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在血管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对1825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03,平均年龄49岁)进行血清ANCA检测,阳性者再加用PR3、MPO特异性线性印迹检测作为确证试验。分析ANCA在不同性别、年龄(≤20岁组、21~49岁组、≥50岁组)患者和科室中的阳性率、荧光模式及靶抗原的分布。选取2013.6-2014.6有明确诊断的ANCA阳性住院病人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8258份检测标本中,ANCA阳性率为5.05%,其中男性为3.6%,女性为6.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2,P0.01)。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5.2%、21~49岁组4.1%、≥50岁组5.8%,χ~2=25.036,P0.01)。ANCA阳性患者荧光模式及靶抗原分析表明,不同荧光模式的靶抗原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75.453,P0.01),以PANCA(70.1%)为主,其靶抗原主要为MPO(68.7%)。各科室ANCA阳性显示,中医科(7.3%)、风湿免疫科(6.9%)、干部病房(7.8%)和肾内科(7.1%)ANCA阳性率较高。回顾分析2013.6-2014.6月份住院病人ANCA阳性181例患者疾病类型发现,原发性血管炎37例,占总阳性率的20.4%,继发性血管炎144例,占总阳性率的79.6%。在ANCA阳性的继发性血管炎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3.6%),类风湿性关节炎(18.1%)最高。结论临床就诊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不同荧光模式ANCA其靶抗原存在差异;不同科室及相关疾病ANCA阳性率不同,检测ANCA不仅对血管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SLE和RA等其他合并有血管损害的继发性血管炎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ANCA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以呼吸困难,反复咳嗽、咳痰或其他以呼吸受限症状为首发症状的17 5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NA的阳性率、滴度及核型分布情况;分析ANCA的阳性率及分型情况。结果 10 687例进行ANA检测的患者中,ANA阳性率为34.86%,其中女性患者的ANA阳性率为41.92%,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2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46,P0.05);ANA阳性患者中,女性患者滴度为1∶10 000、1∶3 200、1∶1 000、1∶320的例数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滴度单一核型以斑点型为主,混合核型以斑点型+胞质型为主。6 893例进行ANCA检测的患者中,ANCA阳性率为2.90%,其中男性患者ANCA阳性率为2.98%,与女性患者阳性率(2.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核周型(p-ANCA)阳性率为1.94%,胞浆型(c-ANCA)阳性率为0.52%,非典型型(a-ANCA)阳性率为0.44%;ANCA阳性患者中,男、女不同ANCA分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疾病患者ANA、ANCA阳性率较高,其中女性患者ANA阳性率高于男性,而男、女ANC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ANA各滴度单一核型以斑点型为主,混合核型以斑点型+胞质型为主。对肺部疾病患者筛查ANA及ANCA有利于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有血管炎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8例SLE住院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患者血清AN-CA,ANCA阳性者加做髓过氧物酶(MPO)、蛋白酶3(PR3)的酶联免疫检测(ELISA)。对患者进行SLEDAI评分评判疾病活动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血管炎病变发生比率及疾病活动度有无差异。结果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15.2%,其中核周型ANCA阳性14.5%,胞浆型ANCA阳性0.7%;②SLE患者皮肤血管炎病变(包括面部红斑、结节红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紫癜)发生率78.3%,肺间质病变(包括肺间质纤维化及出血性肺泡炎)发生率6.5%,肾脏病变(血尿及蛋白尿)发生率64.5%,ANCA阳性及ANCA阴性组SLE患者血管炎表现,包括皮肤血管炎(P=0.442)、肺间质病变(P=1.000)、肾脏病变(P=0.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对所有SLE患者进行SLEDAI评分,ANCA阳性组及ANCA阴性组SLE活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9)。结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的结果与SLE血管炎表现及病情活动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的866例SLE患者(SLE组)的临床资料; 并收集1 79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丙型肝炎(HCV)抗体。分析SLE组与对照组HBsAg,HBsAb及HCV抗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SLE患者中HBsAg阳性的共有17例,阳性率1.96%,对照组HBsAg阳性204例,阳性率为11.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1,P<0.000 1)。男性SLE患者阳性率5.26%,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女性SLE患者HBsAg阳性率1.64%,也低于对照组的8.12%(χ2=35.65,P<0.0001)。在21~30,31~40和41~50岁三个年龄段中,SLE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1.86,22.78和20.36; 均P<0.0001)。SLE患者中HBsAb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总:χ2=0.50,P=0.48; 男性:χ2=0.12,P=0.73; 女性:χ2=2.00,P=0.16)。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低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在健康人群体检中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一汽集团公司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方法 2010年5月1日至8月5日,来自一汽集团公司8家分公司职工共4 346例进行健康体检,其中男性3 333例,女性1 013例;年龄20~79(41.6±3.2)岁。均空腹采集静脉血,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尿素酶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346例中总Hp感染率为22.09%,其中男性Hp感染率为22.80%,女性Hp感染率为19.7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12.36,P<0.01);各年龄组的Hp感染率在总体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8,P<0.01);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Hp感染率比较,30~39岁年龄段男女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1)。