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燥热证患者与非燥热证患者在糖脂代谢上的差异,以探讨燥热证的糖脂代谢特征。方法对所收集的辨证包括有燥热证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与同期收集的非包含有燥热证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燥热组较非燥热组,空腹血糖(FPG)、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1),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燥热证患者的FPG、TG水平明显高于非燥热证患者,提示异常升高的FPG、TG可能是燥热证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莉  罗小星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24+738-724,73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T2DM合并CHD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159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脂指标。结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痰浊闭阻证最高,瘀血阻滞证次之,提示痰浊闭阻证与瘀血阻滞证患者血脂水平较高,其中痰浊内阻证血清TG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合并CHD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T2DM合并CHD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113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SUA较非脂肪肝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脂肪肝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较高,男性脂肪肝患者的尿酸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枣庄市立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其中合并NAFLD组95例,NO-NAFLD组7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C-P)、餐后2h C肽(2h-C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酸(UA)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体重、BMI、空腹C肽、餐后2h C肽、TG、HDL-C、ALT、AST、GGT及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年龄、身高、TC、FBG、Hb A1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显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是NAFLD的影响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湿热证、气郁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气虚证所占比例均较高,超过60%。NAFLD组痰湿证者多于NO-NAFLD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患者存在肥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重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证为其发病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以及血脂指标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纳入原发性血脂异常(原脂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脂组)患者各100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观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变化.对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揭示两病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22例,按其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同时测定身高H、体重W、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各项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ALT、AST),空腹C-肽(FCP),2,C-肽(2hC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病毒性肝炎检测,并进行空腹肝脏彩超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空腹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1)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多见,其次为阴虚热盛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2)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各理化指标相比较,T2DM伴NAFLD组的BMI、WC、HOMA-IR(CP)、FCP、TG、TC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T2DM伴NAFLD组的2hCP、HbA1c、FBG、2hPBG、ALT、AST、HDL-C、LDL-C与单纯T2DM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MI、TG、CP是NAFL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特点为虚实夹杂为主,湿热困脾证为最常见证型。(2)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2型糖尿病血脂谱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调查,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中医证候,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痰湿阻遏证最多105例(35%),其次是气阴两虚证84例,最少脾肾阳虚证12例(4%)。血瘀脉络证型患者TG升高较其他证型更严重(P〈0.01);痰湿阻遏型患者TC升高较其他证型严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两种证型常见,TG增高以气阴两虚为多发,TC增高以痰湿阻遏为多发,在各证型中血瘀脉络和痰湿阻遏血脂值增高明显,因此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发病主要病因病机可能是气阴两虚、痰瘀内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T2DM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T2D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初诊的T2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阻络证,每证型组各选择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脂联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N显著下降(P<0.01)。HOMA-IR显著升高(P<0.01);血脂联素与HOMA-IR呈负相关。2、T2DM中医各证型AP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T2DM中医各证型IR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湿热困脾证组、血瘀阻络证明显高于其它三个证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1、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2、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的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中医其他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T2DM中医证型在血脂联素水平方面的差异,为T2DM中医证型研究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证型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非合并冠心病患者和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12例,分为T2DM合并冠心病患组202例及未合并冠心病组210例,进行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ApoB)和脂蛋白(a)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合并冠心病组Hcy、TG、ApoB、LP(a)明显高于T2DM非合并冠心病组(P <0.01).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Hcy和血脂TG、ApoB、LP(a)三项指标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适当控制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健脾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中心-内分泌科T2DM合并血脂异常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他汀组30例和健脾消脂方组(以下简称JPXZF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JPXZF组在他汀组基础上加服健脾消脂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他汀组及JPXZF组治疗后HbA1c、FPG、 FINS、HOMA-I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JPXZF组治疗后均低于他汀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均下降(P<0.05),HDL-C升高(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3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依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2组腰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肝功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及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合并NAFLD组124例,单纯T2DM组176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痰湿郁阻证占比明显高于T2DM组(P<0.05),其余分型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腰围、BMI、TG、TC、FC-P、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TG、HOMA-IR。