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临床和MRI特征。方法:分析13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头MRI资料。结果:76.9%的患者卒中前无垂体瘤表现,84.6%的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等。MRI检查发现,瘤内出血8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合并高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肿瘤内坏死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血合并坏死2例,表现为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垂体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MRI检查结合临床,对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质地与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探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分析了100例实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MR检查T2信号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 肿瘤质地软易切除者88例,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6例,泌乳腺激素腺瘤21例,无功能性腺瘤31例;MR检查T2像;高信号76例,等信号12例。肿瘤质地较韧者12例,其中泌乳激素腺瘤4例,无功能性腺瘤8例;MR检查T2像,高信号4例,等信号8例。结论 垂体腺瘤的质地与MR检查T2像信号强度、内分泌测定有关,可以指导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和MRI Flash-T1W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及MRI表现.男7例,女10例,年龄11~17岁.结果①颅咽管瘤8例,CT表现为鞍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部分囊壁蛋白壳样钙化;MRI 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分别表现为高中低信号.②生殖细胞瘤5例,CT表现为鞍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大部分均匀强化;MRI 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等或低信号.③垂体微腺瘤2例,CT无异常发现,MRI T1W像表现为垂体内略低信号结节.④鞍区脑膜瘤2例,CT表现为鞍上池稍高密度类圆形肿块,强化均匀,MRI T2W像呈高信号,T1W像呈低信号.结论 MRI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Flash-T1W像在临床应用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垂体腺瘤手术标本 48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2 5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38 2岁。所有病例均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确诊。包括 2 0例PRL腺瘤 ,10例GH腺瘤 ,2例ACTH腺瘤 ,2例FSH腺瘤及 14例无功能腺瘤。按以下三点标准之一诊断为侵袭性腺瘤 :(1)术前影像学检查肿瘤最大径≥ 4 0cm。 (2 )病理提示鞍底骨 ,硬脑膜有肿瘤细胞浸润。(3)Hardy分级Ⅲ Ⅳ级 ,即术中证实鞍底骨及硬脑膜被侵蚀破坏 ,肿瘤突入蝶窦腔或肿瘤侵入海绵窦 ,本组 18例侵袭性腺瘤 ,30例非侵袭性腺瘤。2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的MRI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8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术前行MRI评估,结合手术所见和病理发现进行研究。结果MRI表现囊变者43例,其中19例无液平面的囊变区多表现为T。WI低或稍低信号,T1WI高信号;24例液平面上/下信号表现为T1WI上呈高/低信号19例,高/等信号4例,低/等信号1例;T1WI上仅7例发现液平面,其中高/等信号4例,高/略高信号2例,略低/等信号1例。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与肿瘤大小、侵袭性有关(P〈0.05),多见于泌乳素型、促性腺激素型、无功能型和多激素型腺瘤。结论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主要是因瘤内出血后,血肿衍化吸收沉淀所致。术前对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的MRI评估有助于对肿瘤生长方式及行为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梗死性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缺血梗死性垂体腺瘤卒中的病例资料。8例有较典型的临床卒中症状。术前存在高生长激素血症6例,伴全垂体功能低下2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肿瘤周边不均匀环形强化8例,鞍底下陷7例。术中见肿瘤血供差7例,明显干酪样或豆腐渣样组织5例,瘤内少量陈旧性出血2例。结果组织病理均见大片凝固性坏死,生长激素型腺瘤4例,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型腺瘤2例,催乳素型腺瘤1例,无功能型腺瘤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4个月以上,未见明显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梗死性垂体腺瘤卒中临床少见,常有较典型临床卒中症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生长激素型腺瘤具有好发倾向,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和MRI Flash-T1W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及MRI表现。男7例,女10例,年龄11—17岁。结果①颅咽管瘤8例,CT表现为鞍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部分囊壁蛋白壳样钙化:MRI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分别表现为高中低信号。②生殖细胞瘤5例,CT表现为鞍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大部分均匀强化;MRI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等或低信号。③垂体微腺瘤2例,CT无异常发现,MRIT1W像表现为垂体内略低信号结节。④鞍区脑膜瘤2例,CT表现为鞍上池稍高密度类圆形肿块,强化均匀,MRIT2W像呈高信号,T1W像呈低信号.结论MRI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Flash-T1W像在临床应用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硬脑膜侵犯与其它复发因素的关系。