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显西  钟鸣 《浙江医学》2004,26(5):399-400,F003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是完全闭塞动脉瘤,将动脉瘤腔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栓塞材料的迅猛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神经外科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方法,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1].本文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最新技术及材料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aneurysm)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它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颅内动脉壁结构的改变以及血流动力的作用.早在17世纪,即有人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了颅内动脉瘤,并认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l5例在血管内治疗中发生的复杂问题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GDC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先用支架成形后再应用GDC栓塞治疗、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3例窄颈动脉瘤采用GDC栓塞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继续栓塞后全部治愈;3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成形后应用GDC栓塞治愈;9例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后,8例治愈,l例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采用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贫血在行载瘤动脉闭塞时确定脑血流代偿能力的诸因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并非先天性疾病,它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造成动脉璧结构的改变,以及血流动力的作用。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出血及早期并发症。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医师开始选择这种微创、有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材料的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6世纪人们认识动脉瘤以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水平的提高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颅内动静脉瘤的直接手术方法已日趋完善,近年来随着X线影像学、DSA的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它可使传统的直...  相似文献   

6.
黄鑫  杨鹤 《当代医学》2011,17(10):88-8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27例33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弹簧圈栓塞22例27个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2)支架辅助栓塞2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3)球囊及支架辅助栓塞1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4)载瘤动脉闭塞2例2个动脉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杰明  陈建民  李子坚 《广东医学》2000,21(11):985-986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以往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夹闭为主,直接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或病情不允许手术者方采用栓塞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操作者经验的提高,适应证日益广泛。现总结我科治疗的5例动脉瘤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3例。年龄41~54岁。均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Hunt和Hess分级为2~4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动脉瘤部位: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M1段)1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分别位于同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死亡率可高达 2 5 %~ 6 0 % [1] 。以往手术夹闭动脉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由于显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性研制 ,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越来越普遍。本院自1999年底至 2 0 0 2年 2月 ,开展脑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0例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该手术具有创伤小 ,病人恢复快的优点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术资料10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为 2 5~ 5 8岁 ,平均年龄为 4 1岁 ;入院时表现为颅内出血 6例 ,头痛 3例 ,神经功能障碍 1例。2 护理要点2 .1 术前护理2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康复期的指导等等。结果 56例中8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3例术后破裂再出血也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1例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瘤体破裂再出血死亡。1例手术结束回病室后十分钟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死亡,50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行颈内动脉结扎或颅内动脉瘤孤立手术 ,近年来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 ,对直接手术困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采用了栓塞治疗方法 ,现报告我科收住的 1例巨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 ,并就治疗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47岁 ,因反复头痛、复视 3个月 ,门诊经头颅 CT诊为鞍旁占位 ,后经 MRA明确诊断为颅内巨大动脉瘤于 2 0 0 0年 2月 14日入院。入院神经系统检查 :眼底视神经乳头轻度水肿 ,左外展神经麻痹。入院后第 2天 ,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 ,证实为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及风险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5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结果。结果术后GOS评分5分42例,4分11例,死亡4例(7%)。围手术期并发症院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17例(41~50岁1例,51~60岁4例,60岁以上12例),弹簧圈脱出2例,脑梗塞1例。 TIA反复发作1例,无再通复发及心肺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症状性血管痉挛、术中血栓、再通及弹簧圈脱出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良好的沟通及充分的材料准备、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术中对动脉瘤充分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积极治疗是治疗成功和减少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各项必要检查,常规及急救物品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者做好用药、输液及监护工作。结果2例痊愈,1例死亡,低于本病的平均死亡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严密监视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7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7例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生命能力评分(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影像学检查35例致密填塞,2例动脉瘤大部分填塞,无异位填塞和永久并发症,无死亡。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死、致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内治疗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疗效为应变量,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17项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以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随访6个月~10年,预后良好(GOSⅣ~Ⅴ级)率55.17%(48/87)。统计分析显示:入院时Claassen分级≥3级(OR=5.565,P=0.037),脑室内出血(OR=2.836,P=0.04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手术时机、动脉瘤部位及大小、入院血糖等因素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高分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预后与入院时Claassen分级及脑室内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26个)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在动脉瘤破裂48 h内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月,恢复良好者20例(86.95%);出现偏瘫和单纯运动性失语各1例(4.35%),后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4.35%)(Hunt-HessⅤ级)。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超早期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方法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5例,Ⅳ-Ⅴ级28例;动脉瘤大小2~29 cm;致密栓塞170例、部分栓塞72例;动脉瘤破裂11例,术中血栓形成20例,器械所致不良事件12例;短期死亡率4.94%,0~2分76.45%;随访时间1个月~3年,随访时间≥5个月者288例,其中稳定212例,随访时间≥12个月者241例,预后不佳15例,死亡6例;预后不佳与死亡患者Hunt-Hess等级、瘤体大小与预后较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适用于各年龄段、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短期预后、长远预后均较好,死亡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出现破裂者。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165例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患者的体会,探讨颅内复杂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1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13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I级49例,Ⅱ级55例,Ⅲ级48例,Ⅳ级13例。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等方法治疗101例,瘤颈重塑形技术2例,血管内支架结合GDC62例。结果 栓塞程度:致密栓塞139例(84.2%),90%以上20例(12.1%),90%以下7例(4.2%)。术中出血3例(1.8%),死亡2例(1.2%)。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篮外填塞及Remodelling技术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支架覆盖的主要分支血管血流不受支架影响,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涛  张青山  曹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692-1693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1例行DSA检查,6例确诊动脉瘤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6例10个动脉瘤。1例术中渗血,经治疗后康复。结论: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Onyx栓塞治疗1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栓塞治疗26例,联合手术治疗20例,联合伽马刀治疗89例.结果 栓塞范围达80%以上者46例,其中,畸形团完全闭塞10例;栓塞范围在80%以下者89例.术中出血3例,均为少量出血,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出血5例,其中,死亡3例.术后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3例.DSA随访38例,其中,畸形团完全闭塞者23例,畸形团与术前比较无变化者15例.结论 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结合手术或放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常见于老年人,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随着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腔内移植物的临床试验及结果的公布,腔内治疗的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随着越来越多随机对照试验的完成,其结果将更为准确可靠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