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透明质酸(HA)与外周血M2型单核细胞/M1型单核细胞比值(简称M2/M1比值)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和41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HA和糖类抗原(CA)15-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1型(CD14+CD163-CD86+)和M2型(CD14+CD163+CD204+)单核细胞的表达,并计算M2/M1比值。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组血浆HA、CA15-3水平及M2型单核细胞比例、M2/M1比值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与M2/M1比值、M2型单核细胞比例、M1型单核细胞比例均相关(rs值分别为0.401、0.393、-0.189,P0.05)。M2/M1比值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指标,且HA与M2/M1比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血浆HA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情况有关(P0.05),M2/M1比值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R)均有关(P0.05),CA15-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结论 HA与M2/M1比值联合检测对辅助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瑚  王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3):99-100,103
目的评价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乳腺癌患者及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Tumor M2-PK的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Tumor M2-PK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Tumor M2-PK水平与TNM分期密切相关,TNM分期越高,Tumor M2-PK水平也越高。淋巴结转移患者Tumor M2-PK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Tumor M2-PK检测乳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3.3,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2.5%,阴性预测值为63.5%,准确性为72.5%。结论 Tumor M2-PK可作为乳腺癌的一个较好的诊断标志物,并对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浸润转移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斯钙素‐1基因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30名健康人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斯钙素‐1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中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53)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表达率为45.0%,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2.5%,健康人中不表达。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阳性检出率为45.0%,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为30.0%,外周血斯钙素‐1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论外周血斯钙素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可能成为新的用于乳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rbohydrate153,CA153)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相似文献   

5.
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在乳腺癌诊断与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 M2-PK)在乳腺癌诊断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检测63例乳腺癌患者、2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Tu M2-PK水平,并与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测定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u M2-PK检测乳腺癌的临界值为14.1 U/ml,敏感度为46.0%,特异度为86.0%,提示其诊断价值高于CA15-3(敏感度为42.8%,特异度为85.4%)和CEA(敏感度为36.5%,特异度为90.0%).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U M2-PK水平(13.3 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7.2 U/ml,U=408.5,P<0.05)以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1.1 U/ml,U=509.0,P<0.05).乳腺癌患者血浆TUM2-PK水平及敏感度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而升高;淋巴结转移患者TU M2-PK水平(23.3 U/ml)显著高于未转移者(10.9 U/ml,U=237.0,P<0.01).TU M2-PK水平与疗效密切相关,病情恶化或出现转移时TU M2-PK升高,在临床治疗有效时又有所下降;而患者病情稳定时,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 TU M2-PK测定可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是乳腺癌患者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17-5618
择取本院50名经病理诊断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其乳腺病灶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乳腺肿块内部血流状况等情况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将其结果就病理诊断结果予以对比分析。经诊断结果显示:88.0%的患者存在肿块形态不规则,80.0%的患者在体内回声不均匀,72.0%的患者纵横比>1,60.0%的患者后方回声衰减,23.0%的患者乳腺肿块伴有微钙化,3.0%的患者乳腺肿块外有一层包膜,16.0%的患者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84.0%患者乳腺癌肿块内或周边存在动脉血流信号,峰值流速20.5±7.0cm/s,RI为0.86~0.1。将上述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可知,超声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2.0%以上。运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就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属临床准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99-300
将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评价其血流信号。40例患者中36例超声检查断结果与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符合率为90.00%。另外,36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患者中有2例血流信号为0级,11例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1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1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并以95名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YSMEX XT-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中性粒细胞(NE)和淋巴细胞(LY),计算NLR;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乳腺癌组术前NLR、NE、LY、CA1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最佳临界值为1.995,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87.1%。以NLR为检测基础,联合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92.6%。结论 NLR诊断乳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995,联合CA15-3能增加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彩超诊断价值 ,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彩色多普勒对 5 2例乳腺癌患者癌肿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资料 ,并检查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结果  5 2例乳腺癌中超声作出定性诊断 4 5例 ,占 86 5 4 % ;性质待定 2例 ,占 3 85 % ;误诊为良性病变 5例 ,占 9 6 2 %。结论 具有典型声像图的乳腺癌彩超诊断正确率较高 ,但对于瘤体较小而又不具有典型声像图的早期乳腺癌 ,彩超诊断比较困难 ,需结合临床表现、穿刺细胞学、乳房钼靶片等检查 ,以期达到尽早确诊 ,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肿瘤患者死亡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判断疗效等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乳腺X线摄影术、B超及MRI。乳腺X线摄影术由于敏感性偏低,即使临床体检能够扪及的乳腺癌病灶(大于1cm)仍有10%的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生存素(survivin)测定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22例健康体检者)、乳腺癌患者无转移组(24例)和乳腺癌患者有远处转移组(32例)血清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survivin表达水平为0.31±0.06 ng/ml;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sur-vivin表达水平为0.49±0.05 ng/ml;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survivin表达水平为1.02±0.18 ng/ml。