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计算机对古今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结果显示,对于耳聋,古今均取耳部穴、头部穴、四肢三阳经穴、肾俞等穴,现代更重视肝、脾、肾的作用,选用下肢阴面及关元等穴;古今均采用艾灸、针刺、刺血、外敷塞耳等方法,古代还采用隔泥灸、隔药灸、"箭杆灸"、"蜡纸灸"、"苍术灸"、"太乙神针"等法,以及缪刺法,现代则采用电针、水针、器械、拔罐、埋针,以及微针系统等新疗法.  相似文献   

2.
经鼻中隔进路是通向蝶窦和蝶鞍的最常用的方法,也有采用经筛窦与上颌窦的,主要还是根据手术的要求作出安排。经鼻中隔进路手术简易、迅速且无损于美容。对于有经验的术者固然可安全地施行各种径路的蝶鞍手术;对于不常做蝶窦手术的术者,由于解剖上的方便,当以鼻中隔进路最为安全。目前作者们都是采取鼻内径路,所用的切口是在鼻中隔右侧作半贯通性切口,开始时手术一如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从中隔右侧掀起粘骨膜,暴露中隔全部软骨,与中隔尾缘相平行在软骨上做一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很常见,但对偏曲的中隔软骨的病理形态变化却很少为人所注意。作者们特对粘膜下切除术取下的偏曲中隔软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共查42例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中隔偏曲患者:男34.女8;年龄16~57岁;23例有外伤史,19例病因不明,但有8例手术中判定偏曲与外伤有关,故有外伤病因者共31人,另11人属生理性偏曲;偏曲形态呈张帆样者12例,成角畸形16例,峭12例,棘突2例;偏曲程度厉害、中隔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为主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各40例,治疗组予热敏灸为主、配合内服生津利咽饮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计算两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2﹪,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为主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给年轻及成年家兔切除不同量中隔犁骨后所产生不同结果的动物实验,同时也介绍了儿童和年轻成人损伤生长中的中隔软骨和面部骨性结构后所产生的结果。给年轻生长中的家兔切除中隔犁骨区和/或大量中隔软骨后,术后第四天就出现鼻生长减慢、切缘(牙合)关系错位和切牙过度突出的现象。实验动物死后解剖与对照组比较,可看到实验组鼻短小、严重下颌骨颌凸畸形、鼻骨和切牙骨较小等,畸形程度和严重性大致随切除中隔软骨量、切除时动物年龄及术后观察时间长短而定。如切除中隔软骨小量,鼻、牙畸形较轻;把中隔软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4岁,2年前在外院行右侧鼻腔手术,其后不久出现鼻塞、流涕,但无臭味,并伴右侧面部疼痛,偶有头痛.无鼻腔出血、牙痛、复视及耳闷等,患者否认外伤史.检查鼻外形正常,面部无疤痕,右侧鼻黏膜充血肿胀,中隔"S"偏曲伴前端脱位,右侧钩突肥大呈息肉样变,中鼻道有较多粘涕,鼻道鼻咽部未见新生物.  相似文献   

7.
McCurdy 等于1978年倡议用外部切口的鼻成形术途径经蝶切除垂体,作者们于1982~1984年用此法作了14例手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27~79岁,平均43岁;内有患垂体腺瘤的11例(3例为复发性),前列腺转移癌、淋巴瘤及内翻性乳头状瘤各1例。手术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于鼻小柱处作倒"V"字形切口,分离皮瓣,暴露中隔软骨前缘上下端后,顺沿粘膜软骨膜下及粘膜骨膜下剥离鼻中隔,使中隔软骨与上颌嵴分离,但保留此软骨,筛骨的垂直板则予切除。开放蝶窦前壁,切除蝶窦间隔及窦内粘膜,此时由神经外科医师进行垂体手术,术毕以脂肪、筋膜或肌肉填塞蝶窦,用中隔骨或软骨重  相似文献   

8.
鼻窦炎综合治疗及鼻中隔矫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鼻中隔畸形是引起鼻窦炎常见的局部因素之一,据Leicher(1972)报道,88%上颌窦炎可见同侧中隔畸形。本文作者观察了184例额窦和上颌窦炎、囊肿及囊肿样变,发现42%(78/184)鼻窦病变者中隔有各种畸形(中隔偏曲、中隔嵴和棘),72%(56/78)中隔畸  相似文献   

9.
1 病例简介 例1女,32岁.右侧鼻腔通气不畅且渐加重10年,出现头痛、脓涕、鼻涕带血2年,多次在他院按"感冒"、"慢性鼻炎"治疗,疗效不佳,于1980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鼻腔检查见右鼻腔有灰黑色质硬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中隔轻度左偏,右上颌窦区压痛.  相似文献   

