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李学霞 《中国校医》2001,15(6):479-479
盲聋童是一个特殊的少年群体 ,先天缺陷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不便 ,由于身体有残疾 ,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担负培养教育这个特殊群体任务的盲童学校 ,有义务有责任关心关怀这些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和将来成才都极为重要。我以为 ,盲聋童学校的卫生工作应以宣传卫生保健、指导学生科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主 ,而不应当单纯防病和治病。我们的学生全为寄宿生 ,他们离开父母和家庭 ,融入一个全新的环境 ,由于残疾 ,他们在生活、卫生保健和交往上都有诸多不…  相似文献   

2.
生活     
正哪些老人适合带孩子身体健康,精力较好,性格开朗,乐于养育孙辈。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能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汽车安全座椅的3种安装方式安全带安装方式一般适合于是低端车型使用,为了降低成本无专门考虑安装座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收集资料和居民粪便标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采用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饮食和生活卫生习惯、家庭水平因素以及自然村水平因素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 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性别、受教育年限、个人饮食与生活卫生习惯、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是否存在人畜混居现象、家庭是否有厕所与卫生橱柜等变量与肠道寄生虫感染有统计学关联(均有P<0.05)。控制个人和家庭水平因素后,自然村的自来水供应情况、公共厕所有无和环境卫生状况等社区环境水平变量均对肠道寄生虫感染具有独立效应(均有P<0.05)。结论 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具有良好个人饮食与生活卫生习惯者肠道寄生虫感染机会较低,家庭经济条件好、拥有自家厕所和卫生橱柜均可降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自然村供应自来水、建有公共厕所和改善自然村环境卫生状况等社区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也能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金山区农村家庭的卫生状况和农村居民的自身健康知识和卫生习惯现状。方法设计调查表,培训调查员对区内农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将结果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金山区农村的家庭卫生习惯总体情况良好,农民对一般卫生常识基本掌握,对新发的疾病基本知晓;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总体上向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是劳动防护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结论加大政府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活卫生条件;加大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现卫生工作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5.
集体儿童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儿童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研究沈阳市健康教育所房晓夏在《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参考教材》发行之前,为摸清儿童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现状,为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全市四所幼儿园进行了“集体儿童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的现状调查”,报告如下。一、对象内...  相似文献   

6.
性教育的社会卫生学观点包括与性卫生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精神上的问题和卫生学问题。性教育的目的是促使身体的协调发展,从小给孩子养成不同性别的卫生习惯,教会他们具有性成熟时期对待性本能的教育。这些不只是培养作为人的高尚使命的意识,而且也是培养他们对下一代人的健康、生活和未来应负的责任感。为此,医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应有一个基本目的:即不仅传授给正在成长的一代必需的知识,养成卫生习惯,而且要在思想上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品德。性教育首先是要求按照性别和年龄区别对待的方法.综合配套教育措施中,性教育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们的行为转变。即通过传播卫生知识使人们建立卫生信念,改正不卫生的行为,自觉养成卫生习惯,达到增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生活的目的。我们从事专业或业余卫生科普创作的同志,就是要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以此指导自  相似文献   

8.
论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区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体制,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目的等与传统模式有很大不同。如今社区服务已逐步走进家庭,从社区的每一个家庭人手,包括老人、孩子、中年人,医生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起点进行管理,(如,冠心病、高血压)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从孩子和年轻时就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已经患病的中老年人,除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治疗外,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供在家庭培养幼儿卫生习惯必要性的依据,我们对沈阳市和平区南宁幼儿园的279名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卫生行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清洁卫生行为、读写卫生行为、口腔卫生行为及饮食卫生行为等方面,幼儿在园好,在家不好的家园卫生行为不一致性很明显,且大致呈随年龄增长而卫生行为不一致性增加的态势,从而说明加强幼儿在家庭卫生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卫生监督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社区卫生监督的意义1 1 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补充 社区卫生监督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更加全面的卫生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监督注重食品卫生、公共场所、职业危害、医疗卫生等的服务指导 ,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解决群众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卫生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将卫生监督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 ,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提高健康水平。社区卫生监督符合全国“卫生进社区”的要求 ,是“卫生进社区”的有效补充。1 2 是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建立与社…  相似文献   

