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耳显微解剖标志与面神经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30具(60侧颞骨)中国人成年湿性头颅标本经乳突入路对颞骨进行显微解剖,重点观察面神经并根据其周围的固定解剖标志对其进行定位。 结果 面神经乳突段前缘和后缘至假想定位线的距离分别为(-0.11±0.36)mm和(-0.14±0.38)mm,鼓室段面神经下缘与假想定位线的距离为(0.31±0.12)mm,砧骨短脚末端至外半规管下缘的距离为(1.73±0.24)mm,外半规管至面神经锥段上缘的距离为(2.65±0.25)mm,砧骨短脚最末端至面神经锥段上缘的距离为(2.20±0.41)mm,镫骨头上缘至面神经水平段下缘的距离为(2.24±0.23)mm等。结论 外半规管、砧骨短突、鼓环、二腹肌嵴、前庭窗、匙突、卵圆窗、锥隆起和鼓索神经等是中耳显微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并与面神经关系极其密切和恒定。  相似文献   

2.
后鼓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后鼓室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成人 6 0侧颞骨标本 ,用牙科钻磨开乳突腔 ,打开外耳道外侧壁和鼓室盾板 ,充分暴露后鼓室入路手术中有关的解剖结构。以外耳道上棘、面神经管锥曲为测量标志 ,在手术显微镜下 ,对在手术中遇到的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结果 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窝、锥隆起、鼓索隆起、面神经管锥曲、外侧半规管、后半规管、前庭窗、蜗窗、匙突、乙状窦垂直部前缘中点、窦膜角的距离分别是 17 19、18 0 2、15 2 2、14 4 9、15 39、17 35、19 5 8、2 0 0 9、2 0 32、15 6 8、18 76mm。面神经管锥曲至鼓索隆起、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的距离分别是 3 33、1 5 3、2 15mm。结论 外耳道上棘、面神经管锥曲是后鼓室入路的重要手术标志 ,鼓索隆起向内 3mm是手术入路的安全区 ,面神经减压术时应避免损伤水平半规管及后半规管等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面神经鼓乳段在斜矢状位最佳显示的扫描基线,为面神经鼓乳段疾病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利用HRCT对16例(32耳) 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骨标本行斜矢状位扫描获得层厚为0.625 mm的HRCT图像后,再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颞骨标本切制层厚为1mm的连续斜矢状断面标本,选取面神经鼓乳段显示良好的CT图片与对应的切片标本对照观测。 结果 16例(32耳)在斜矢状位均可完整显示面神经鼓乳段全程,面神经鼓乳段全长为(23.58±1.44)mm,鼓室段到外半规管的距离为(0.75±0.12)mm,面神经鼓室段到鼓室的距离为(0.34±0.08)mm,鼓室段和乳突段的夹角为(108.88±2.49)度。 结论 颞骨斜矢状位HRCT图像结合对应切片标本能良好显示面神经鼓乳段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以与正中矢状面成(21.40±4.35)度为扫描基线作斜矢状位扫描显示面神经鼓乳段最佳,对颞骨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幼儿面神经隐窝等相关结构进行观测,为幼儿人工耳蜗植入及其它耳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1~5岁儿童尸头14个(28侧),模仿经乳突后鼓室径路,进入后鼓室;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面神经隐窝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从不同的角度可清楚地看到锥隆起、面神经管凸(面神经水平段)、砧镫关节、镫骨底板、匙突、圆窗龛及鼓岬等主要结构。面神经垂直段长度为(10.58±1.20)mm,面神经圆窗龛平面到乳突表面、面神经锥曲段到鼓索神经、水平半规管到面神经水平段以及鼓索神经起点到茎乳孔的距离分别为:(11.90±1.80)mm,(3.79±0.45)mm,(1.94±0.43)mm,(5.14±0.80)mm。结论:幼儿面神经隐窝与成人的不同点以及幼儿面神经隐窝的相关测量数据,可为幼儿手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面神经管锥段位置关系的信息。方法取15例开颅取脑后颅底标本,对面神经管锥段与外半规管凸、后骨半规管、锥隆起、鼓索隆起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直接测量与64层螺旋CT测量;对118例患者头颅CT扫描图像进行相同项目的测量。对颅底标本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和男女患者头颅CT扫描资料测量结果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x珚±s)mm,以下同)分别是1.49±0.61与1.55±0.60,2.27±1.02与2.19±1.07,3.31±1.31与3.39±1.28,3.78±1.26与3.87±1.42;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测量男女性的测量值分别为1.68±0.86与1.34±0.69,2.49±1.44与1.95±1.35,3.60±1.24与3.13±1.23,3.96±1.21与3.47±1.32;两性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除可助医生明确诊断外,CT测量和面神经管的三维重建还可助临床医生术前、术中对面神经管锥段及其他解剖结构的定位与保护。在术中可以外半规管凸、后骨半规管、锥隆起对锥段定位;相反亦可以面神经定位骨半规管。  相似文献   

6.