结论该组健康体检人群Hp尿素酶抗体阳性率低于国内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11 45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计算ANA的阳性率,统计ANA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和实验室特征。结果在11 452例患者中ANA阳性率为44.14%,其中男性阳性率30.72%,女性阳性率51.68%,女性ANA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13,P0.05)。不同年龄组(≤20岁、20~50岁、≥50岁)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60,P0.05)。AID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以核颗粒型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着丝点型、核膜型和胞质型为主。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患者之间AN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AID患者ANA滴度和荧光模型也不同,可以指导临床进一步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6年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情况,讨论核酸检测对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遍ELISA检测阴性,且ALT合格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34251例,其中HBVDNA有反应性33例,HBV阳性率为0.96‰,HCVRNA和HIVRNA未检出,不同月间HB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 57,P 0. 05);混检阳性的C t值越低拆分阳性率越高,且不同C t值组间拆分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P 0.01);无偿献血人群各年龄段HBVDN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6,P 0.01),其中以41~5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占72.73%(24/33);首次和重复献血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 0.01);男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高于女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 0.05)。结论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将核酸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及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谱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SLE患者进行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荧光显微镜下镜检并核对特异性荧光模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及评估。结果汉族SLE患者Ro-52(19.7%)、SSA(40.9%)抗体阳性率高于维吾尔族SLE患者(Ro-52、SSA抗体分别为7.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SLE患者核周型中性粒细胞浆抗体(P-ANC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27.5%、42.5%,汉族SLE患者分别为7.0%、11.3%、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小体和P-Prot抗体滴度在不同民族患者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维吾尔族患者核小体抗体阳性率(17.50%)高于汉族患者(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P0.05);且相较于汉族患者组(18.31%),维吾尔族患者组(42.50%)的P-Prot抗体阳性率也有所升高(χ~2=9.55,P0.05)。均质型阳性标本中维吾尔族患者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χ~2=10.43,P0.01)。结论抗Ro-52、SSA、P-ANCA、PCNA、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在维吾尔族、汉族SLE患者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核小体和P-Prot抗体滴度存在显著不同,对SLE诊断、治疗靶点选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易如兰  张红梅 《疾病监测》2014,29(7):549-551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边远山区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及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河口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3个边远乡镇(桥头乡、瑶山乡、莲花滩乡),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9个行政村为监测点,分4个年龄组(8~月龄、18~月龄、2~岁、4~5岁),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5~6人,每个监测点至少调查20~24人,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接种率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共调查205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60.00%、全程接种率89.76%,合格接种率83.90%,各年龄组之间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χ2=2.11,P0.05);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P0.01)。HBsAg阳性率1.46%,抗-HBs阳性率69.76%,各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6,P0.01)。结论 2013年河口县边远山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均达到80%以上,抗-HBs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下降。认真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提高儿童乙肝抗体的阳性率,对降低和消除乙肝发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公务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武汉地区9 790例公务员血清Hp抗体,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Hp感染率。结果 Hp阳性率为25.1%,其中男性阳性率(27.6%)高于女性(21.1%)(χ2=52.33,P<0.01);随年龄增长Hp阳性率逐渐增高,在>50~60岁年龄组达到感染高峰,随后略微回落(χ2=152.16,P<0.01);>30~40岁年龄组男、女性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年龄组男、女性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武汉地区公务员H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筛查试验与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蛋白酶3(PR3)抗体检测之间相关性,评估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采用IIF作为ANCA筛查试验,ELISA检测MPO、PR3抗体,605例临床标本同时进行IIF和ELISA检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605例临床标本中,IIF检测ANCA阳性41例,阳性率6.78%(41/605);ELISA检测阳性37例,阳性率6.12%(37/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05)。