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肾补血汤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效果。方法: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并给予雄激素治疗,观察组加用益肾补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Hb、WBC、BPC、Re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MVD、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CD3+、CD4+均提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P<0.05)。治疗6个月,两组TNF-α、IFN-γ、IL-6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补血汤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AA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比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VAS评分比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ODI评分比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SF-36评分比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4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牵引治疗。治疗组112例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112例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湿热敷治疗,2组均治疗30 d。2组治疗前及治疗15、30 d后分别进行腰腿痛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腰痛问卷(RMQ)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RMQ、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期减少(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强(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腹肌耐力、背肌耐力较对照组同期增强(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角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大(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角度较对照组同期增大(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步行能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治疗组治疗30 d后步行能力较对照组同期提高(P<0.05)。结论牵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LDH患者可明显缓解腰腿痛,改善运动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合剂治疗早期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61例早期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炎合剂。观察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及D-二聚体的变化,随访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血乳酸水平下降(P<0.05),优于对照组(P<0.05);CRP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血小板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7 d后,2组乳酸水平均恢复正常(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NF-α2组均下降(P均<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CRP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lt下降持续,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恢复(P<0.05);D-二聚体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28 d病死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炎合剂治疗早期脓毒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吴晓敏  余小锋  马振宇  金蓓 《新中医》2024,56(7):170-17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社会功能评分(FDIS)]、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HB)、面部肌电图[波幅(CMAP)变化及潜伏期(RI)]及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下降比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2组FDIP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FDIS、HB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MAP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2组R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下降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经促孕针法联合灸法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O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芬吗通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调经促孕针法联合灸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窦卵泡数量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AM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E2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AMH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M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P<0.05),窦卵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窦卵泡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促孕针法联合灸法治疗POI,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其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窦卵泡数量,从而促进卵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古宇环 《新中医》2015,47(6):81-83
目的 :观察自拟调和酒肝饮加减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调和酒肝饮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不同程度减轻(P<0.01,P<0.05)。对照组除肝区不适、腹胀症状积分下降外(P<0.05),乏力、黄疸、便溏等积分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乏力、黄疸、便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胆固醇(TC)治疗后均下降(P<0.01,P<0.05),治疗组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T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自拟调和酒肝饮加减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30例采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服用中药天麻钩藤饮。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及穴位注射辅治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能力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辅治脑卒中SHS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5例,C组47例。A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脂肪层穴位埋线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肉层穴位埋线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排卵疗效指标。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及A组(P<0.05,P<0.01),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明显高于B组及A组(P<0.05);B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明显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C组低于B组及A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水平均升高,B组及C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高于B组及A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穴位埋线在肌肉层效果优于脂肪层,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降脂通脉饮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及血脂指标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1.973,P<0.05);血脂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Z=-2.599,P<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方剂联合复方碳酸氢钠硼砂散治疗阴囊湿疹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外洗方剂联合复方碳酸氢钠硼砂散治疗,对照组给予3%硼酸洗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方剂联合复方碳酸氢钠硼砂散治疗阴囊湿疹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胎合剂联合保胎灵胶囊防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地屈孕酮片,中西组加用安胎合剂及保胎灵胶囊治疗。结果:中西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治疗后激素指标上升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西组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妊娠成功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辅治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a、IL-6、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62P低于治疗前(P<0.05),CD42b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NIHSS低于治疗前(P<0.05),ADL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辅治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对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44例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均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B组、C组、D组分别予以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总有效率、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良反应;统计耳石症复发率。结果:治疗前4组眩晕障碍量表(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D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均低于A组(P<0.05);4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1);治疗后4组VSI评分均下降(P<0.05),且D组低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4组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D组高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16.
匡琳  刘翔  尹敏 《新中医》2013,(1):67-69
目的:观察中药丹龙止痒丸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丹龙止痒丸组(治疗组)、乌蛇止痒丸组(对照Ⅰ组)及西药芙必叮组(对照Ⅱ组)各40例,分别以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瘙痒程度评分、临床证候积分,判断其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Ⅰ组(P<0.05)及对照组Ⅱ组(P<0.01);对照I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Ⅱ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对照I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Ⅱ组(P<0.05)。治疗组、对照I组复发率低于对照Ⅱ组(P<0.01)。结论:丹龙止痒丸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钟连江 《新中医》2022,54(6):91-94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与肌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68.75%(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有助于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18.
王飞  高珊  汪博毅 《河北中医》2021,43(1):137-139,143
目的观察头针丛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头针丛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SHS评估量表(S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主要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HSS感觉、自主神经、运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肢体疼痛、手指肿胀、感觉减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丛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卒中后SHS,能缓解患者疼痛和临床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任红  陈强  马林 《中医杂志》2011,(18):1558-156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信封法随机纳入3个中心45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8例,治疗组主穴选取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髎穴以及双侧肝俞穴,主药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6天后统计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眼眼球运动度、眼裂及瞳孔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或P<0.01),治疗组的降低值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眼眼球运动度及眼裂均增加(P<0.05或P<0.01),瞳孔均缩小(P<0.05),其中治疗组眼裂及眼球运动度内直肌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足浴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对糖尿病高危足病变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足浴联合低频脉冲治疗。2组均治疗3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足背动脉血流和双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6%(49/6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管径、血管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增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双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高危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