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636例。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成高NLR(>5)组和低NLR(≤5)组,分析比较其预后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情况,Cox回归分析筛选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高NLR者188例,占29.6%;低NLR者448例,占70.4%。高NLR组患者表现为更晚的T分期(P=0.005)、N分期(P=0.006)和TNM分期(P=0.004),更多的脉管癌栓(P=0.003);高NLR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高(P=0.034)。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4.9%,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01)、术后TNM分期(P<0.001)、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1)、脉管癌栓(P<0.001)、辅助化疗(P=0.025)以及NLR(P=0.006)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LR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NLR>5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在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以3作为截点将95例患者分为高NLR组(57例)与低NLR组(38例)。低NLR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43.9%)显著高于高NLR组(10.5%)(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癌胚抗原和NLR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87,95%CI:1.856~6.181,P0.01)。结论术前外周血NLR是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1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NAFLD且未经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NAFLD患者组,同时随机选取21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比较两组间NLR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AFLD患者组外周血平均NLR为(1.87±0.6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其95%置信区间为0.706~0.876,当cut off值取1.63时,敏感度为79.6%,1-特异性为69.0%,提示NAFLD可能存在肝损害。结论 NAFLD患者血清NLR明显高于健康人群,NLR对NAFL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04—2019-04期间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144例为穿孔组,急诊科收治的非特异性腹痛患者67例,急性胰腺炎66例,急性胆囊炎70例,急性阑尾炎67例,急性心肌梗死75例归为其他急腹症组;消化内科收治的无重大并发症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122例归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全血细胞计数和病例资料,对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小板计数(PLT)、NLR、PLR等血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穿孔组PLR与其他急腹症各疾病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均显著更高(P0.01),LYMPH均显著更低(P0.01);NLR在穿孔组与非特异性腹痛组、急性胆囊炎、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1),但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阑尾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穿孔组与其他急腹症组,最大约登指数时,PLR190.92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7%,57.6%,80.9%;LYMPH0.775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8%,88.7%,47.9%。鉴别穿孔组与对照组,最大约登指数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NLR5.745,分别为87.4%,76.4%,87.7%;PLR203.09,分别为71.1%,52.1%,85.2%;LYMPH0.965,分别为70.1%,82.8%,56.9%。结论:PLR及LYMPH在鉴别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与其他急腹患者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NLR、PLR、LYMPH对鉴别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与无重大并发症的溃疡患者有较好的鉴别价值,可用于区分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其他急腹症疾病及无重大并发症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4)和高NLR组(NLR≥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NLR、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7.
<正>脑炎/脑膜炎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螺旋体等侵犯脑部或脊髓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和颈项强直等~([1])。根据引发脑炎病原体的不同,脑炎/脑膜炎主要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两种。据Hasbun~([2])等的研究,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有肠病毒(51.6%)、细菌(14.1%)和单纯疱疹病毒(8.3%)等。儿童是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在食管癌(EC)诊断中的价值,分析NLR、FIB与EC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EC患者224例,EC癌前病变患者79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218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21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远端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92例胃远端癌患者的资料,根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平均值,将患者分为l-NLR(NLR2.3)组130例和h-NLR(NLR≥2.3)组者362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h-NLR组年龄≥65岁、肿瘤直径≥3 cm、肿瘤侵出浆膜者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l-NLR组,且TNM分期更晚。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48 d,其中l-NLR组和h-NLR组分别为1109 d和4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是否侵出浆膜、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本组胃远端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胃远端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NRL可作为评估胃远端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评估两者对U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87例UC患者纳入UC组,收集6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NLR和PLR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PLR与临床常用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和P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常用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UC组患者外周血NLR和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LR、PLR均与WBC、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N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2.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和62.6%,AUC为0.758,P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163.4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0.6%,AUC为0.759,两者均优于WBC(AUC:0.687)和PLT(AUC:0.745),稍逊于ESR(AUC:0.783)和CRP(AUC:0.830)。NLR联合CRP、PLR联合CRP对U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CRP单独检测。结论NLR和PLR在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NLR、PLR诊断UC的效能优于常用指标WBC和PLT,其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U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MM患者82例,根据血常规结果分别计算出NLR、MLR;根据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别确定NLR和MLR的最佳截断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和高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临床分型标准,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纳入重症组(35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纳入非重症组(20例).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中,使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8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为MP组,再选择健康儿童6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P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LR、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MLR诊断MP肺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6和0.607。NLR和MLR均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LR是住院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B=4.974,β=0.292,P=0.008),但NLR和MLR与肺外损伤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NLR和MLR是儿童MP肺炎中具有成本效益的新型炎症标志物,可辅助用于评估儿童MP肺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40例新生儿出生后首次采集的末梢血标本,检测血常规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按临床诊断分为感染组、黄疸组及健康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hs-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NLR、WBC计数、hs-CRP、NEUT#、NEUT%明显高于黄疸组及健康组(P0.001),而黄疸组与健康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WBC计数、hs-CRP、NEUT%诊断新生儿感染的AUC分别为0.903、0.681、0.653和0.876。结论 NLR在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中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妇产科就诊的育龄妇女的病历资料,从中选择EM患者58例,非EM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NLR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患者平均NLR高于非E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诊断E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CI):0.62~0.79]。当NLR取值为3.32时,NLR的诊断敏感性为76%(95%CI:65%~84%),特异性为60%(95%CI:45%~73%)。结论 NLR对EM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例(PLR)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疾病活动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及上海长征医院经确诊入院的PBC患者62例,并根据患者Child-pugh评分分为三组,纳入同期健康对照者59例。提取并记录纳入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NLR和PLR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对3名PBC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治疗前后NLR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L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9,P<0.001),P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0,P>0.05)。PBC患者中的NLR水平与TBIL和Mayo评分正相关(R=0.35,0.30,P<0.05),与ALT,AST及ALP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名PBC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临床治疗有效后,NLR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可能是评估PBC临床疗效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独试验与联合试验对初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及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计算NLR及PLR,并比较NLR、PLR单独及联合试验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NLR、PLR[(3.13±1.92)、(160.45±76.44)]与对照组[(1.90±1.44)、(123.73±60.47)]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单独及联合检测(NLR/PLR、NLR+PLR的灵敏度分别为75.8%、71.6%、84.2%、58.9%;特异度分别为74.0%、55.0%、50.0%、81.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9%、63.1%、66.7%、70.3%。结论 NLR与PLR联合诊断试验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以65例初发MM患者和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2者差异;并以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组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2.34)和高NLR组(NLR≥2.34),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钙(Ca)、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差异;比较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各指标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组(z=-2.415,P水平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β2-MG及ALB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及Alb水平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MM患者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144例,于血培养的同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和PCT水平,以血培养阴性的细菌感染患者140例为对照组,比较2个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的差异,分析PCT和NLR对血流感染的预测作用。结果血流感染组WBC、PCT、Neu、Neu百分比、NLR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Lym和Lym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LR诊断血流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临界值为12.61,以12.61诊断血流感染,敏感性为57.3%,特异性为80.7%,以28.00诊断血流感染,特异性达95%以上;PCT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临界值为1.49 ng/m L,以1.49 ng/m L诊断血流感染,敏感性为55.2%,特异性为85.0%,以10 ng/m L诊断血流感染,特异性达95%以上;NLR联合PCT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以敏感性+特异性的最高值1.435诊断血流感染,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76.4%。结论 PCT和NLR均有助于诊断血流感染,二者联合检测将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