IIF检测阳性同时ELISA检测阴性22例,IIF检测阴性同时ELISA检测阳性18例。ELISA检测阳性42例(5例MPO和PR3抗体同时阳性),18例MPO抗体阳性标本中,IIF阳性15例,漏检率16.67%(3/18);24例PR3抗体阳性标本中,IIF阳性7例,漏检率70.83%(17/24);IIF在PR3抗体阳性标本漏检率高于MPO抗体阳性标本漏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9,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2种方法一致性检验结果较好,但临床检测ANCA单独应用IIF检测或特异性ELISA检测不完善,提倡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ANCA临床应用价值,减少ANCA相关疾病的漏诊。对于PR3抗体阳性疾病更应该同时应用PR3抗体和IIF-AN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检测对风湿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65例风湿病患者作为风湿病组,其中,SLE 256例,MCTD 124例,RA 336例,干燥综合征(SS)166例,系统性硬化症(SSc)45例,皮肌炎38例。将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胞质型ANCA(c-ANCA)、核周型ANCA(p-ANCA)。ANCA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结果风湿病组、对照组受检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者ANCA阳性的血清中,p-ANCA与c-ANCA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SLE的患者血清p-AN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伴MCTD、RA、SS、SSc、皮肌炎患者及对照组受检者(P〈0.05);伴MCTD的患者血清p-AN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伴RA、SS、SSc、皮肌炎者及对照组受检者(P〈0.05)。165例p-ANCA阳性的风湿病组患者抗MPO抗体的阳性率为58.4%,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检者(3%)(P〈0.01);ANCA阳性的风湿病组患者伴肾功能损害的阳性率为55.4%,显著高于ANCA阴性的风湿病组患者(21.8%)及对照组受检者(6.25%)(P〈0.01)。结论血清ANCA检测对预防风湿病患者肾毒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 342名体检者血清标本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壁细胞抗体(PC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谱。男性与女性组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趋势检验采用Gamma法。综合考虑自身抗体检测结果,IIF检测滴度≥1∶320且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异常,将体检人群中可疑为自身免疫病者召回就诊。结果 2 342名体检者中,ANA、SMA、PCA和AMA的阳性率分别为24.77%、0.30%、2.65%、1.11%,1∶320的低滴度分别占79.69%、71.43%、51.61%、73.08%。ANA谱的阳性率为6.92%。ANA(χ~2=21.367,P0.05)、AMA(χ~2=4.528,P=0.033)、ANA谱(χ~2=17.647,P0.05)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而SMA、PCA阳性率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A、PCA、AMA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SMA、ANA谱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召回26例就诊人群,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结缔组织病各1例。结论体检人群中自身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但是滴度较低,因此应重视体检人群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发挥自身抗体检测在疾病诊疗中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铜陵市4家三甲医院747例住院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并进行痰细菌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11项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结果 747例老年患者,男507例(67.87%),女240例(32.13%),男、女2组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7.22%和2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70~80岁年龄组患者病原体阳性率为22.23%,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9,P0.05);痰细菌培养57例阳性,血清学抗体非细菌性病原体153例阳性,其中9例同时合并细菌和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7.62%和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63,P0.05);细菌感染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细菌性病原体前3位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病毒B型。结论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非细菌性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临床治疗前需检测病原微生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人群对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前来本院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的1154例人群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有患者中,703例(60.92%)特异性IgG呈阳性,并且存在对多种食物不耐受的现象。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4,P0.01)。其中鸡蛋、牛奶、西红柿的食物不耐受程度较显著。女性受试者对螃蟹、鸡蛋、小麦的不耐受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对一种食物不耐受率很高,相比两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1)。结论大连地区人群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女性受试者对螃蟹、鸡蛋、小麦的不耐受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岛市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总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3.73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019%,女性阳性率为3.283%,但是男女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69)。各年龄组中20岁组和81~9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936%和13.333%;61~7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低(2.278%)。但是各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6,P=0.065)。