结论痰湿郁阻证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最常见证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并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2型糖尿病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女125例;根据肝脏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118例(合并MAFLD)和对照组119例(不合并MAFLD);检测两组患者HbA1C、TC、TG、LDL-C、HDL-C、SUA水平,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T2DM合并MAFLD患者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仅在LDL-C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在年龄、病程、HbA1C、FPG、TC、TG、HDL-C、SUA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为最常见证型,且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痰瘀互结证次之,肝肾亏虚证患者年龄最大,病程最长。结论:LDL-C是T2DM合并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治疗的重要靶点;该病以本虚标实为主,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的患者以肝郁脾虚为主,从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到肝肾亏虚各证候呈现年龄增加、病程也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湿证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85例接受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且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为湿证组(366例)和非湿证组(2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自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PCAT相关参数—右冠状动脉脂肪组织衰减指数(RCA-FAI)。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采用Pearson或者Spearman分析湿证与各变量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湿证患者影响因素,建立ROC曲线分析PCAT对T2DM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湿证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M湿证组RCA-FAI高于T2DM非湿证组(P<0.001),且T2DM湿证组BMI、TG、TC和LDL-C高于T2DM非湿证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湿证积分与RCA-FAI、BMI、TG、TC和LDL-C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RCA-FAI是T2DM湿证患者影响因素。其中ROC曲线显示RCA-FAI预测T2DM合并CAD湿证的曲线下面积为0.638(95%CI: 0.588~0.687)。结论 PCAT相关参数RCA-FAI与T2DM湿证患者显著相关。(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No.ChiCTR240007986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庆地区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嗜好、运动情况等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候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22例延庆县常住的血脂异常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饮食嗜好、运动情况等),询问症状,调查中医证候,记录TC、TG、LDL-C、HDL-C值。结果 122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年龄、伴发疾病分布情况与5个证型均无相关性(P0.05);、饮食嗜好、运动情况在5个证型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类在5个证型上的分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浊阻遏证TG最高,TC最低;体重指数与5个证型中,痰浊阻遏证组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是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主要证型,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型与BMI、饮食嗜好、运动情况、血脂临床分类、血脂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脂异常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47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B超检测有无脂肪肝影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NAFLD组BMI、HbA1c明显高于无NAFLD组(P均0.05),糖尿病病程明显短于无NAFLD组(P0.05),年龄明显小于无NAFLD组,TG、TC、LDL-C和HDL-C均明显低于无NAFLD组(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BMI、TG、HDL-C是导致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肝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兼瘀型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分别显示,BMI、TG和TG分别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NAFLD的发生与血脂异常及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联,有助于进一步评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和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Hb Al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诊断慢性并发症,研究不同证型与客观指标和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气阴两虚型最多见;各证型FPG、Hb Alc、HDL、LDL、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HDL与阴虚热盛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LDL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最高(90.0%)。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为常见证型,同时与客观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中晚期糖尿病多具有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7.
<正>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我国78.51%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空腹和餐后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或轻度升高,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临床上我们也发现: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居多,而且以脾气亏虚、痰浊阻遏证较为常见。针对这类病人,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消渴病中医辨证4种分型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初发消渴病患者辨证分型为阴虚燥热、痰湿中阻、气阴两虚和气阴两虚兼血瘀四种证型,记录其一般情况、体重指数(BMI)、腰围(W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胆固醇(HDL)等值。[结果]痰湿中阻型BMI、WC和TG较其他三组均显著升高(P〈0.01),TC较气阴两虚组和气阴两虚兼血瘀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初发消渴患者中痰湿中阻型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消渴合并腹型肥胖人群更易发生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刺对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83例女性T2DM患者,肾阴亏虚型49例,阴阳两虚型34例。采用针刺治疗,根据分型选穴,肾阴亏虚型取太溪、神门、太冲、三阴交等;阴阳两虚型取肾俞、脾俞、胰俞、京门等。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并分析疗效与证型、年龄、病程、肥胖度和遗传的关系。结果:治疗后FPG、FINS、Homa-IR、TC、TG、LDL-C均明显下降(均P0.01),ISI、Homa-β、HDL-C明显升高(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80.7%(67/83),其中肾阴亏虚型总有效率83.7%(41/49),阴阳两虚型76.5%(26/34),两证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结论:针刺对T2DM患者糖、脂质代谢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疗效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痛风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探索痛风4个不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辨证指标。方法:试验组195例门诊和住院痛风患者临床资料填入设计的调查表,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根据有关痛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对试验组不同证型之间及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95例患者中,湿热蕴结证46例(23.6%),瘀热阻滞证65例(33.3%),痰浊阻滞证56例(28.7%),肝肾阴虚证28例(14.4%)。195例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57例(80.5%),其中湿热蕴结证37例(23.6%),瘀热阻滞证45例(28.7%),痰浊阻滞证50例(31.8%),肝肾阴虚证25例(15.9%)。2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试验组各证型中,湿热蕴结证TC升高明显,与其他3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痰浊阻滞证TG升高明显,与其他3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3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热蕴结证、痰浊阻滞证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LDL-C升高明显,与其他3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痛风患者存在血脂紊乱,TC升高有望成为湿热蕴结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TG升高有望成为痰浊阻滞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LDL-C升高有望成为肝肾阴虚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但需大样本长时间的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