10.
鼻部撕脱伤     
鼻是人类面部最易受伤的部位,高速机动车事故、与人殴斗等常易造成骨性支架或中隔损伤,偶有小的软组织伤害。撕脱性损伤可单独伤及皮肤,也可同时有软骨及骨外伤,其程度从完全撕脱到小片皮肤缺损不等。本文根据鼻解剖特点、外伤类型,结合病例介绍治疗经验。鼻部皮肤与基底部组织的附着情况从眉弓至鼻中隔小柱均不相同,鼻尖部皮肤厚、附着紧;向上渐松弛并变薄;鼻前庭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与下面的软骨紧贴。鼻骨在上颌骨鼻突处结合牢固;隔背软骨与鼻骨间接触甚紧,而与中隔间则较松;和大翼软骨间仅靠纤维结缔组  相似文献   

11.
作者回顾性评价了已证实有渗出性中耳炎、年龄在5~8岁间的50名儿童。分为两组,每组25名。组1为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全都做了3次以上的鼓膜切开或插入通气管。组2全部儿童做了3次的手术插管。另外25名重型头部外伤儿童均无耳科病史,作为对照组。三组患儿都做了颅骨后前位X线照像,发现:组1全部儿童鼻中隔均有畸形,尤其在中隔骨中1/3犁筛骨缝平面上,17名(68%)为双侧棘突,其余为单侧偏曲;15名儿童(88.24%)有双侧中隔畸形,也有双侧分泌性中耳炎;8名儿童有单侧中隔畸形(32%)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摇门式成型术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中隔摇门式成型术的特点及方法。方法通过对65例鼻中隔摇门式成型术病人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后回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鼻中隔摇门式成型术术后1~5年回访示鼻阈的原形、韧性、硬度可,无再发脱位,中隔居中、无穿孔、无扇动。结论鼻中隔摇门式成型术对中隔高位偏曲和/或伴脱位、中隔偏曲、畸形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原发于鼻中隔的恶性肿瘤罕见。Gibb氏1902年报告了第一例。Ringertz(1938)综合391例鼻腔肿瘤,仅2例原发于中隔。Deutsch 1969年查阅了本世纪的文献,仅有27例报告。本文作者报告了1950~1973年收集的363例鼻腔恶性肿瘤,其中43例原发于鼻中隔。在这组病例中,鳞癌23例,占半数以上;其次为恶性黑瘤、移行细胞癌、腺癌、退行性癌、网状细胞肉瘤、粘液上皮癌、浆细胞瘤及囊性腺样上皮癌等。肿瘤所在部位,据有记载的12例中,9例原发于中隔前部,2例在中1/3,仅1例为息肉样的移行上皮癌由中隔的后部延伸到对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矫正术后的固定方法很多,常用者为前鼻孔填塞和硅胶夹板或放射薄膜。填塞可很好地固定中隔。但阻塞了鼻呼吸;夹板固定可经鼻呼吸,但需要一弹簧缝合固定,难以进入鼻腔深部。本文介绍一薄夹板,为不需要弹簧缝合的磁石夹板。原理为两薄磁石板相互吸引接触,板的高度与鼻孔直径一样。在磁石前端砧一小孔,绕过鼻小柱用亚麻线将夹板装备在一起,用胶布贴于鼻小柱,可防止向鼻后滑脱。夹板前缘封盖粘膜-皮肤交界处,其位置向上达鼻背、向下及鼻底,固定在中隔前1/3处,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与内镜检查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骨膜瓣颅底修复术后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应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内镜下修复颅底硬膜缺损的资料。其中7例术后(术后5~7d)和近期随访(术后3~7个月)MR和内镜检查资料完整,1例因金属植入物而行CT和内镜检查。2种检查方法配合应用,掌握与颅底重建成败相关的信息,包括术后颅内及颅底修复局部、组织瓣供区和鼻腔鼻窦黏膜术后转归状况,以掌握愈合规律,提高重建成功率。结果:MR结合内镜检查可以准确获取带血管蒂鼻中隔瓣重建颅底术后颅内和修复局部的关键信息。MR可以排除术后常见的颅内并发症如颅内血肿、脑水肿或气颅,显示颅底缺损的位置及大致范围,提示组织瓣的位置及其与硬膜缺损边缘之间的重叠覆盖状态,定位术后脑脊液漏口。在术后和近期随访加强MR中,中隔瓣在颅底大致呈"C"形,7例中隔瓣均匀强化明显,提示血供佳。术后内镜检查证明7例中隔瓣无缺血坏死。6例组织瓣同颅底骨质愈合佳,1例内镜检查发现MR提示的脑脊液漏口并处理。中隔瓣在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和充血,近期随访时消失,组织瓣有缩小、变薄的征象,1例行CT和内镜检查者,中隔瓣发生坏死,因内衬人工硬膜完好,颅底一期愈合。内镜随访鼻腔鼻窦黏膜水肿在术后近期随访时明显减轻或消失,中隔瓣供区处裸露的中隔软骨在2个月左右被黏膜覆盖。结论:MR结合内镜检查可获取血管化中隔瓣重建颅底术后颅内外关键信息。排除术后并发症,掌握与修复成败密切相关的信息如组织瓣位置,血供及缺损处愈合情况,定位术后脑脊液漏的位置等,为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准确信息。所得结果可以提高外科和放射科医师对中隔瓣修复颅底缺损术后康复过程的认识,提高对修复失败情况的辨识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唇下经中隔-蝶窦途径行垂体手术需使中隔软骨暂时自颌骨鼻峪上脱位,切除部分犁骨及蝶窦前壁,术毕复位,并发症少,对改善鼻通气也有帮助。作者1979~1993年14年间共行本术式55例(男26,女29,23~sl岁,平均住院8.3天,术后随访46.5月),其中垂体腺瘤(大多为嫌色细胞腺瘤)51例,占93%,另有正常垂体、便死腺体、梗死肿瘤和鼻咽癌侵及蝶鞍各1例。就诊时最常见症状为视觉变化和头痛,占51%,12例鼻阻。术前30例有中、重度中隔偏曲,21例中隔正直。术后仅1例尚有鼻阻,4例仍有中隔偏曲,49例中隔正直,无中隔穿孔或鼻腔粘连者。术前4…  相似文献   

