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胃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肿瘤性增殖未向黏膜固有层浸润前的病变,是肿瘤生长的起始阶段,属胃癌前病变,本文观察"逆瘤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86例胃镜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服用"逆瘤方"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胃镜病理、Hp感染、黏膜萎缩、中医症状及体征、舌象、脉象的变化。结果:"逆瘤方"能显著逆转胃上皮内瘤变、逆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抑制Hp感染、治疗胃黏膜萎缩,并能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使其舌象和脉象趋于正常。结论:"逆瘤方"临床逆转胃上皮内瘤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胃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肿瘤性增殖未向黏膜固有层浸润前的病变,是重要的肠型胃癌前病变,逆转胃上皮内瘤变是胃癌防治研究的关键,徐力教授对该病的诊治颇有经验,并创制逆转胃上皮内瘤变的专用方“逆瘤方”,临床效果显著。现对徐力教授逆转胃上皮内瘤变的治疗经验和“逆瘤方”的组方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同行交流,提升中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EEP刀对于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LEEP刀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LEEP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与CIN级别及病变范围有明显关系。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明显的效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得到患者的认同,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在宫颈糜烂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微波治疗的2 248例宫颈糜烂和3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患者资料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4.66%,宫颈上皮内瘤变治愈率为99.18%。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温胃散贴敷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温胃散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胃脘疼痛程度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胃脘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胃散贴敷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显著,利于改善胃脘疼痛程度,用药安全性较好,可作为临床外用药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统冷刀锥切与高频电刀(leep刀)治疗II~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II~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冷刀锥切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电刀(leep刀)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方法在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三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刀(leep刀)能够有效治疗II~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勘  冯艳红  常艳妮 《陕西中医》2011,32(11):1446-144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砒矾散局部靶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筛选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的患者共68例,局部运用中药复方砒矾散(白砒、明矾、雄黄、没药、血竭、槲皮素)靶向治疗,并于治疗后2个月、6个月、1年、5年随访,并对再生小宫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Ⅰ级57例(83.8%),CINⅡ级9例(13.2%),CINⅢ级2例(2.9%),经治疗后5年随访多点活检为阴性。结论:复方砒矾散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研究组用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脘胀满、胃痛、纳呆少食、喜温喜按、大便稀溏、气短乏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黏膜萎缩、肠化与上皮内瘤变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胃腺体萎缩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 a配合微波方式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所接收治疗的1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宫颈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 a,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75.6%,总有效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48.8%,7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PV-DNA转阴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52.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配合微波方式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HPV-DNA转阴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EEP刀对于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EEP刀治疗80例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与CIN级别及病变范围有明显关系。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明显的疗效,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46例,均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时检测患者的HPV16/18水平。结果 2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为5~21(13.2±5.1)min,术中出血量为10~39(15.8±4.3)mL,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11(7.3±1.0)d,创面愈合时间为12~23(17.4±5.1)d。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后HPV16/18阳性率明显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HPV16/18阳性率逐渐降低。宫颈上皮内瘤变Ⅱ期患者HPV16/18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期患者HPV16/18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期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Ⅱ期。感染患者7例,宫颈管狭窄患者3例,宫颈管粘连患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9%。未见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明显降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18阳性率,有效防止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复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凝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通过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干扰素α-2凝胶进行阴道给药治疗,治疗后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改善情况、HPV转阴率、中医证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得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与干扰素凝胶联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身体机能,清除体内病毒,降低HPV阳性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结果28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5例。而术后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例,而17例患者均诊断为浸润性癌。结论要重视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高度警惕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高频电刀环切术(LEEP术)后应用中药外用溃疡散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LEEP术后采用外用溃疡散外敷者100例作为治疗组,术后自然修复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配合中药外用溃疡散局部敷药能加快创面修复愈合,预防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进行临床观察,以分析其疗效。方法选择30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然后对其疗效、于术情况以及术后病碑情况统汁与分析。结果30例患者治愈率高达90.00%,且该手术具有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快以及诊断率高等优点。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且该手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自拟祛斑汤加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自拟祛斑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外用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祛斑汤加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摩罗丹治疗胃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1(PG Ⅰ)和胃蛋白酶原2(PG 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E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摩罗丹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和PG II水平以及治疗5个月后临床疗效、胃镜检查结果疗效、病理检查结果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胃镜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96.7%(29/30),病理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为86.7%(26/30),主要症状改善结果总有效率为8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73.3%(22/30)、63.3(19/30)%、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和PG I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17水平均明显上升,且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穴位按摩防止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艾灸和穴位按摩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力,预防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体质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体质患者的上皮内瘤变的分级及发生风险。结果:不同体质患者上皮内瘤变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气郁质患者上皮内瘤变发生风险显著升高(P0. 05),其他体质发生风险有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 0. 05)。结论:不同的体质容易感染疾病及疾病转归均存在差异,其中气郁质是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