统计软件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urvivin在乳腺癌患者(包括无转移组和转移组)的表达升高(P<0.01);而乳腺癌转移组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血清survivin的蛋白质表达的定量检测可作为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因发现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进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95.3%)和血流检出率(96.5%)较二维超声成像高(79.1%,88.3%,均为P<0.05);三维超声能显示二维超声无法看到的肿瘤整体及其内部的细微结构,尤其能清晰显示乳腺癌肿块内部微小钙化以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三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和血流检出率高,其影像学结果可为外科术前选择手术路径、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提供形态学上的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推测M蛋白的简便方法.方法: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28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IgG,IgA,IgM和轻链κ,λ含量,计算出κ与λ之比(κ/λ),然后进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66例患者未检出M蛋白,其中63例κ/λ位于正常参考范围;62例患者检出M蛋白,其中57例κ/λ异常.结论:根据κ/λ筛选M蛋白的特异性为95.4%,灵敏度为91.9%且与M蛋白含量正相关,与免疫固定电泳符合率为93.8%.当κ/λ升高时,M蛋白轻链型为κ型;反之,为λ型,符合率为100%.当κ/λ>6或<0.4,仅一种Ig升高数倍以上而另两种Ig减少或偏低时,根据Ig含量可推测出M蛋白重链型.根据Ig含量及κ/λ筛选M蛋白并判断型别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超声、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PD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小乳腺肿块(〈2.0cm)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CDFI、PDI等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小乳腺癌与良性肿块在边界、后方回声情况、纵横比、有无钙化灶等四个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41例小乳腺癌中38例(92.7%)具有血流特征,其中穿入性血流23例(56.1%),25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45例良性病变中9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肿大。结论小乳腺癌的二维图像、CDFI、PDI在诊断小乳腺癌及转移性腋窝淋巴结方面均有特征性表现,其特征性表现对提高小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志华  廖锦堂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4-2105,2109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64例,回顾性分析术前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及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64例乳腺癌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高回声晕环、纵横径比值〉0.7、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点条状血流信号等,但小乳癌无上述特征;超声诊断符合率87.5%(56/64);CDFI显示血流0级10.9%(7/64)、Ⅰ级10例(15.6%)、Ⅱ级54.7%(35/64)、Ⅲ级18.8%(12/64)。【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然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危害着妇女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早期作出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06例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块晕冕征的出现与其他相关征象的关系,以及其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9月经病理证实、X线表现为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94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3.1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照摄双侧乳腺X线内外斜位(MLO)及头尾位(CC)。在肿块周围晕冕征象显示最明显的位置测量其宽度。结果 X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21例、分叶状肿块25例、不规则形肿块48例。边缘有毛刺者48例,肿块伴有钙化39例。乳腺癌肿块周围晕冕征的出现率达70.2%,宽度为4~12 mm,平均为8.3 mm。晕冕征较易出现在退化的脂肪型乳腺,且退化性乳腺中晕冕征多为完整,而非退化性乳腺中晕冕征多为部分,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不同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的肿块中均可出现,其中T1、T2、T3的阳性率分别为79.3%、64.7%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为47.6%、分叶状肿块为68.0%、不规则形肿块为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边缘有毛刺的肿块,其阳性率达87.5%,明显高于边缘清晰无毛刺征象的52.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肿块伴钙化与不伴钙化的晕冕征阳性率分别为74.4%和67.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9)。结论晕冕征是肿块周围带状密度减低区域,宽窄不一,可作为辅助征象在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rorⅡ,IGF-Ⅱ)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mRNA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5例肝癌患者(肝癌组)、131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32例非肝脏肿瘤患者(肝外肿瘤组)及6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提取外周血中总RNA,经随机引物和反转录酶作用分别合成AFP,IGF-Ⅱ和TGF-β1的cDNA,再以巢式PCR分别扩增其cDNA片段,分析其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外周血中扩增出的AFP mRNA,IGF-ⅡmRNA和TGF-β1 mRNA基因片段大小为分别为159,170,211 bp,与原设计一致。肝癌组外周血AFP mRNA,IGF-ⅡmRNA和TGF-β1mRNA基因片段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肝外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AFP mRNA,lGF-ⅡmRNA和TGF-β1mRNA基因分析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转移判断及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T1期乳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T1期乳腺癌组63例,乳腺良性肿块(≤2cm)组45例,用彩色多普勒方法检测。结果显示:①乳腺癌组均显示有丰富血流,而良性肿块组血流信号检出率仅28.9%。②乳腺癌组均可检出高速动脉血压,最大血流速度(Vmax)为0.2±0.1m/s,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组(0.1±0.05m/s)(P值<0.001)。③乳腺癌组动脉内阻力指数(RI)为0.7±0.1,也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0.6±0.1)(P值<0.01)。以显示有丰富血流,检出高速动脉血流和RI增高作为判断乳腺癌的指标,则两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大大地提高了对2cm以下乳腺良恶性肿块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T1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由单用两维超声的81%提高到98.4%(P值<0.01)。  相似文献   

20.
霍美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83-3084,3087
目的探讨琼脂糖凝胶血清蛋白电泳(AGE)在M蛋白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532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做AGE,对检出M蛋白带的43例样本,先做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再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测定、尿本-周氏蛋白定量试验、红细胞沉降率、尿蛋白电泳、血生化钙磷以及蛋白的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分析AGE对M蛋白相关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43例在AGE中出现不同位置的M蛋白带,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出多发性骨髓瘤(MM)39例,巨球蛋白血症3例,POEMS综合征1例。其中39例MM患者中大于或等于54岁者居多(3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23∶16)。IgG类MM所占比例最高(58.10%),IgM类MM最低(4.20%)。对骨髓瘤的诊断,电泳出现M蛋白带的阳性率为91.9%,总蛋白大于85g/L,占71.7%,球蛋白大于40g/L,占87.1%,本-周氏蛋白定量试验阳性率76.9%,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占100%,lgG升高者占89.2%。尿蛋白电泳中发现M蛋白阳性率79.4%。结论 AGE有助于M蛋白相关疾病的筛查、鉴别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