14.0%),肺部空洞型5例(11.6%),纵隔肺门团块型5例(11.6%),支气管腔内结节、团块型4例(9.3%)。32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8例,环形强化4例,周边强化2例,整体均匀强化4例,不强化4例。43例误诊为肺癌36例,误诊率83.7%。结论肿瘤型肺结核因其CT影像特点不典型,误诊肺癌较多,CT显示其影像特点有一定的优势,结合实验室检查、随访或穿刺活检,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粟粒性肺结核、尘肺和粟粒性肺转移瘤的HRCT表现及鉴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临床证实的38例粟粒性肺结核,33例尘肺和41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的常规CT及HRCT资料,观察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统计分析三者的差异。结果:38例粟粒性肺结核中,结节全肺野和内、中、外带分布均匀者分别为32例(84.2%)和29例(76.3%),33例(86.8%)以全小叶分布为主。33例尘肺中,结节以中、上肺野和内中带分布为主者分别为30例(90.9%)和31例(93.9%),28例(84.8%)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41例粟粒性肺转移瘤中,结节以中下肺野和中、外带分布为主者分别为37例(90.2%)、34例(82.9%),36例(87.8%)以小叶实质分布为主。结核、尘肺及肿瘤结节大小均匀分别为31例(81.5%)、9例(27.3%)、6例(14.6%);边界清晰者分别为36例(94.7%)、31例(93.9%)、39例(95.1%);合并有磨玻璃征者分别为34例(89.4%)、7例(21.2%)、21例(51.2%)。结论:HRCT能够很好地显示粟粒性肺结核、尘肺及粟粒性肺转移瘤结节的分布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三种粟粒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CT影像学与其中医证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肺结核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抗结核治疗后有效、痰菌阳性的96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肺结核患者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分别为38、24、19、15例。病变早期、症状较轻时为肺阴亏虚型,CT表现为病灶累及范围较小;病变进一步发展、症状较重时为阴虚火旺型,CT表现为病灶累及范围较广,厚壁空洞、树芽症、干酪性坏死多见;病程反复,病灶进一步扩大,肺组织损害更加严重为气阴两虚型,CT表现为病灶纤维化表现为主;肺功能不全时为阴阳两虚型,CT表现为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征象。结论 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病变分型、病情演变进展、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肺结核CT影像表现作为望诊的一部分,可以明确肺结核的中医证型与其CT影像学关系,使肺结核的临床中医辩证分型趋于标准化,使中医辩证更为精确,使中医施治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公司Active 16排螺旋CT对98例胸部DR平片怀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同时对病变部位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由3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进行判读,分别就肺结核在螺旋CT上的主要征象进行逐一判定,最后做出定性诊断。结果:98例胸部DR平片怀疑肺结核患者,最后通过查痰、活检或肺结核菌阴性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有80例。对以上确诊的80例肺结核患者的两种扫描方式所得图像进行判定,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CT在肺结核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能获得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诊断效果,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部CT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筛查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健康体检者肺部CT扫描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筛查肺结节的图像质量、检出率和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常规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22例34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2例;低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19例30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1例,两者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而辐射剂量方面,常规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492.64±43.96)mGy·cm、(110.22±9.76)mAs 、(3110.36±143.34)mAs和(9.53±2.63)mGy,低剂量组分别为(153.22±18.45)mGy·cm、(42.58±3.43)mAs 、(978.45±40.87)mAs和(3.53±1.73)mGy,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78、6.52、10.44、8.16,P均<0.05)。结论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显示及检出与常规剂量相同,辐射剂量更小,更适合健康群体中肺结节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