11.
有关研究指出:家庭生活和睦、与父母之间感情融洽的儿童,其生长发育状况、智力因素与个性、情感、交往能力、行为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均优于家庭生活不安定、与父母之间感情淡淡及不合的儿童。另有调查结果也表明,家庭生活不稳定、家人之间不合睦、情感不融洽等,是导致少年儿童厌学与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与教育学家们强调:家庭应为儿童创设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首要条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否融洽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和睦程度,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智力的发展。如何才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防病保健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为此,我校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注意到做家长的工作。1学生事长卫生知识贫乏因素由于家长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因而无时间学习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知识。多数家庭经济收入不高,不可能订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农村居民腹泻在家庭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因素,于2015年5-10月,在泰安市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5户家庭,共计300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监测户的人口学资料、两周腹泻患病情况、饮用水类型、饮水习惯、卫生习惯等信息),厕所与粪便无害化情况(厕所类型、位置、厕室内情况、粪便处理方式等情况),生活垃圾情况(生活垃圾丢弃地点等情况),生活污水情况(生活污水排放方式、排放地点等情况),病媒生物情况(孳生地数量、有无鼠迹、苍蝇等情况)。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两周腹泻患病率为3.3%(10/300)。农村居民腹泻患病率在家庭厕所位置、厕室内卫生情况、家庭生活垃圾丢弃地点、家庭生活污水排放方式、房屋周围病媒生物孳生地情况、家庭饮水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厕所位置在室内、厕室内有蝇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居民腹泻患病率均较高。房屋周围无垃圾投放点居民腹泻患病率高于有垃圾投放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腹泻患病率在家庭饮用水类型、家庭厕所类型、粪便处理方式、家庭生活污水排放地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强卫生宣传,改善家庭环境卫生,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是降低农村居民腹泻患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做好卫生监督工作,我们对1218名炊管人员的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式,不记姓名。问卷包括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两方面内容,卫  相似文献   

15.
孙逊 《中国校医》1988,2(1):29-31
<正> 青少年健康教育,亦即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普及卫生知识,使学生产生卫生行为,进而养成卫生习惯。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长发育及日后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同对,学到卫生知识的学生能以模范的卫生行为去影响家庭和社会,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初中生生殖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提供指导.方法 整群抽取武汉市某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共212名,用自编初中生生殖健康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的卫生习惯较男生好,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痛经和外阴瘙痒的发生率初二学生高于初一学生.与母亲孩子谈论过青春期知识的学生卫生习惯较好;父亲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初中生生殖卫生状况应引起重视,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孩子进幼儿园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期.但许多小孩往往有不太适应新环境,缺乏良好的个性和与其它小朋友和睦相处的能力,卫生习惯和个人自理能力差等等毛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家庭条件与环境的差异,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卫生知识教育及卫生习惯的形成也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对450名中小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225名)进行了卫生习惯调查。 1 调查对象及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城镇和乡村的中小学生,采用不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小天地,但家庭,不应只是孩子的哺育点、安乐窝。家庭即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文明阵地,也要成为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 古人云:“书香门弟出状元”。这话虽然有失偏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今天很不适应,但它也有可取之处,即在一个有着浓厚读书  相似文献   

20.
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入园后的适应水平,家长应特别注意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尽量让孩子自己用筷、碗、勺等吃饭,培养孩子独立进餐能力;让孩子自己解、束裤带,擦屁股,训练孩子独立大小便的能力;入睡、起床时,教会孩子独立穿脱衣服、鞋袜及铺床叠被;还应注意对孩子独立洗漱、擦鼻涕等保持自身整洁卫生能力的训练等。通过有目的的培养,孩子入园后便能较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