鼓索神经颞骨部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观察鼓索神经与外耳道后壁及锤、砧骨之间关系。测量结果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鼓索神经骨管长度为9.10±2.28mm,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0.28±2.10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为4.97±1.14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21±0.76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夹角为27.30±5.97°,鼓索神经与面神经为水平段夹角为3.73±1.66°,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大致与锤骨短突在同一水平,约82.5%(33侧)的标本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有一小骨性突起。结论:鼓索神经鼓室段与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锤骨短突以及外耳道后壁骨性突起可以作为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的标志,在鼓室内,鼓索神经行于锤骨颈和砧骨长脚之间。在术中可以此为标志寻找鼓索神经。开放面神经隐窝时可以先暴露砧骨短突,然后以砧骨短突上缘和锤骨颈为标志可大致判断开放范围,防止鼓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颞骨内段在横断薄层和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面神经膝状神经节(GG)多位于外半规管层面。(2)匙突多与锤砧关节位于同一层面。(3)锥隆起多位于鼓岬层面。结论:面神经水平段起始部,GG,面神经迷路段三者在外半规管层面内呈倒“V”字型排列;面神经垂直段位于面神经隐窝深面,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在鼓岬层面内从内向外呈“ω”字型排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断簿层切片。标本切片与HR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面神经膝状神经节(GG)多位于外半规管层面;匙突多与锤砧关节位于同一层面;锥隆起多位于鼓岬层面。结论:面神经水平段起始部、OG、面神经迷路段三者在外半规管层面内呈倒"V"字型排列;面神经垂直段位于面神经隐窝深面,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在鼓岬层面内从内向外呈"ω"字型排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面神经隐窝进路涉及解剖区域的相关显微解剖和影像学解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选用近几年关键词为“面神经”、“颞骨”及“后鼓室”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其解剖结构复杂精细,涉及面神经乳突段、鼓索神经、砧骨窝之间的解剖区域。一些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相对恒定,如锥隆起、圆窗龛、圆窗、前庭窗、镫骨、砧骨短脚、匙突、面神经鼓室段、水平半规管凸、后半规管凸等,可以作为手术的参考标记。结论:面神经隐窝进路在现代耳显微外科中有重要地位,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normal facial canal an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acial canal and its adjacent structures using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imag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The petrous parts of 54 temporal bones were scanned using micro‐CT with a slice thickness of 35 μm. The serial micro‐CT image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3D volumes of the facial canal and the bony labyrinth with the aid of computer software. These volumes were used to measure 31 dimensions of the facial canal and its spatial relationships with adjacent structures. The length of the meatal segment, the tympanic segment, and the mastoid seg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p < 0.05). The narrowest portions of the facial canal were immediately lateral to the meatal foramen in the labyrinthine segment and the midpoint of the tympanic segmen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rigin of the canal for the chorda tympani nerve and midpoint of the stylomastoid foramen was 35.3% of the length of the mastoid segment,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tympanic segment and the 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 was 16.3°. The angle between the mastoid segment and the canal for the chorda tympani nerve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180° and >180°. These findings represent supplemental data for improving th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ial canal anatomy. Anat Rec, 297:1808–1816, 2014.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颈动脉管外口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选取成人颅骨,由1位口腔专业教师确定各观测点的位置后,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等测量颈动脉管外口的长径、短径及该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部内侧点、茎乳孔内侧点、乳突尖、舌下神经管外口长径内侧点、枕髁最前点、枕骨大孔最前点和正中矢状面的最短距离,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临床乙状窦前入路迷路后区域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经10%甲醛溶液固定成人尸头标本15具共30侧。在外耳道后上棘、乳突上嵴、乳突尖之间磨除骨质,暴露乙状窦、岩上窦、岩上窦-乙状窦交点、颅中窝硬膜、乙状窦前方的颅后窝硬膜。磨出后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上骨半规管及面神经垂直段、颈静脉球。测量相关数据。结果:乙状窦前入路迷路后区域的骨质可分为三层:表面骨皮质,乳突蜂房骨质,覆盖深部结构的坚硬骨质。外耳道后上棘至后骨半规管的最近距离为(17.88±1.27)mm;面神经垂直段在外半规管下方、后半规管的前方走向二腹肌嵴前缘的内侧,其长度为(7.58~14.02)mm;外耳道后上棘.乙状窦最短距离为(13.84±2.74)mm。结论:此区域骨质分层明显的解剖学特点及测量的数据可以指导手术操作,避免损伤重要结构,为乙状窦前入路迷路后锁孔入路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迷路后桥脑小脑三角区内镜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在桥脑小脑三角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10侧成人尸头进行大体解剖,熟悉桥脑小脑三角区诸结构解剖关系;在10例2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迷路后径路内镜手术,将镜下结构按解剖位置分为面神经、三又神经、舌咽神经三个区域,重点观察各区域各组颅神经之间、神经和血管之间关系;在15例标本上,于颞骨岩部后骨板平面测量内耳门外缘距后半规管外缘、颞骨表面距离,内耳门下缘距舌咽神经距离。结果:10例标本通过内压小脑均能成功导入内镜进行模拟手术;内耳门及第7、8颅神经可作为内镜手术的解剖标志。内耳门外缘距颞骨表面距离为(33.82±2.80)mm,距后半规管后缘距离为(13.24±2.55)mm,下缘距舌咽神经距离为(6.26±1.05)mm。结论:迷路后径路桥小脑角区内镜手术完全可行,较显微镜手术而言具有微创、能多角度观察病变区域、更清晰分辨血管神经关系等优点,更适合耳科医生采用,但需熟悉和掌握有关解剖知识以及内镜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后鼓室颞骨切片与CT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l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4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6mm、15.94mm和21.81mm。结论: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例成人尸头标本中观察并测量眶下孔至上颌窦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稍内侧,至眶下缘的垂直距离为(6.72±2.98)(4.30~11.90)mm,至上颌窦底壁的距离为(18.56±3.14)(14.60-27.20)mm,至上颌窦最后壁的距离为(36.08±3.61)(30.30-42.40)mm,至蝶腭动脉起始处的距离为(37.59±3.75),(30.50~44.10)mm,至翼腭神经节的距离为(40.47±2.74)(36.10~44.90)mm,至翼管的距离为(48.12±3.21)(42.20-54.40)mm,至上颌神经出圆孔处的距离为(43.24±3.32)(38.90~49.70)mm;筛上颌窦板长径为(8.96±2.87)(4.10-13.10)mm,宽径为(5.28±1.38)(2.90-8.70)mm。结论:本研究可为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