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协定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发掘中医药在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优势,减轻因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而导致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比康妇消炎栓+微波治疗组、协定灌肠方+微波组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组内中医证候评分、盆腔体征均明显改善。盆腔体征疗效协定灌肠方+微波组,总有效率93.8%(30/32)优于康妇消炎栓+微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5.6%(25/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协定灌肠方+微波组总有效率90.6%(29/32)优于康妇消炎栓+微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3.6%(21/33),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协定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确切,尤其针对湿热瘀结型疗效更好,耐受性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四妙散加味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符合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标准的患者65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头孢曲松、甲硝唑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95%CI=80.58%~99.26%),对照组为73.33%(95%CI=57.50%~89.1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676 3,P=0.093 9),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重叠。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疗效可能优于对照组的证据显示,OR=0.17(95%CI=0.05~0.86),NNT=5(95%CI=2.59~29.67,但其概率分布呈明显的偏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源于"十一五"慢性盆腔炎中医四联疗法的优化及诊疗规范研究"课题,治疗组30例予连柏汤口服+盆炎消灌肠方灌肠+药渣外敷+理疗,对照组30例予连柏汤口服,疗程4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领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提高生存质量总积分、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使用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静滴进行治疗,于经期进行,疗程期为7天。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周林频普治疗仪下腹部。辅以心理疗法。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内服+双柏散贴敷+红外线照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盆炎灌肠方灌肠-离子导入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治疗组予中药灌肠-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予妇科千金胶囊口服治疗,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主症评分(疼痛评分、带下评分)、次症评分、局部体征评分方面均有改善,但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带下评分、次症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在疼痛评分、局部体征评分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在带下评分、次症评分的改善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拟盆炎灌肠方灌肠-离子导入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个疗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局部体征,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亦曼 《光明中医》2014,29(1):83-84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肾调周法,辅以清热利湿化瘀,对照组采用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合盆炎清瘀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结肠透析合盆炎清瘀汤(毛冬青50 g、马鞭草30 g、鹰不扑30 g、透骨草30 g、丹参30 g、当归尾15 g)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盆炎清瘀汤常规手工灌肠.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透析合盆炎清瘀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春思  张春雷 《新中医》2020,52(11):73-75
目的:观察四位一体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四位一体疗法(经期中药内服、穴位封闭,非经期中药灌肠、四黄水蜜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神疲乏力、月经量多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位一体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远卫生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疗程共14d.结果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13.
郑静  谢萍 《广西中医药》2013,36(2):19-20
目的:探讨清湿止痛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清湿止痛汤,对照组30例口服妇炎康复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愈显率90.00%;对照组痊愈12例,愈显率7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积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湿止痛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0月就诊于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并诊断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组患者均给予西药抗炎加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对照组应用改良前的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与局部体征积分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中医证候治疗指数平均达到95.64%,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治疗指数85.61%;观察组局部体征治疗指数91.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57%。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能明显提高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也能改变患者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以此改善瘀血状态。此改良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立体五联疗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予中药立体五联疗法,对照组予西药抗炎。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2%;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42.8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立体五联疗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月经期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共7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经后期采用自拟祛湿消瘀汤保留灌肠治疗,同时采用永磁旋振治疗仪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陈敏  束龙文  秦薇 《新中医》2017,49(6):124-12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2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的改善情况,记录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均较对照组缩小更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可更有效地缩短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和减少盆腔积液。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66-1368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对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灌肠+中成药静滴。2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84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使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灌肠+中成药静滴,配合传统疗法的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应海琼  诸小丽  孙云  季双双  左扬 《新中医》2021,53(10):139-142
目的:观察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饼石蜡泥外敷。2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2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能促进中医证候改善,且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塌渍+灌肠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局部体征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