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中男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普遍高于女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应重点针对两个高感染率年龄组人群加强卫生监督,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进而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变应原过筛试验作为筛查吸入物抗原及常见食物抗原血清中特异性IrE(sts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常见变态反应性及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检测26例特异性皮炎、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或哮喘症、20例过敏性紫癜、15例川崎病惠儿及20名健康同龄儿童血总IgE抗体、吸入过敏原特异抗体、食物过敏原特异抗体、ECP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26例特异性皮炎、33例喘支或哮喘、20例过敏性紫癜、15例川崎病患儿混合食物过筛试验(Fx5E)阳性率分别为73.1%、24.2%、25.0%、13.3%,吸入过敏原过筛试验(Phadiatop)阳性率分别为23.1%、69.7%、10.0%、6.6%.特异性皮炎组与喘支或哮喘组比较,Fx5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13.973、12.646,P均<0.01);与过敏性紫癜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1,P<0.01),Phadiat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5);与川崎病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89,P<0.01),Phadiato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9,P>0.05).喘支或哮喘组与过敏性紫癜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Phadiat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8,P<0.01);与川崎病组比较,FxS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4,P>0.05),Phadiat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8,P<0.01).过敏性紫癜组与川崎病组比较,FxS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29、0.122,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Phadiat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川崎病组与正常组比较,Fx5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2.828、0.122,P均>0.05).各疾病组血清ECP、T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从高到低分别为喘支或哮喘、特异性皮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性过敏原及食物过敏原在喘支或哮喘症、特异性皮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川崎病、过敏性紫癜起一定作用.喘支或哮喘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异性皮炎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住院病人血清中输血前四项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获得病人输血前感染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12~2014年共71 043例受血者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抗体,其中男性29 626例,女性41 417例。结果2012~2014年受检者四项传染病指标总阳性率为7.5%(5 309/71 043),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χ2=64.701,P=0.000);HBsAg总阳性率为4.51%(3 207/71 043),男性血清中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χ2=23.512,P=0.000);抗-HCV总阳性率为1.56%(1 106/71 043),阳性率呈逐年下降(χ2=15.517,P=0.000),男性血清中HC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56.554,P=0.000),并且阳性率呈逐年下降(χ2=14.153,P=0.001);抗-TP总阳性率为1.25%(888/71 043),各年度TP抗体阳性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1.587,P=0.003),女性血清中抗-TP有明显差异(χ2=8.978,P=0.011);抗-HIV总阳性率为0.15%(108/71 043),男性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4.6,P=0.000)。结论检测输血前四项感染性指标不但可以获得各个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医疗纠纷,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其不典型靶抗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检测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院确诊的SLE患者共1 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WB)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典型与不典型ANCA水平,并分析ANCA及其不典型ANCA与SLE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采用IIF与WB检测1 128例SLE患者血清中ANCA,其在SLE中的阳性率为24.65%(278/1 128),其中核周型(pANCA)阳性率为23.49%(265/1 128),胞浆型阳性率为1.15%(13/1 128)。另随机选取121例pANCA阳性且抗髓过氧化物酶、抗蛋白酶-3阴性的SLE患者,采用ELISA进行其他6种相关不典型靶抗原确认试验。不典型靶抗原检出结果有24例抗乳铁蛋白(LF)抗体阳性,1例为LF与抗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抗体阳性,另1例有LF与弹性蛋白酶阳性同时检出,以及单独2例BPI阳性检出,不典型靶抗原阳性率为23.14%(28/121)。结论少数患者存在LF和BPI等非典型ANCA,此外,ANCA与SLE特定的临床表现(如皮肤血管炎等)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有一定相关性,提示ANCA及其特异性靶抗原可能与SLE血管炎症的发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0.
46 944例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探讨丙型肝炎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46944例该院住院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HCV抗体结果。结果 2005~2008年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组分别为0.74%、0.85%、1.60%、1.71%;女性组分别为0.24%、0.26%、0.48%、0.53%,同年对比男性HCV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66,P0.01)。2007年HC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2006年(x~2=17.76,P0.01)。20~50岁组及≥50岁组HCV抗体阳性率显著增高,较2岁组、2~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上升,应及早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丙型肝炎病毒的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