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初、复诊中诊断值进行。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扫描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扫描检查,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初、复诊时CT图像优良率分别为90.00%与96.67%;对照组分别为88.33%、 98.33%优,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复诊时图像优良率比初诊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复诊有效辐射剂量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实施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应用价值较高,不会影响CT图像质量,还可减少对人体的辐射,降低检查成本,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扫描的优势。方法:收集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40例(观察组),对比剂用量20 mL,流率2 mL/s,所得图像行40 keV单能谱重建;选取同期普通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剂用量50 mL,流率5 mL/s;两组患者体质量均在70 k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动脉显影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水平,观察组图像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两组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图像SNR和C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低耐受度患者头颈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扫描方案可以满足诊断需求,降低了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等副作用风险,且未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基层医院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20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韩秀莲 《医学信息》2018,(21):176-177
目的 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门诊收治的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双侧股骨头 CT检查,观察组患者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确诊率高于对照组(97.50% vs 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实Ⅰ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期、Ⅲ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优于CT 检查,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12 月收治的 750 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观察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数据。结果 在 750 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中,650 例经数字减影造影被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占 86.7%(P<0.05);观察组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检测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0.05);观察组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扫描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 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其成像特征非常典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骨折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检查手段分为对照组25例行X线检查;观察组25例,行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均检出腓骨小头骨折、胫骨上段骨折、股骨下段骨折、髌骨骨折等骨折情况,观察组检出率为100%,对照组为76%,结果提示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且更全面清晰显示出膝关节骨折的碎骨数量、位置、走形方向、脱位、骨折片移位等情况,更具诊断价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膝关节骨折的诊断中,能全方位清晰显示骨折情况,骨折定位准确性高,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颅脑CT与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与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的不同发病时间、不同体积及不同类型的梗死灶检出情况.结果 与颅脑CT相比,MRI对不同发病时间的多发性脑梗死、与较不同病灶大小检出率,不同梗死类型检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腹部平片检查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多层螺旋CT检查5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价值与患者舒适度。结果对照组36例显示有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为80.00%,观察组腹腔积气的阳性率为96.49%(5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清晰度、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操作难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较腹部平片检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在胃肠道穿孔定位与致病原因诊断中充分发挥作用,且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并与CT结果作比较。方法:对16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EEG和CT检查。结果:(1)脑电图异常率为69.4%,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慢波增多,CT异常率为33.7%;(2)颅脑外伤EEG严重程度和外伤程度有关,外伤程度越高其EEG异常率越高;(3)轻和中型颅脑外伤EEG较CT异常率高,提示大多为脑功能变化而非结构性改变,而重型颅脑外伤两者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1)EEG和CT检查在颅脑外伤中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取代;(2)EEG检查对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有确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对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以辽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行腹部CT平扫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均行自动毫安控制技术扫描,管电压均为130 kV。观察组预设图像质量参考毫安秒150 mAs,行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对照组预设图像质量参考毫安秒250 mAs,行滤波反投影重组。通过CT值、图像噪声SD、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评价两组图像客观质量,并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记录两组CT剂量容积指数。 结果:观察组肝脏、脾脏的图像噪声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图像信噪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对比噪声比、主观整体质量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容积指数为(10.02±2.85) mGy,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8±4.36)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不仅能保证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而且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并与CT结果比较。方法:对173例颅脑外伤患进行EEG和CT检查。结果:发现EEG异常率为46.8%,主要为不同程度慢波增多,部分病例还出现局灶性变化及痫样波。结论:1、颅脑外伤EEG变化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外伤严重程度愈高,其EEG异常率愈高,出现局灶及痫样波机率也愈多。