方法:对83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的垂体腺瘤病人术中采集硬脑膜标本作病理检查,并分析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垂体腺瘤的硬脑膜侵犯率为68.7%,催乳激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无功能性腺瘤、垂体腺瘤卒中的硬脑膜侵犯率分别为70.45%、57.89%、75%、77.27%;肿瘤越大者硬脑膜侵犯率越高;有硬脑膜侵犯者卒中率高。结论:垂体腺瘤有硬脑膜侵犯者易于复发。术中应常规送检鞍底硬脑膜,以病理上发现有硬脑膜侵犯作为术后放疗或药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型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垂体后叶MRI高信号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与16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45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39例可见垂体后叶高信号影,其中位于鞍上24例,鞍内3例,鞍内及鞍上均可见12例;16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中,15例出现垂体后叶高信号影,其中位于鞍上1例,鞍内14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体积明显大于生长激素型腺瘤体积(P0.05),向鞍上及海绵窦侵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P0.05),而向鞍下侵犯及局限于垂体窝内生长的发生率低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P0.05)。无功能型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垂体后叶高信号影的最长径线分别为(8.32±3.37)mm、(5.83±1.64)mm,最短径线分别为(1.67±0.33)mm、(2.23±0.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激素型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生长特点不同,其垂体后叶MRI高信号影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腺垂体增生     
患者女性,23岁。主诉右侧面部麻木感1年伴阵发性针刺样头痛2个月,无头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MRI检查鞍内呈团块状软组织影,T1WI呈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图1);CT检查鞍内扁圆形高密度影。临床拟诊为垂体腺瘤。实验室检查:血清催乳素(PRL)3.17n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150mU/L(↑),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9例急性垂体卒叶的经验,自1905年Bleibtran初次报告垂体卒中以来已有近180例的报告。本组8例病理证实为垂体嫌色性腺瘤,其中二例有柯兴氏综合征的一些表现。一例显示肢端肥大的特征,未作病理检查而用放射治疗。文献复习提示垂体卒中的发病率在垂体腺瘤有肢端肥大或柯兴氏综合征者比嫌色性腺瘤为多。9例中男性6例,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伴发Rathke裂囊肿(RCC)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提高对病变的认识。方法对连续收治的8例垂体腺瘤伴发RCC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力下降及垂体激素分泌紊乱的症状;1例患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MRI表现有:1鞍区内存在两种病变,往往以肿瘤成分为主,伴发1个甚至多个的RCC;2边界清晰,主体位于鞍内,可向鞍上生长;3垂体腺瘤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囊腔T_1WI主要呈低信号,T_2WI信号多样化;4部分囊腔内可见T_1WI等信号,T_2WI低信号的囊内结节;5增强扫描,垂体腺瘤呈不同程度的强化,囊壁多数不强化。结果随访4个月至7年,术后头痛、视力下降及内分泌紊乱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垂体腺瘤有残留需二期手术,1例于术后7年复发。结论垂体腺瘤伴发RCC的患者,常缺乏RCC的特异性表现;如MRI示鞍区病变为囊实性,且其主体位于鞍内、囊腔信号均匀、囊壁不强化,应考虑到垂体腺瘤伴发RCC的可能性,若囊内存在结节,则具有诊断意义。经蝶手术为治疗首选,术后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研究背景发生于垂体的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腺瘤临床罕见,由于其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是术前诊断鞍区肿瘤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1例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生长激素垂体腺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对此类临床少见垂体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头痛伴视物模糊8月余,以及肢端肥大和闭经表现。头部CT和MRI显示鞍内和鞍上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底部。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分为两部分结构,一部分为不规则簇状排列的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分布于神经纤维背景中,另一部分为片状排列或局部乳头状结构的圆形和卵圆形细胞,两部分结构相互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区域肿瘤细胞胞质突触素(Syn)呈弥漫性强阳性,腺垂体激素呈阴性;圆形细胞区域肿瘤细胞胞质Syn呈弥漫性阳性,约30%肿瘤细胞生长激素呈阳性,其余神经垂体激素呈阴性。最终病理诊断为(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生长激素垂体腺瘤(WHOⅠ级)。术后未予放射治疗,随访1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未复发。结论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腺瘤临床罕见,鉴于目前大多支持该肿瘤是起源于垂体干/祖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双向分化的独立肿瘤实体,故建议采用"伴神经节细胞分化的垂体腺瘤"的诊断术语,应注意与两种独立肿瘤形成的碰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相关垂体腺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1)相关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垂体功能与鞍区MRI检查。