17.
用膜部半贯通切口行鼻中隔成型术17例,经0.5~1.0年的随访,鼻外形满意,鼻腔通气功能良好,无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此切口扩大了手术野,因能暴露中隔尾部从鼻背到鼻嵴全程,对观察、矫治中隔高位偏曲更加直观和方便.  相似文献   

18.
过去100多年,鼻中隔软骨部分切除已成为矫正中隔偏曲的常规手术,但对人类鼻中隔软骨出生后的生长情况知之甚少。现广泛应用在体外用~(35)S标记的NaSO_4与含存于人血清软骨结合的方法,认为它是观察软骨组织合成的一个合适指标。作者用本法研究取自人中隔软骨不同部位的小的活检材料,并得出不同年龄的生长活性。作者们作保守的鼻中隔成形术36例(男19、女17)。青春前期儿童9例,年龄6~10岁;青春期15例,年龄11~16岁;成年12例,年龄18~35岁。从中隔不同解剖部位切除小块软骨,包括中隔软骨前部游离缘、前上颌上部、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交界处的软骨后部和中隔软骨尾部的延伸部分。把取下的软骨放在生理盐水中,立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推断研究热点,为针灸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2010年间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的全部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间CNKI数据库共收录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文献125篇,文献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篇文献报道受基金资助;临床研究75篇,综述等其他研究50篇;文献报道以《上海针灸杂志》等杂志为主;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京市及山东省.在75张针灸处方中,鼻局部的迎香、印堂,头部风池、上星及百会,上肢穴位合谷,及背部大椎、肺俞等选用频次最高;刺灸方法以传统毫针与灸法为主;35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的STRICTA标准符合率较低.结论 针灸治疗本病临床有效,但因选穴、刺灸方法及疗程等没有统一的标准,故无法通过科学依据证实其有效性,应加强治疗过程标准化针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鼻外科医师认为中隔成形术后行鼻腔填塞可预防术后形成中隔血肿 ,控制术后出血 ,支撑中隔新形成的不稳定片段 ,但填塞可能导致鼻粘膜擦伤、中隔穿孔、软腭撕裂伤 ;堵塞物移位或吸入 ;未完全控制出血或鼻 -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心搏停止或休克 ;影响呼吸造成低氧血症 ;鼻腔或鼻窦易发生感染且可能导致败血症或心内膜炎 ,偶尔可引起中毒休克综合征。故鼻腔填塞物应尽早取出以避免并发症及减少术后不适。进行一项随机的前瞻性试验 ,比较术后填塞 2 4或4 8小时取出填塞物后出血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本试验包括 10 4例患者 ,男 71例 ,女 3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