2、轻及中型颅脑外伤EEG较CT异常率高,提示大多系脑功能变化而非结构性改变;而重型颅脑外伤两无明显差异。3、动态检查EEG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117例急性颅脑损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同时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CT检查使用MSCT进行检测,MRI检查使用MRI进行检查;对比MSCT、MRI检出率以及影像学表现.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6,IL-10)水平.结果:MRI检查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使用MSCT、MRI检查均可有效检测急性颅脑损伤,但MRI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高压氧(HBO)治疗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伤所致颅脑损伤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支持营养等治疗;HBO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待生命体征平稳且无禁忌症后于当日或术后7d开始早期行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EG的变化情况。结果:HBO治疗组EEG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临床症状的改善也与之相符。结论:EEG检查对HBO治疗颅脑损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及评估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利多卡因经静脉注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GCS≤8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伤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伤后3d内予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14d.治疗前后均作GCS评分、腰穿测定颅内压、头部CT、ECT、TCD检查.结果治疗组利多卡因治疗2~5d即出现出现意识、肢体功能好转、脑血供改善、脑水肿吸收;10d后肢体功能明显恢复,脑血供和颅内血流速度接近正常,脑水肿消退,颅内压接近正常.对照组患者同期治疗后观察头部ECT、TCD、CT未见明显变化,意识、肢体功能、脑血供改善不明显、脑水肿消退缓慢.结论早期应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能缓解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微循环,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使颅内压下降,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颅脑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ICH)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ICH,且均行颅脑超声与CT两种检查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统一分析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联合应用颅脑超声和CT对ICH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颅脑超声和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彩超和CT可以提高对临床疑为NE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研究痴呆综合征的临床和CT检查和诊断。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有痴呆症状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MRI检查和诊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CT检查和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和诊断效果更好,确诊率更高,为93.33%,为后期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而对照组患者的检查和诊断效果相对较差,确诊率为66.67%,低于观察组,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低,综合比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痴呆综合征进行临床诊断采用CT检查和诊断的方式更为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颅CT检查在小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BF] 方法以370例头颅CT异常的非外伤性病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增将其归类、比较、分析,从中揭示其关系.结果各类癫痫的主要CT改变是脑萎缩,脑软化次之;小儿颅脑肿瘤以幕下、中线部位多见,颅高压征出现晚,定位体征少见,易于误诊;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病率高,头颅CT检查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结论头颅CT是小儿颅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它的应用使颅脑疾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伤情、观察疗效、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发光免疫分析,对6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及62例正常人血清NSE含量进行同步检测。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1周、2周、3周NSE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对38例不同预后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SE浓度及GCS评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SE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其NSE增高的程度,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P〈0.01),与GCS评分密切负相关(r=-0.9140,P〈0.01)。动态观察显示56例不同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后血清NSE浓度随着治程的延续而逐渐下降,还发现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清NSE浓度如果高滴度持续增高,则预后不佳,反之则预后相对较好。而且NSE浓度下降越迅速,恢复正常的时间越早,其预后越佳。结论:血清NSE含量反映脑细胞损伤的程度,是一项灵敏的量化指标。进行NSE含量的检测不仅对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伤情富有临床价值,而且对于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早期判断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在头颅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头颅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以及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头颅患者作头颅CT扫描,分为220mA、100mA、80mA3种剂量扫描,评价3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分别记录3种剂量扫描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结果与常规剂量220mA扫描比较,100mA扫描对头颅图像的观察诊断没有影响;80mA扫描时图像颗粒增粗,组织结构分辨率下降,影响观察诊断以220mA为标准,低剂量组80mA和100mA的CTDIvoI、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36.7%、36.7%和45.9%、45.9%。结论100mA低剂量CT扫描对头颅细微显示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观察诊断,完全可应用于头颅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儿童脑膜炎鉴别中PCT(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选取100例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应用PCT后的对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情况,结果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在经PCT鉴别诊断脑膜炎治疗后统计发现,结果存在差异。 PCT对鉴别脑膜炎有显著效果,两组结果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儿童脑膜炎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突出价值,为患儿诊断提供依据并且节省因病情不确定而浪费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