开颅经翼点入路行肿瘤切除2例,显微镜下经口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28例。结果病变均镜下全切除,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8年,肿瘤复发13例。结论 MEN1相关垂体腺瘤好发于中青年,以泌乳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常见。有甲状旁腺腺瘤或胃泌素瘤等其他内分泌肿瘤的病人,应考虑到合并有垂体腺瘤的可能。MEN1相关垂体腺瘤倾向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垂体腺瘤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探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垂体腺瘤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影像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3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26例。肿瘤3 cm 20例,均为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3 cm 39例,其中13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6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结果:PRL腺瘤8例,其中侵袭性腺瘤5例,非侵袭性腺瘤3例;GH腺瘤6例,其中侵袭性腺瘤3例,非侵袭性腺瘤3例;TSH腺瘤2例,均为侵袭性腺瘤;ACTH腺瘤2例,均为非侵袭性腺瘤;混合性腺瘤28例,其中侵袭性腺瘤13例,非侵袭性腺瘤15例;无分泌功能腺瘤13例,其中侵袭性腺瘤10例,非侵袭性腺瘤3例。Ki-67截断值:33例侵袭性腺瘤中23例3%,10例3%;26例非侵袭性腺瘤均3%。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应综合考虑影像学、病理结果及术中所见。垂体腺瘤的侵袭可能与其分泌激素类型无关,发生侵袭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卒中经蝶窦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总结2006年8月~2008年7月,19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卒中患者资料:男6例,女13例,年龄34~51岁,平均(44.2±2)岁;病程1天~4年;临床症状为头痛、意识丧失、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肌麻痹及内分泌紊乱;术前行内分泌学检查,CT、MRI检查及蝶窦断层X片。结果CT、MRI检查对垂体卒中的诊断率分别为100%和44%;肿瘤全切除15例(78.9%),大部分切除4例(21.1%),术中无脑脊液漏及动脉损伤;术后暂时性尿崩症3例,无永久性尿崩;随访1月~2年,平均(13±2)月,17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89.5%),复发2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可成为治疗垂体腺瘤卒中的主要方式;术中鞍底的定位及术者的手术技巧与肿瘤切除程度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垂体的瘤样细胞瘤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发生在垂体的瘤样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2000~2004年15例诊断为垂体腺瘤的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15例病例中,生长激素(GH)腺瘤10例;GH与促乳激素(PRL)混合性腺瘤3例;另外2例GH与PRL表现为阴性,电镜观察细胞内充满异常的线粒体,临床无内分泌症状为瘤样细胞瘤。结论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检查是鉴别诊断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发生在垂体的瘤样细胞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非典型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MRI资料。结果4例肿瘤均为囊性:例1肿瘤位于鞍上,瘤内可见脂液平面,脑室、脑池及脑沟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小滴;例2肿瘤的大部分位于桥小脑角区,仅小部分位于鞍上,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亦为高信号;例3肿瘤位于鞍上,突向鞍内并延伸至胼胝体压部下方,蝶鞍稍增大,垂体未显示,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例4肿瘤位于鞍内及鞍上,蝶鞍扩大,垂体未显示,肿瘤前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后部T1WI信号稍高,T2WI与白质信号相同。结论颅咽管瘤存在方式多种多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也可有非典型MRI表现,肿瘤可向邻近部位延伸,亦可破裂播散至蛛网膜下腔内。囊性颅咽管瘤的信号特点与囊液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 1997年 12月至 1998年底 ,采用经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后缘的方法 ,手术切除鞍内肿瘤 10例 ,现总结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6例。年龄 17~ 60岁 ,平均 40 6岁。病程 1天至 2 2年。其中 ,生长激素 (GH)腺瘤 3例 ,催乳素 (PRL)腺瘤1例 ,无功能腺瘤 2例 ,混合性腺瘤 2例 ,颅咽管瘤 2例。1 2 影像学检查 :本组均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4例加做MRI,均提示鞍内或鞍内向鞍上生长肿瘤 ,肿瘤直径 1~ 4cm ,1例有阻塞性脑积水 ,6例蝶鞍分层片有明显蝶鞍扩大 ,鞍结节角 <90°。1 3 手术方法 :选右额发际切口 ,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20岁以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泌乳素腺瘤1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8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无功能性腺瘤3例。均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3例。手术并发症:暂时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漏2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随访6个月~5年,治愈26例,缓解3例,复发2例。结论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多为功能性腺瘤,无功能腺瘤仅占少数。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儿童和青春期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